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蔡世奇
“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我,至少還有音樂陪我走下去”4月22日,在廣州舉行的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上,彝族小夥曲比烏力這樣向主持人許知遠介紹自己的夢想。
這位剛剛上高一的少年,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合唱團“拾光者計劃”的主唱,專門演唱彝族民歌。
烏力(右)在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上與許知遠對談
拾光者計劃合唱團正式成立於2019年夏季,他們在快手上的賬號“小烏力-拾光者計劃”已經有了超過18萬的粉絲,這個賬號像是一個紐帶,緊緊地把這羣熱愛唱歌的孩子們,和曾經為他們埋下藝術種子的劉燁龍再度聯繫到了一起。
為了理想昔日師生重逢
劉燁龍成長於川渝,在南京讀大學時學習的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在涼山擔任志願者的經歷,讓他注意到了當時涼山藝術教育的薄弱,他便決定留下來支教,這一待就是十年,遠遠超過了最初“在涼山工作兩年”的規劃。
在涼山支教的最初幾年,劉燁龍在大山深處教過還是小學生的烏力,他們也正是在那時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後來烏力和同學們去了其他城市讀中學,在學校組建了合唱團,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合唱團難以為繼,還想繼續唱歌的烏力便主動聯繫劉燁龍説出了自己想繼續追求音樂的夢想,當時已經在西昌發展的劉燁龍便決定支持孩子們,擔任合唱團的團長,烏力等孩子也來到西昌讀高中,業餘時間聚在一起進行合唱團的練習,並學習音樂知識。
劉燁龍(右)和烏力(左)
2019年烏力和同學們回到西昌後,劉燁龍決定給合唱團開通快手賬號,一是為了讓合唱團有演唱的舞台,也是為了能讓外界瞭解彝族民歌。回想當初開通快手賬號的決定,劉燁龍坦言“目的性其實很明確的”,但令他欣慰的是,隨着拾光者計劃逐漸受到快手老鐵們喜愛,賬號也慢慢能為孩子們帶來一些經濟收益,合唱團在寒暑假時直播獲得的打賞也能補貼烏力等孩子的生活費。
為傳統民俗加入流行元素
烏力告訴記者,自己還是個小孩子時,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喜歡聽流行音樂,他尤其喜歡説唱Rap等流派。烏力表示,自己身邊的很多彝族年輕人也和自己一樣,覺得傳統的彝族民歌“不好聽”,也沒人願意去學習繼承彝族民歌。
瞭解了説唱之後,烏力逐漸發現,其實彝族民歌裏也有很多説唱的元素,只不過過去的唱法相對較慢,內容多是人們互相攀比自己的經歷,其實氣氛和現在流行的説唱一樣“燃”,這也令烏力產生了對彝族傳統文化的興趣,想要通過創新的方式,讓這些祖輩傳下來的藝術再次煥發光彩。
拾光者計劃合唱團的快手號粉絲已經接近19萬
於是烏力在劉燁龍的幫助下,與合唱團的夥伴們開始走村訪寨學習彝族民歌,並在不破壞原有基調的原則上,加入一些現代樂器的演繹。
沒有專業的錄音棚,也沒有齊全的樂器,但拾光者計劃合唱團的成員們,身着彝族傳統服飾,在簡易的屋子裏唱出了一首首帶有新時代感的彝族民歌,劉燁龍就是他們的攝影師和剪輯師,並積極地尋找各種機會讓拾光者計劃的作品通過快手走出大山。
劉燁龍告訴記者,拾光者計劃的快手號開通近兩年來,快手的運營團隊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幫助,關於鄉村振興、非遺傳承和音樂的活動都會帶上拾光者計劃合唱團,甚至還牽線為孩子們和著名音樂人鄭鈞直播連線,讓烏力和夥伴們有機會和前輩直接交流。
劉燁龍和烏力很清楚,拾光者計劃這種原生態民族音樂賬號,在短視頻直播平台是比較小眾的,加上孩子們現階段要以學業為重,合唱團活動目前只能利用大家的業餘時間進行,這樣的狀態下還能收穫18萬的觀眾,他們很知足。
粉絲是鞭策自己努力的動力
但之所以劉燁龍和孩子們還在堅持運營這個賬號,是因為很多快手老鐵都對他們表示了鼓勵和認可,儘管也有一些聲音稱他們“不務正業”,但總體上拾光者計劃還是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喜愛,這也是烏力找到的一種激勵自己努力進步的方式——劉燁龍經常提醒烏力,想要把這個賬號做大、做長久,就要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入音樂學院,學習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提升內容質量。
合唱團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舉辦的捍衞自然活動上演唱民歌
烏力告訴記者,自己的夢想是考進中央音樂學院,他也正在為此努力學習文化課。
在快手上發視頻、做直播久了,拾光者計劃也收穫了一些專業粉絲,烏力説,有幾位鐵粉經常會在他們的歌曲下面提出專業性意見,比如説可以嘗試加入一些布魯斯元素,“還有説這裏應該和絃,那裏可以升調的。”烏力笑着説,由於他們是自學的各種樂器,還沒有深入到複雜的樂理知識,所以還不能按照這些專業粉絲的建議去優化自己的歌曲,但為了弄明白這些建議,烏力對於考入名校深造也更有動力了。
説起選擇快手的理由,劉燁龍表示其實很簡單,一是合唱團成立之前,烏力就自己玩過快手;此外,和純音樂流媒體平台或者其他短視頻平台相比,快手當時“看見每一種生活”的定位打動了他們,實際運營下來,快手也的確讓他們這種看上去“沒太大競爭力”的視頻有了自己的觀眾。
令孩子們和劉燁龍欣慰的是,身邊也有一些彝族年輕人看到拾光者計劃的視頻,也開始嘗試學習這些改編的彝族民歌,慢慢地快手平台上也出現了一些對於他們作品的二創內容,彝族民歌不但令外界瞭解了彝族文化,也真正吸引了彝族年輕人傳承經典。
劉燁龍在涼山的工作,即將進入第十一個年頭,而烏力和夥伴們,距離高考還有兩年時間。彝族的文化,將繼續通過堅守大山的劉燁龍們使用網絡載體,以及真正走出大山的年輕人的表現,被更多人看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