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連15天熱播第一,這部後勁十足的大劇,已走上國劇的另一條大路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娛樂

國劇有個特殊的題材,後勁很足。

後勁,就是不比衝勁比耐力,不在於一夜登頂,而在乎綿長持久。

我説的中醫題材電視劇。

衡量一個題材有沒有後勁,三個標準。

一是口碑。

空有熱度沒有口碑的題材類型,就像抗日神劇,能紅火一時,火不了太久。

一提到跟中醫藥題材相關的電視劇,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千禧年那會兒播出的《大宅門》《神醫喜來樂》,都是個頂個的8分、9分神劇。這些口碑好劇承載的,是觀眾對優質中醫題材劇集的恆久期待。

二是影響力。

真正的好劇,會擁有持久的影響現實的能力,而不像許多偶像劇,播完了討論就結束了,粉絲們繼續去追哥哥下一部劇。

而曾經的中醫經典劇,其實無形中弘揚的都是傳統文化,影響潤物無聲。

三是持久熱度。

原本,這是近幾年中醫題材劇的弱項。

畢竟國劇市場已經好幾年沒有出現引爆市場的中醫大劇了,這也折射出中醫傳承的困局。

雖然隨着現代社會生活壓力的增大,亞健康已成新常態,很多年輕人對養生有很大興趣,00後都開始用上保温杯泡枸杞,但不少年輕人只知養生,不識中醫。

好在,最近一部中醫題材大劇一開播,話題不斷,後勁十足,熱度持續攀升,讓中醫題材的國劇,重新在市場上有了姓名——

《後浪》。

開播以來,已經在平台上拿下了15個全網單日熱度冠軍;

截至目前,社交平台話題閲讀量更有驚人的69億,短視頻平台話題的播放量也高達45億。

光有熱度還不算,劇集最新的話題是,酒吧青年朋克養生中醫把脈,中醫走進酒吧,直接給大家把脈推拿。這就是劇集現實的影響力,年輕觀眾真的提升對中醫的關注了呀!

這種東西,就叫國劇的後勁兒。

接下來,咱們就從“治人”、“傳醫”、“傳承”三個方面,一起品一品這第一部中醫題材的現代都市劇,如何用適合年輕人的方子,將深厚的中醫文化傳出去。

又憑什麼,為國產劇走出一條開闊的新路?

第一劑方子:醫“人”

一部中醫題材的都市劇,過去觀眾從沒見過,怎麼拍,才能打動新老觀眾?

靠講故事,但故事怎麼講?

劇中一句話,就是方向——

“西醫的發展方向是至精至微,關注人的病;中醫是至宏至廣,關注患病的人。”

劇集以中醫為引,從患者身上做文章,用三個角色,引出了關於性癮、詐騙和人性的沉重命題。

這三個小故事不僅關乎中醫,也關乎生命,故事中人要治的,也不止是病。

第一個角色,叫許萌,這個故事,與“性癮”有關。

這個漂亮女孩出場的時候,觀眾萬萬想不到,她的故事會這麼沉重。

她向孫頭頭推銷自己的美甲店,就這麼成為朋友。

後來任天真對她宮外孕的診斷失誤,雖然被任新正救回來,卻開啓了她的人生悲劇故事。

許萌之所以會宮外孕,是因為碰到了假面男神張佳楠,這個表面純正的高知青年,是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名校之子,也是一個視女孩為玩物的無恥玩家。

單純天真的許萌不過是他眼中待宰的羔羊。

他收下女孩的禮物,拍下女孩的裸照,以女孩的“性癮”生理性疾病為要挾,對女孩進行人格羞辱和心理控制,但越是如此,女孩越是對他死心塌地。

雪上加霜的是,女孩的名流父母,以愛的名義,對女孩施加了另一種人格羞辱。

當他們發現青春期的許萌偷看小電影,還伴隨自發生理行為的時候,不僅沒有正確引導和理解,更將之視為女兒的羞恥和不潔。

他們不僅禁錮了女兒,還採取了電擊療法,最終逼得原本青春活潑的女兒精神崩潰抑鬱成性,最終從屋頂一躍而下。

而導致女孩人生悲劇的學校男神,該得獎得獎,人生青雲直上,彷彿這場悲劇,與他毫無半點關係。

這其間,作為中醫大師的任新正能治好女孩的宮外孕,也對女孩父母做出了規勸,孫頭頭和任天真想盡辦法,卻只能治病,無法救人。

劇中的女孩那麼美,結局就更令人心痛。

最令人心塞的是,當女孩已逝,張佳楠面對義憤填膺的孫頭頭依然沒有半點悔意。

這個故事其實已經超越了中醫的層面,而是傳遞出應正視女性本身的慾望,更不要將生理性疾病視為“不潔”的正面訊息。

比起女孩的“性癮”,張佳楠對女孩的精神暴力,許萌父母對女兒自以為是的拯救實為摧毀,才是真正的惡。

第二個角色,是句號飾演的劉長青,這個故事,與“貪慾”有關。

演技一直被嚴重低估的國家一級演員句號,這次飾演的是任新正的患者劉長青。

正是他幫任新正解決了傳承班最初的學習場地。

但也是他,令整個傳承班一度面臨瀕臨解散的困境。

故事的第一集,剛從國外考察廠房回國的他,就向任新正提到在爭取一個西藥的國內代理,但隨着故事發展,觀眾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場龐氏騙局。

面臨巨大資金漏洞的他只能計劃賣出開發中的中醫園區,除非任新正能找到千年人蔘,作為他尋找新投資方的敲門參。

也是這件事引得任天真拼了命去挖人蔘,險些丟了性命。

句號把這個角色的“逗”和“損”演繹得恰到好處,自以為勝券在握的得意,對好友無奈的表情,都令人感同身受。

也就更讓人理解到,任新正用針灸緩解他的病痛易,但要治好人們內心的貪慾卻難。

中醫之難,終究還是醫心。

第三個角色,看似是吳善道,其實是趙力權。這個故事,與“人性”有關。

表面上主角團要救的是吳善道,其實是趙力權。

故事中,最初發現孫頭頭是姜氏針派傳人的,正是趙新正的師弟吳善道。

他帶着趙力權參加論壇,幫他解決工作問題。

而堪稱男版“樊勝美”的應屆畢業生趙力權,最初是任天真的好兄弟,想要憑學醫解決户口,找到好工作,解決家裏的困難。

然而隨着家裏魚塘出事,女友為錢和他分手,面對家庭、愛情的壓力,這個曾經的上進青年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失衡。

當知道孫頭頭不是姜氏傳人時,他的慾念徹底爆發了,不僅責怪明明幫了自己很多次的吳校長,還意外造成了吳善道的昏迷。

更可怕的是,他將原本用以“賄賂”吳校長的錢據為己有後,為了徹底解決吳善道這個“麻煩”,幾次藉機想要痛下殺手。

在陰謀被孫頭頭揭穿後,他又當眾甩出孫頭頭不是姜氏傳人這個重磅炸彈,

逼得孫頭頭情緒失控,

任新正為護犢當眾説孫頭頭是自己的女兒。

然而千算萬算,他卻萬萬算不到正是任新正和孫頭頭的中醫施針,竟然將已經被西醫判定“無論做什麼都沒什麼用了”的吳善道起死回生。

更令他沒想到的是,幾乎被他害死的吳善道明明已經清醒,卻沒有馬上報警讓他自食其果,而是依然試圖拯救這個青年。

從最近劇情看,趙力權下跪“懺悔”了。

如果説趙力權一度展現的是人性中的惡:以自我為中心,對恩人恩將仇報,甚至一度想要對恩師痛下殺手,險些以一己之力將劇集變成了刑偵懸疑劇。

那麼主角團展現的,卻是人性中的善:中醫施針起死回生不易,但拯救迷失的人性更難。

這些故事也證明:一部中醫題材的都市劇,不僅可以不沉悶,還可以將故事講得跌宕起伏,有懸疑,有戲劇張力,有尺度,有深意。

這些故事不僅觸及到了社會敏感話題。

更帶着觀眾正視我們的人性,正視芸芸眾生。

故事的後勁,源自中醫的博大精深,治病容易,救人難。

第二劑方子:傳醫

《後浪》另一個難得的地方,是將中醫醫術和理論,融入到故事中。

最簡單直接的,是中醫醫術。

比如劇中多次提到的,中非遺針和姜氏針法,是重要的中醫針法。

故事開場,任新正就在學堂展示過癔症發生時候的急救針法。

整部劇中,不僅包含着大量這樣的中醫乾貨,更讓觀眾看到了各種診脈、針灸、穴位按壓救急的中醫治療實際案例。

比如孫頭頭救人採用的針刺勞宮穴的中醫急救方法,可以説是真刀真槍的實操技法。

而且任正新在劇中伸出拇指表示,學會這些技能只需要五天。

看到這段的時候我都想去學中醫了。

再進一層,是用藥。

第六集,孫頭頭被蜜蜂蟄的滿臉包,任新正現場找尿進行治療。

因為尿液,也是中藥的一種。

蜂毒是弱酸性,尿液是弱鹼性。在野外以尿液解蜂毒,是中醫自古常用的方法。

不僅是尿,動物糞便更時常入藥。

比如蝙蝠糞又叫夜明砂,可活血消積,清熱明目。

而飛鼠等的乾燥糞便,又叫五靈脂,可行血止痛。

但比起這些技的層面,《後浪》表現更精彩的,還是對中醫背後的傳統文化之道的傳播。

劇中一個案例,是任新正治療一位西醫久治未愈的外國女患者。

女患者連日高燒,西醫退燒雖快,但患者病情反覆,甚至出現了咳血的症狀。

而任新正卻通過中醫古籍斷定:咳嗽晚上一點必然停止。

又以針法為女患者退燒。

用西醫治療的年輕醫生不服氣地問他要用幾針,任新正氣定神閒:一針。

隨後又安排熬製米湯,因為患者退燒後會餓。

這一段劇情最精彩的還不是神乎其技的技法,而是接下來任新正關於中醫理念的一段現代闡述:中醫追求的不是人體不生病,而是健康的控制權。

病的本質,是身體的自愈功能發揮作用,而中醫,追求的不是真刀真槍的鬥爭,而是一個字——和。

“現代社會,最大的病,是人與身體的失和。”“當身體和了,病自然就好了。”

由此出發,觀眾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呢他給村民開方子,居然開出一個“十點斷網”,因為半夜玩手機不睡覺就是村民亞健康的病根。

而那句“能吃、能拉、能睡”的六字健康真言,更讓令天天與慢性病做鬥爭的打工人,心領神會。

這正是以電視劇來展現中醫的精髓:深入淺出。

一段故事,幾句對白,就能觀眾認識到,中醫的傳承,不僅僅在於望聞問切、針灸按摩等技法,更在於傳統文化與道法自然的傳承與感悟。

而劇中幾個因為觀眾沒看完而引發的劇情誤解,其實也和中醫之道有關。

劇中的確提到了「瓦片+童子尿」的離奇藥方。

但看到後面就會知道,劇情設定這就是任新正信口胡謅的,因為在車禍中雙腿失去知覺的趙簡兮已經有了輕生的念頭。

任新正告訴其母親,要找兩片三百年以上的古瓦片做藥引。

任新正的目的,就是要讓其母女在漫長尋找中,活下去。

而對癌症中晚期的蔣奶奶提到“業障”之説,也是任正新的發揮,目的是讓她以治病為名,與兒女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留遺憾。

最後蔣奶奶意外痊癒,簡兮雙腿雖未痊癒,卻也活了下去。

不少觀眾看了前頭就開始吐槽,或者只是看了二創片段,才會以偏概全。

實質上,這些情節本身,其實也符合中醫重視身心一體的特點。

對於這兩人,任新正都是在“醫心”。

説到底,中醫的功夫都在背後,很多看似簡單的診斷,其實藴含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千年道理。

廣傳中醫,不僅僅是為了治病、養生,更是為了療心、養志。

相比西醫的立竿見影,中醫的根本,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老中醫的「老」,可不是年紀老,而是歲月中獲取了老道的人生智慧。

讓觀眾從中醫中品出這層傳統文化意藴,也是劇集的另一層後勁。

第三劑方子:傳承

無可否認的是,《後浪》給新時期的中醫甚至是傳統文化題材劇,如何傳承,打了個樣。

一是傳。

中醫科普難,在於雖然“顧護陽氣”等理念已經隨着全民養生廣為人知,但是其背後的中醫學道理卻難以傳承。

《後浪》最好的地方,就是對針灸等中醫技法、很多中藥材,甚至是中醫理念進行了故事性科普。

因為這些都來自劇情,所以能事半功倍。

比如傳遞生活中實用的小知識。

身體出現局部輕度濕疹怎麼辦?

故事演示:先煮幾個蛋,將蛋黃放入鍋裏熬煉取油脂。再將過濾掉殘渣的蛋黃油在患處塗抹,3-5次即可痊癒。

又比如齲齒患者的牙痛怎解?可以以松樹的枝節煮水漱口。

再比如,現代人在夏天也會體寒怎麼辦?

答案是來碗夏至養生湯。

任家一家時常圍坐小院中,一碗湯下去,可以退暑熱,陽入陰,不覺寒。

這些隨時可用於現實生活中的中醫知識,被不知不覺融進了劇情,觀眾不自覺受其影響,用於生活,就是實打實地受益。

而劇中對於中醫理念和傳統文化的傳播,比如 “禮者,履也,禮就是穿着舒服的鞋子大了小了,舒服不舒服你自己知道”。“就更是隨劇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劇集更巧妙的,是藉助劇情,道出了中醫面臨的輿論和現實困境。

中醫雖是中國傳統文化,卻總逃不開爭議。

想要潛心學習中醫的學員,普遍承受了家庭、社會的各種壓力。

哪怕是任新正這個有情懷有能力的人物,在辦傳承班的過程中也是步履維艱,透過這些情節,包括Z世代在內的觀眾才能更加理解中醫。

二是承。

《後浪》代表的,是傳統文化題材國劇一次巨大的創新。

故事上,一開場就找出了孫頭頭這個姜氏針法的嫡系傳人。“眉清目秀,脾氣勁爆,威力十足”, 師母常嫌棄她“站沒站相,坐沒坐相”。

這個「石猴」,距離理想中的「行者」太遙遠。

但這正是劇方的用意所在:破舊才能立新。

孫頭頭的成長之路,其實也是在帶領新一代觀眾代入自己,一點點打破和重建他們對中醫的認知。

頭頭最初加入師承班,只是因為任新正答應每個月給她四千八百塊錢。最開始她不是上課睡覺,就是和同學較勁。

但不知不覺中,她慢慢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愛上中醫。最終成為傳承中醫的後浪。

當年輕觀眾看進去了這個故事,也就自然而然理解了中醫,愛上了中醫。

這也是為什麼劇方找來了趙露思飾演孫頭頭,因為要的就是用後浪演出後浪。

趙露思的表演前期搞笑,結局段落痛揍趙力權則是張力十足。

而老一輩的演員中,吳剛也演出了廣傳中醫的任新正的使命感。

江珊則在幾場關鍵戲中演技大爆發,任新正説出頭頭身世的一場戲,她一個眼神就把人物的崩潰演活了。

老戲骨奚美娟、李光復,戲份不多,演技卻如畫龍點睛。

這些有血有肉,有缺點有優點的角色,也讓觀眾進入這個故事,更加靠近中醫。

形式上,《後浪》則融入了24節氣的空境轉場, 清明祭祖,穀雨採茶,端午採艾,中秋艾灸……

鏡頭下的天地萬物,鍾靈毓秀,天人合一。

雖然中醫給人的印象是深沉、厚重的,但《後浪》給人的觀感卻是輕鬆的,治癒的。

作為一部創新之作,當然不會全無瑕疵,但這部劇真正的立意是對中醫傳統文化的弘揚和致敬。

中醫更像是一個介質,承載着前浪與後浪對於文化傳承的信念,讓新一代觀眾感受到中醫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從這個意義上説,劇集的使命,已經完成。

新時代浪潮裏,怎樣講好足夠吸引人又符合現實的傳統文化故事,對國劇來説是個難題,《後浪》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有觀眾從中瞭解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近中醫的靜水深流,那這股國劇的“後浪”,就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