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 | 比起被封的“秀才”,更應重視“秀才現象”

熱評 | 比起被封的“秀才”,更應重視“秀才現象”

粉絲超1200萬、點贊破2億的網紅“秀才”被封,阿姨媽媽心中的男神形象轟然倒塌。

但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個“秀才”被封,千萬個“秀才”將在短視頻平台上持續活躍。

這並不難理解,因為無論是男版的“秀才”,還是女版的“一笑傾城”,這些網紅幾乎沒有複製門檻。他們的名稱高度標籤化,沒有個人特色;製作的視頻高度機械化,使用雷同的橋段,以及一模一樣的髮型、手勢、微笑;對口型的表演方式更無原創性可言。從營銷推廣的角度,這些同質化的網紅核心競爭力甚低,可替代性很高。

“秀才”們走紅的深層原因,是大量孤獨空虛的中老年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訴求。他們從村口、鄉間、街心公園轉移到線上平台,隔着屏幕向陌生主播寄託情感。更準確地説,是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塑造出了“秀才”和“一笑傾城”。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老年人需要怎樣的寄託對象。

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秀才”被封,情感需求依然在,那麼“李秀才”“王秀才”仍舊會層出不窮。

中老年人有閒情、有閒錢,更有自主追星的權利,他們在短視頻平台上為“秀才”“一笑傾城”點贊、吶喊,乃至打賞,這些寄託情感的行為無可厚非。但我們應該重視的是,“秀才”現象折射出的中老年網民的強烈情感需求,以及他們對視頻內容較不成熟的分辨能力,在孕育出直播市場空前紅利的同時,也很可能給不法分子留出充足的作案空間。比如屢禁不止的“假靳東”現象,正是擊中了中老年女性網民的情感需求點,同時利用了她們對科技手段以假亂真的分辨力缺陷,以至於演變成金額巨大的網絡詐騙。

“秀才”究竟犯了什麼事,有關部門正在調查中。但比起被封的“秀才”,我們更應該重視“秀才”這種現象,重視“秀才”們產生的空前流量背後的情感訴求,並警惕流量效應可能異化為的詐騙陷阱。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74 字。

轉載請註明: 熱評 | 比起被封的“秀才”,更應重視“秀才現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