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不愧是綜藝圈的“龍頭”,快本翻個新花樣就賺足眼球和流量
今夏,除了30+的姐姐們在乘風破浪地成團,還有一羣來自各大經紀公司包括金子涵、馬伯騫、黃明昊在內的32位娛樂圈 “小年輕”,在競相追逐12期《快樂大本營》的常駐席位。
不得不説,湖南衞視和芒果娛樂,不愧是現今綜藝圈的“龍頭”。
芒果台招牌綜藝《快樂大本營》的這次暑期特別企劃《站穩了!朋友》,賺足了眼球與流量的同時,也為芒果台攢下了一個好口碑。
然而,湖南衞視手腕高明之處就在於,這本是一個完全利己向的利益行為,但在進一步延伸和包裝後,卻能轉化為一次對娛樂業界有責任擔當與價值輸出的貢獻行為。
甚至為了避免另開新節目而導致的經費成本耗損、流量分散等問題,湖南衞視創新性地將選秀節目與自身綜藝內容相結合,既巧妙規避了新節目或許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地,又通過大量新人和流量藝人活化節目,製造噱頭。
同時,這樣“傳統綜藝+選秀”的新型結合式綜藝也為電視傳媒節目在製作上帶來了新的啓發。
對《快樂大本營》和湖南衞視本身來説,這檔企劃從商業利益角度還是從傳播媒體的社會責任來説,無疑都是一種成功;對於各大經紀公司及旗下的藝人們來説更是如此。
《快樂大本營》作為國內棚內綜藝壽齡最長的節目,超高的電視收視率、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厚實觀眾基礎,以及何炅、謝娜等主持界一哥一姐的親自指導帶領,節目能給新人帶來的資源,是其他通告或機會所無法比擬的。
登上這個舞台,就意味着有了一個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示、鍛鍊自我的機會,不僅對藝人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是一次質的提升,對他們的表達溝通能力以及臨場發揮能力也是很好的磨練。
當然,除了這些新人“在笑生”,對於像開心麻花團隊成員這樣平均年齡逼近30歲、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的“老藝術家”來説,也是事業再創高峯的一個機會。
舞台劇和話劇演員不像影視劇演員或歌手一樣,常常有機會能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而《站穩了!朋友》這檔節目,替他們增加曝光度的同時,冥冥中也是對舞台劇的一種市場推動,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些很有實力和基礎的喜劇演員。
首先,我們應該反思。雖然節目的初衷是為綜藝注入新鮮血液,讓更多藝人得到綜藝上的鍛鍊,但是,在藝人剛出道不久,還沒磨練好自身專業技能的時候,選拔藝人蔘加綜藝主持,對新人們來説會是一種怎樣的價值引導呢?
綜藝市場愈發壯大,加之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人氣和曝光度,並賺取豐厚的收入,越來越多演員、歌手已經幾乎全身心投入到綜藝事業中去了。
而面對這樣的利益誘惑,剛入行的新人小白更是難免會也無法抵抗。為了在年輕時更早的成名,更快地賺錢,很多人往往會急功近利地放棄自身專業,一股腦地“獻身”、“醉心”於綜藝。
其次,從節目的內容構造出發,每期節目兩大經紀公司PK對決,總共八位“在笑生”,加上各經紀公司兩到三位不等的頭牌藝人,以及快樂家族五人的固定主持班底,一期節目少説也有十幾個嘉賓。
然而,每期節目的時長卻是有限制的。因此人數多,時長少,將有限的時間分攤到每個“在笑生”的身上,他們真正能夠展現自我的機會少之又少,加之成熟藝人的光芒有時或許會“不小心”太過耀眼,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喜歡的那些知名藝人身上。
於是常常一期節目看下來,大部分觀眾對這期的“在笑生”嘉賓反而並沒有留下多少印象。
不僅不好笑,還引發了尷尬,敗了路人好感。而這樣的內容輸出對節目本身的品質而言,也是一種損傷。類似“毫無意義的尬聊”和“牽強生硬的搞笑”這種常年被貼在綜藝節目身上的負面標籤只會更加牢固地貼在部分觀眾心底。
最後,以上三個問題綜合起來,就又延續出了綜藝節目的一個通病:找不到節目所想要輸出的核心價值觀。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綜藝時代,綜藝感和娛樂感早已不再是一個綜藝節目好壞與否的最重要因素了。
其實反觀芒果娛樂出品的綜藝,有無論是年初傳遞正能量的温馨解憂性節目《朋友請聽好》,還是宣揚30+女性獨立自信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都在傳遞和輸出社會上所需要的價值和意義。但是湖南衞視出品的綜藝,卻少有看到這樣內容品質輸出型的綜藝節目。
為綜藝主持界輸入新鮮血液,可以多從本身學習主持的在校生中去做發揮,素人選秀一樣有素人選秀的精彩,並且也能保證這一企劃的內核與水準。亦或是,如果一定要用明星的話,可以多去思考一下節目所想要輸出與傳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以及如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