“半年五百個熱搜,是頭豬也紅了!”
“半年五百個熱搜,是頭豬也紅了。”
在韓國女團BLACKPINK的熱搜評論中,這張圖片被頂到了最上方,並且獲得了九萬多人的點贊支持。
與此同時,#YG刪除BLACKPINK新歌護士畫面#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但令人尷尬的是,微博底下的評論很少有對事件本身的評價,幾乎都是表達對BLACKPINK頻繁上熱搜的反感。
不得不説,這都是公司營銷的反噬。
01住在“熱搜”上的韓國女團
對於不混韓圈的大部分觀眾來説,最開始知道這個組合應該是通過Lisa。
Lisa在今年熱度頗高的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中擔任舞蹈導師,與頂流偶像蔡徐坤、國內女團鼻祖Ella同台,哪怕不認識Lisa的人看到這個陣容,都會先入為主地覺得她很厲害。
完美的身材管理、優秀的舞蹈能力、甜美的笑容與負責的態度,再配合宣傳營銷,多次登上熱搜,lisa迅速打開知名度,並獲得了不少網友好感。
今年六月,BLACKPINK宣佈迴歸,組合成員更是紛紛開通微博,迫不及待想要打開大陸市(qian)場(bao)。緊接着,#BLACKPINK全員開微博#這一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不僅如此,這幾個月來,BLACKPINK各種花式上熱搜,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見不到——
成員造型輪番上熱搜↓
不可否認,營銷確實是一條捷徑,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人氣,打開知名度,BLACKPINK就依靠營銷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獲得了不少紅利。
短短几個月,BLACKPINK官微粉絲已經四百多萬,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所在的火箭少女101和周震南所在的R1SE官微粉絲不過一百多萬。
BLACKPINK不僅拿下了知名遊戲《絕地求生》國際服的代言,更是官宣了百事可樂亞太跨區域代言人。
首先,過多的營銷除了前文提到的觀眾反感之外,組合成員舞蹈划水、唱歌不開麥等問題也隨着組合知名度的日益提高而被廣而告之。成員不敬業,不注重偶像本職——舞台,無疑會讓組合形象受損。
宣稱此次專輯榮登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57個國家及地區itunes單曲榜榜首,被網友扒出實際上並沒有登頂美國單曲榜榜首,而中國更是沒有這個榜單。
另外,雖然他們極其重視中國市場的營銷,但卻並不重視中國粉絲。
此次專輯銷量雖然是靠中國粉絲支撐,但是中國市場發售的專輯卻並沒有簽名,而面向歐美市場發售的專輯卻有兩萬多張有隨機成員親筆簽名,還有不少中國粉絲為了簽名專門找歐美代購買專輯。
不僅如此,更被扒出團站曾經曝出組合成員以”中文好難“的理由拒絕給粉絲籤中文,粉絲想看的動作也拒絕了。
而像這樣營銷翻車的例子也並非孤例。
萬茜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團隊和她本人力圖營造一種人淡如菊,但有眾多大咖支持的假象。
節目尚未開播,各種金瓜、姬圈天菜的通稿鋪天蓋地就先來了,更是有徐崢、孫紅雷、雷佳音、朱亞文、張藝興、羅雲熙等一系列大熱男明星發微博來為萬茜加油助陣。
節目初期萬茜確實圈了不少粉,但隨着節目的播出以及越來越多的信息曝光,萬茜也翻車了。
秦昊在直播當中説,萬茜聯繫了合作過的男神幫忙轉微博,卻沒有找他。萬茜的經紀人只能無奈發博回應稱男明星是她和萬茜閨蜜聯繫的,萬茜本人並不知情,更是宣稱團隊從未有過營銷,各種通稿內容都是網友自己的腦洞。
但更早之前袁弘在微博發的聊天記錄已經暴露了是萬茜本人直接跟他聯繫的。
關於萬茜的爭議從節目中期就沒有停止過,大面積的營銷翻車讓觀眾逆反,節目好不容易結束卻接着就出了知乎點贊事件。發聲明稱被盜號,卻接連被阿里、網易下場捶,萬茜團隊只能暫時裝聾作啞,沒有後續回應。
雖然點贊事件沒有了後續,但這次的翻車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短時間內怕是無法扭轉觀眾的口碑。身為演員,不鑽研演技出作品,卻在人設營銷上下太多功夫,甚至為了人氣不惜虛假營銷,翻車也是註定的。
在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適度的營銷對於明星來説無可厚非,但那應該是在有實力的基礎上適時、適量營銷,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的道理應該謹記。
03陷入怪圈的行業
現在的娛樂圈似乎陷入一種營銷怪圈。
一個毫無作品、並不出圈的明星,卻能頻繁出現在熱搜上,哪怕你開始並不認識這個人,也對不上臉,卻能依靠一次次的刷屏而眼熟這個名字。
一個愛豆,會不會唱跳,有沒有實力,並不重要。哪怕唱歌跑調,四肢不協調,也能依靠節目剪輯以及強大的的營銷,讓其在一眾練習生中間脱穎而出成功出道,美其名曰觀眾緣。
甚至既不演戲也不靠舞台,憑藉各大綜藝的刷臉以及人設營銷,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熱搜上常年充斥着讓人毫無興趣的話題,xx明星造型更是直接換個名字幾乎每天掛在熱搜上,小妹真的不想關心誰胖了誰瘦了誰又發了綠洲,有些時候的熱搜更讓人對這些明星的本職工作產生疑惑,或許是要改行當美食博主?
播完了,演員還得發文告別一番,“XXX發文告別XXX”的熱搜也要安排上。
綜藝上線,各種熱搜更要衝起來,誰説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上熱搜榜。
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自從立項以來,就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製作團隊、選角、投資、拍攝、定檔,每個環節無不充斥着迪士尼鋪天蓋地的營銷推廣。劉亦菲的粉絲更是開了無數帖子、發了無數微博宣稱劉亦菲馬上就要飛昇了。
然而電影上映之後,罵聲一片,豆瓣評分更是隻有4.9分,粉絲控評都控不住,上映一個月,票房也只有兩億多,連製作成本都收不回來。
電影質量怎麼樣,演員表現如何,這都不是靠營銷就能左右的。
營銷或許能帶來短期的輝煌,但時間久了很難抵禦娛樂圈快速的更新換代。大浪淘沙,真正能留下的只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