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頌文向張紀中道歉?網暴何時不再肆意“狂飆”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娛樂

3月8日,“張頌文向張紀中道歉”的話題衝上熱搜。此前,有網友爆料稱,張頌文多年前在沙漠拍戲時,撿拾被風吹走的飯盒垃圾,一回頭髮現劇組車已經開走。有人推斷出該劇組是電視劇《兵聖》劇組,並跑到導演張紀中微博下責問。雖然張紀中多次回應不知情,且真實情況是當地臨時司機鬧的烏龍,跟劇組沒有關係,但仍引來持續數月的嚴重網暴。張頌文為此道歉,稱很抱歉給對方造成困擾,也無濟於事。

張紀中微博截圖。

張頌文沙漠撿垃圾,本是好事一樁;被司機丟下,也就是個花絮。然而,部分網友自行腦補偶像“被迫害”情形,不由分説便將心中的怒氣和怨氣撒到張紀中頭上。張紀中和張頌文之間原本毫無恩怨,在部分網友的“窮追猛打”中,一方不堪其擾,一方竟然要道歉,真是一曲意外的戲外戲。梳理荒唐劇的來龍去脈,該道歉的難道不是網暴者?

網絡暴力,早已不是普通的人言可畏。張紀中算在導演界是相當有影響力的人物,面對網暴尚且百口難辯、平息紛擾,可想那些普通人生活被全方位地惡語相向,會是怎樣的絕望無助。網絡雖然是虛擬空間,但不知從哪裏來的每一句網暴,都實實在在地打在了現實生活中的人身上,讓人難以招架。在網上宣泄負面情緒甚至惡意加害他人,經過有意無意地傳遞與放大,破壞性超乎想象已有目共睹。尋親男孩劉學州、粉發女孩鄭靈華、開拖拉機進藏的孫凡寶、東航遇難者的家屬、上網課被攻擊的老師、為老父叫外賣送飯的女兒、17年堅持出攤的糖水爺爺……悲劇和鬧劇樁樁件件,早已成為社會公害。

網暴者高舉所謂的正義,以莫須有的罪名當藉口,為內心的惡意找出口。無視他人痛苦和社會秩序,將惡意轉換為快意,絕不能任其肆意蔓延。治理網暴,當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法律發力。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李君坦言,自己曾遭遇過網絡暴力。他建議通過立法遏制網絡暴力,為未成年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全國人大代表庹慶明也表示,應像懲戒酒駕一樣,制定反網絡暴力專門法律。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社交平台作為網絡話語的集散地,應該擔起第一責任。大數據如今可以做到揣度人心,難道不能預警惡意?各社交平台往往是在某些話題流量暴漲之後甚至在有關部門指出問題後,方才“恍然大悟”、“進行整改”。網暴的病毒到現在還沒有“疫苗”,想來應該不是技術不給力,而是某些“宿主”捨不得流量的甜頭。

網暴,不能再肆意“狂飆”。讓網暴沒有滋生的空間和温牀很重要,當一些人惡意的自編自導沒有了觀眾,更多人自發成為善意的守護者、更多人踐行美好的網上文明,網絡暴力才成不了氣候。網絡空間需要大家志願來撿垃圾以激濁揚清,也需要每個人貢獻源頭活水,讓網絡不再流量至上,不再惡意相向。

(原標題:張頌文向張紀中道歉?網暴何時不再肆意“狂飆”)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穆姍

流程編輯:u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