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國劇,爆了。不僅爆了,還一路狂飆。
過去十年,還沒有任何一年裏,僅僅五個多月,就湧現出這麼多王炸和口碑爆款。
從開年的《狂飆》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話題劇上線。整個國劇的狀態,就是井噴。
從未有哪一年,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就播出這麼多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就創造出這麼多的熱搜、話題和討論。
當國劇的創造力被空前激發,各種類型的優質劇集如同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
有爆款,有口碑佳作,有冷門好劇,也有唯一一部足以列入國劇史中的神作。
以下,就是上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劇,其中8分劇有5部,9分劇有一部。
評分不代表一切,更不代表你的選擇,但評分是一記標尺,它丈量的不僅是國劇的品質,更是國劇現有的水準,和觀眾心中國劇應有的水準,之間的距離。
第十名、《立功東北舊事》豆瓣7.4分由於2023年上半年,甚至可能是2023年的國劇口碑榜首其實並無懸念,所以我這句話可以提前説:這份榜單,自範偉始,以範偉終。
這部冷門佳作也再次説明:一個好演員對一部劇集有多重要。
因為範偉,《立功》這部劇,也重新定義了東北劇。
為什麼這麼説?
我們之前看過的東北題材劇,要麼是北風颼颼刮的懸疑劇,要麼是東北著名狠人彪哥為核心的東北喜劇。
但很少一部劇像《立功》這樣,懸疑伴隨着打鬥,打鬥伴隨着喜劇,喜劇中也伴隨着時代的感傷和鬥智鬥勇的戲碼,甚至還帶着一種魔幻色彩。
劇中寶藏是一個引子,各路人馬在各種巧合之下,聚集到一起,最終多線匯聚,懸疑喜劇,異彩紛呈。
遺憾的是,雖然劇集設定不俗,但多少有些高開低走,後半段沒有把整個故事很好地合在一起。
但範偉的表演最大限度彌補了劇集的一切瑕疵。
也讓普通打工人與這個東北大爺商全亮產生了深深的共鳴——無論是大爺酒醉後一個側身上了自行車,表演從台階上跨過去的絕活,
還是默默嚥下妻子出走對女兒撒謊苦果後,手裏抽不下去的半支煙,範偉的表演都是零瑕疵。
什麼是表演中的悲喜交集,這就是。
另外,潘斌龍、余男等演員,也在劇中貢獻了不俗的表演,和範偉碰撞出了不少火花,也讓那種深陷命運的無奈以及小人物的悲涼,深深種在了觀眾的心裏。
故事中的所有人,其實都被一張無形的大網緊密關聯,沒有人能逃離,唯獨對於商全亮,這場經歷代表的是一種老派奇幻冒險。
這部劇也向平台證明,即使沒有頂流和大IP,只要用心講好故事,也能讓觀眾為之痴迷。
如果這一次還證明地不夠,那麼榜單最後的那部、同樣由範偉主演的東北題材劇,將徹底證明這一點。
第九名、《平原上的摩西》豆瓣7.7分但我們還是先繼續説下一部東北劇。
是的,又一部。
2023年上半年的國劇爆款,是和一個詞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東北文藝復興”。
更準確地説,是“90年代東北文藝復興”。
包括另一部準爆款《他是誰》在內,上半年有太多國劇和東北題材關聯在一起。
而《平原上的摩西》是其中最不引人矚目的一部。
作為今年“迷霧劇場”的第二部,由於首發的《回來的女兒》最終高開低走,即使擁有最年輕金雞獎影后張子楓和演技爆發的梅婷,豆瓣評分也僅為6.3分,這部劇其實承載着口碑回暖的重任。
結果是口碑的確回暖了,但熱度卻成為迷霧劇場新低。
説實話,這個結果或許早已註定。
主演董子健、海清,不算流量掛,加上在東北文藝復興音樂戰線奮戰的老舅董寶石,和久違的初代民謠女王艾敬,這套陣容不算特別能打。
更別説曾憑處女長片《八月》爆冷拿下大獎的導演張大磊從一開始就沒把劇集當懸疑劇拍,甚至沒把它當電視劇拍,他拍的就是六集長度的文藝電影。
但熱度不高,不代表劇不好。
《平原上的摩西》其實更接近披着懸疑外殼的年代劇。
三流年代劇,看一個形,cosplay般,換湯不換藥。
二流年代劇,會一個意,用意境體會時間的流動。
一流年代劇,則少之又少。
它要的,是一片氣。
什麼氣?用纖毫之間的細節雕出來的風氣。
原著作者和編劇雙雪濤創作的靈感,是源於一樁真實的舊聞。
瀋陽出現的一樁搶劫殺人的串案。
根據雙雪濤的描述,大概可以對標90年代轟動全國的瀋陽三·八大案。
從懸疑劇創作的角度來講,90年代容易出好故事。這更是一個難得的好故事。
問題是,導演張大磊要的恰恰不是故事中獵奇的、吸引眼球的部分,反而慢條斯理,娓娓道來地,將主角生活的背景、場景一一鋪開,懸疑的鏡頭一閃而過,鏡頭留下的是歲月中生成的,和命運碰撞的痕跡,是用嚴絲合縫的考古造出來的一個時代的精氣。
故事編出的,是一幅不動聲色的90年代老東北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場關於那個年代東北人歲月與品格,情感與生活的遙望。
看懂的人,會被90年代的某些情緒,精準地擊中內心。
沒耐性的,可能覺得看了半天不知道拍的什麼玩意。
但,快進一秒,等於快進了一個時代的切片。
耐下性子,才能欣賞好東西。
第八名、《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豆瓣7.8分過去馬伯庸作品改編的國產劇有兩種,一是《長安十二時辰》《風起隴西》等所有其他作品,另一種是《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
為什麼這麼説?因為前者無論故事怎麼變,本質上都是馬王從歷史的脈絡中,尋找故事素材,在讓觀眾難以分辨的真真假假中,虛構故事。
而《顯微鏡下的大明》卻是改編自歷史真實案例,整個絲絹案被劇集娓娓道來,除了結局幾乎全是照着歷史拍的。
劇集走的是輕喜劇懸疑範兒,節奏很棒,幾無廢戲。製作上,劇集的場景、影像、格調都十分用心,幾乎在用電影的美學標準在細細雕琢一個朝代的背影。
但最精彩的還是人物塑造。
張若昀貢獻了一次及格的表演,但架不住配集團太出彩。
王陽的表演神采飛揚,結局段落尤其如此。
高亞麟、尹鑄勝、房子斌的角色塑造個個栩栩如生,但最驚豔的絕對是侯巖松飾演的方縣令,你以為他是好人,其實他有無數私心,你以為他是壞人,最後人物的反轉讓你想都想不到。
人物活了,歷史也就活了。
如此豐富的人物羣像,令主創可以輕鬆地表達主旨,呈現歷史,見微知著,從算術之中觀大明廟堂與江湖,最後竟然有萬曆十五年和大明王朝的歷史大劇的韻味。
要説可惜,就是劇集品質是標準的“低”開高走,越到後面越精彩,但劇集總共14集,口碑剛起來,播完了。
優質歷史短劇成不了爆款,只會倒逼創作人拍攝裹腳布一般的長劇,可嘆,可惜。
第七名、《塵封十三載》豆瓣8.1分其實無論賣相還是熱度,《塵封十三載》在今年這批懸疑劇中都只能排到中等。
畢竟沒有《他是誰》張譯這樣的人氣演技派,也沒有流量鮮肉,更沒有預算大肆營銷。
最終能夠脱穎而出,實打實全靠過硬的質量和「自來水」。
故事同樣發生在90年代,甚至可以説,光看故事,劇集和張譯的《他是誰》,幾乎是一個模子,連集數都同樣是24集,主角還都姓衞。
由於它幾乎是緊跟《他是誰》播出,表面上是蹭了前者的熱度,實際上這種巧合無形中是影響了《塵封十三載》早期的口碑發酵。
從結果上看《他是誰》一度直追《狂飆》的熱度,但口碑高低低走,《塵封十三載》卻口碑低開高走,最終成為今年迷霧劇場口碑最好的一部,原因何在?
一是故事實在。
不明白為什麼今天的國產懸疑劇編劇一定要鋪設複雜的感情線,觀眾想看愛情劇有的是啊,《塵封十三載》好就好在始終聚焦在對主線案情的偵破上,所有故事的起承轉合,都與主線有關,就是不跟觀眾玩虛的。
二是角色豐滿。
無論是陳建斌陳曉飾演的主角師徒,還是類似譚凱飾演的“刀哥”,甚至是董晴飾演的女性被害者這樣的配角,每個角色都有完整的人物弧光,有頭有尾,有嚼頭,有意義。
對於主角,劇中也沒有想方設法將他們塑造成一心破案的英雄。
反而重點刻畫他們內心的煎熬與掙扎,讓人物有了普通人的毛邊。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懸疑線沒泄氣。
所以某些大熱的懸疑劇大結局一整個崩掉,而《塵封》大結局評分不降反升,因為故事中所有恰到好處的留白,精心設計的伏筆,最後都不是白給的,而是讓觀眾豁然開朗,有跟着主角一起破案的解謎感。
劇集做到了認真對待劇本,尊重觀眾。
反過來也贏得了觀眾的尊重。
第六名、《愛情而已》豆瓣8.2分這應該是上半年最令人意外的一部都市劇。也是劇名最“糟糕”的一部劇。
糟糕就糟糕在於,劇名太巧妙了。但巧妙的東西,往往沒那麼直接。
在這個人們習慣了看3分短視頻連主角名字都不想費腦筋,統統都是大壯小帥的時代,人們看到《愛情而已》四個字唯一想到的就是愛情劇,不會去想劇名背後的深意。
但愛情而已,肯定不只是愛情而已。
吳磊周雨彤主演的這部都市職場劇,真正讓所有觀眾眼前一亮的,肯定不是愛情,而是一對都市男女的職場漂流記。
他們的生活就像行駛在海洋上的小船,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
兩個人的職場成長道路,也註定面對過許多艱難和挫折。
他們經歷過職場轉型、坑爹的上司、意外的背鍋。
故事看似稀鬆平常,但這些經歷卻實實在在地觸動到了每個觀眾,因為這些每個人都可能遇到。
到最後觀眾才發現,雖然講的是姐弟戀的故事,但它的職場部分,卻比絕大多數國產職場劇鮮活地多。
而周雨彤飾演的梁友安,則一路將現實職場對女性的不公和偏見,甚至婚育歧視等現實無比生動地展現了出來,又吊打了大多數國產女性劇。
可讓人唏噓的是,儘管在多個部分表現出色,劇集的熱度卻遠不及那些浮誇造作、披着職場外衣讓男女主談戀愛的偶像劇。
這等於逼着國產都市劇,回到懸浮偶像劇的老路上去。
最後一句,實際上整個上半年的國產都市劇,只有《平凡之路》、《愛情而已》和接下來要説的一部劇的編劇是能讓觀眾相信上過班的。
這部劇,也應該是今年國劇最大的意外。
第五名、《破事精英2》豆瓣8.5分我相信在《破事精英2》開播前,沒人想得到這部劇能打破兩個國劇的兩大瓶頸:
一是情景喜劇困境。二是續集口碑魔咒。
先説前者,國產情景喜劇,曾經歷過一個高峯。
高峯起於《我愛我家》,一度令情景喜劇成為國劇中成本低、收視高的熱門類型,巔峯期是《武林外傳》,但情景喜劇是極考驗編劇和表演的類型,當國劇進入到高成本的流量時代,情景喜劇的時代就過去了。
近十年來,能叫得上名字的,也僅有一個《愛情公寓》系列。
但這個系列帶來的口碑爭議也成為導演韋正的心結,要證明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幹出一部新的情景喜劇爆款來,這就是《破事精英》。
再説第二點突破。
如果説《破事精英》第一季的豆瓣7.8分已經算驚喜,
那麼真正更大的驚喜在於,劇集的第二季評分,達到了近十年情景喜劇最高的8.5分。
等於是連同國劇的續集魔咒一起破了。
故事其實講述的就是一個公司破事部的一堆破事,有職場點滴,也有職場社畜的日常。
故事聚焦于都市白領在工作和上班中遇到的種種狀況,並作了合理的誇張和搞笑處理,不僅能讓打工人深深共情,還頗有代入感。
同時,它打破了對“打工人”的刻板印象,劇中的幾個人物形象,比如在夾在高層和基層之間的老實人胡強(李佳航 飾),刺頭程序員歐陽莫菲(成果 飾)、雞血銷售唐海星(張一鐸 飾)、八卦秘書金若愚(屠畫 飾)等人物,個個生動立體,性格鮮明,也極其接地氣,很是討喜。
每次看到李佳航飾演的胡強不是被人事部搞瘋,就是被下屬逼瘋,觀眾就笑到不行。
更關鍵的是,雖然是喜劇,但職場中的殘酷,《破事精英》系列一點沒有粉飾。
——反而撕碎給你看。
就像結局。沒有大團圓,沒有抱得美人歸,就是但這不就是職場人生本來的面目?
而劇集結束後觀眾對“破事3”的齊聲呼籲也證明,國產情景喜劇但凡能像《破事精英》一樣以喜劇的方式呈現真實的生活,那就是所有打工人喜聞樂見的。
第四名、《狂飆》 豆瓣8.5分2023年,第一道全網高潮的開胃菜。
就像高啓強和安欣經常一起吃的米粉,首先讓你感受到的,是米粉“流”進你腸胃的爽滑。
還有那一口泛着油光的湯汁,滋味深入骨髓。
最後,是一飲而盡後的餘味。
劇集為什麼這麼爆,又為什麼這麼多人為張頌文沒機會拿下視帝耿耿於懷?
最大的原因,高啓強演得太好。
無論是高啓強成長過程中的人性轉折,還是強劇情節奏下人物的高光時刻,甚至是那個令人唏噓的“養不熟”的結局,都讓觀眾有着十足的代入感。
但演得好的還不止張頌文。
劇集最大的驚喜恰恰就是,全員演技派。
且不説站張頌文和張譯那幾場戲劇張力和情緒穿透力十足的對手戲,
就是一票不知名演員的發揮,就足以令觀眾關注幾乎每個主要角色,甚至是反派的命運。
而《狂飆》的大火也證明,角色的成功與失敗,與演員名氣關係不大。
《狂飆》的成功很可能無法複製,但劇集大火背後一個簡單的道理卻是所有劇集都可以複製的:一部劇好看,得看角兒,誰是角兒?只要演得好,所有角色,都可以是角兒。
不知道那些頂流們爭番位,爭的是什麼。
第三名、《去有風的地方》 豆瓣8.6分《去有風的地方》或許不算是上半年最好看的劇集。
但肯定是最特別的熱劇。
它可以在所有你以為無計可施的細節裏,發揮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鏡頭想象力。
它拿捏了劉亦菲獨特的氣質。
為我們呈現了國產影視很少看到的自然魅力。
作為一部田園治癒劇,看《去有風的地方》不是不能快進。
是你不會捨得快進。
裏面每一個畫面,全是都市社畜夢寐以求的美景。
這部劇,追求的是劇情上的反高潮。
狗血愛情、沒有也要硬加的戲劇衝突、男女主莫名其妙的人設反轉,統統沒有。
劇情上的反高潮,帶給劇集的是一層淡淡的質樸。
整個故事就是劉亦菲飾演的許紅豆來到雲苗村尋找生活。
剛到,就因為一匹馬呼嘯而過,碰壞了手機。
好了,手機戒斷的女主就這麼徹底慢了下來,結果故事精準戳中了當下年輕人對“慢”生活的需求。
雖然有觀眾受不了劇集慢,但《去有風的地方》好就好在,在今天這個愈發浮躁的時代,為我們耐心而樸實地呈現着田園風光背後的永恆與變遷,浪漫與傷痕。
雲苗村裏,每一片落葉的舞姿,每一處泥土的芬芳,都藏着自然的饋贈與驚喜。
那些再日常不過的微妙瞬間,都被導演一一感知和捕捉。
那些平實如水的細節,讓劇情更具日常感。
恰是日常,成了治癒現代人精神內耗的一劑良藥。
這樣的生活可以被複制嗎?
別急着回答。
許紅豆怎麼活,值得你慢慢品。
你怎麼活,更需要自己慢慢想。
第二名、《三體》豆瓣8.7分我知道很多人對於《三體》排名這麼高不服氣。
質疑的人多半會説同一句話:沒堅持過半集。
但這恰恰是質疑者最大的遺憾:《三體》開分遠不如同期開播的《狂飆》,但評分越播越高,原因很簡單,別的劇越到後面越泄氣,《三體》前十集只算還好,中間10集更是平平,最後10集,直接封神。
《三體》是最難影視化改編的作品,絕對沒有之一。
其難度在於,劉慈欣筆下的宏大科幻世界觀,怎麼呈現?
每個粉絲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三體》,這怎麼拍?
但《三體》做對了三件事。
一是老老實實按着原著拍。
劇版《三體》應該是近年國劇改編最忠於原著的作品,主創不僅保留了原著的大部分情節、主線、場景,還原了諸多名場面,就連經典對白也不忘一一呈現。
這種看似笨拙正是劇集最聰明的地方:是什麼讓習慣亂改的編劇認為自己可以超越原著?
二是選角既大膽又成功。
《三體》前期不被看好,甚至被全網集體吐槽,最大的原因就是選角。
尤其是於和偉飾演的大史和張魯一飾演的汪淼,簡單來説就四個字:無人看好。
但結果出人意料,最被好看的老年葉文潔的扮演者陳瑾不負眾望,幾乎完美還原了書中的葉文潔。
但沒想到的是,王子文的青年葉文潔也演得很好。
更沒想到的是,於和偉在外形完全不像大史的情況下,竟完美重現了大史的神韻,而張魯一對汪淼的詮釋甚至超越了原著的工具人設定,讓角色有了自己的神采,甚至讓觀眾捨不得看不到這對CP僅在第一部出現。
可以説正是演員集體出色的發揮,讓觀眾彷彿進入了真實的“三體”世界。
三是特效實在。
雖然有些科幻場景拍的沒那麼給力,但最關鍵的大結局納米切割、三體人脱水段落的特效表現卻得到了劇迷的一致認可,可見劇組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從整體上説,劇集的故事呈現,科幻世界觀呈現,乃至小到一場景,一台詞,都是實實在在的三體原著風。
這意味着,2023,國產科幻劇有了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至於選角就已經令人忍不住皺眉頭的網飛《三體》,再結合近年好萊塢令人堪憂的創造力,我給出的判斷是兩個字:完爆。
第一名、《漫長的季節》 豆瓣9.4沒有懸念。
近年上半年最大的爆款不是往常的院線春節檔,而是發生在小熒幕。
而這裏所謂的“爆”,顯然也不在於流量與流量。
單論流量熱度的話,《漫長的季節》豈止不是《狂飆》的對手,就連《他是誰》等劇的熱度也遠遠不及。
但劇集的爆,本不在於熱度、噱頭,而在於其恆久綿長的震撼力。
國劇中很少出現這麼倒黴的主角團。
劇中的正面人物,全都經歷了多舛的命運。
範偉飾演的王響,本是個備受尊重的火車頭師傅,卻遭遇下崗,後來經歷了喪子和喪妻之痛。
馬德勝本是酷颯的刑警,卻因為一時衝動打了“禽獸”,淪為老年班舞王。
龔彪曾是意氣風發的大學生,最後卻混成了眼睜睜看着老婆離去的中年男人。
更不用説那個令人唏噓的大結局,一場k歌,一個主角墜河,一箇中風。
簡直是失敗者大聯盟。
但挫敗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命運。
《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不可能不知道如何複製第一部的成功,但《漫長的季節》幾乎在各個層面都是和爆款法則反着來的。
它不是犧牲情節的合理性,製造更尖鋭的矛盾衝突,怎麼反轉怎麼來。
而是對強情節、強懸疑做了柔化處理。
它也不是盡力放大漫長歲月帶來的悲愴與煽情。而是輕輕打出了一個超越時空的響指。
導演把一羣演技派塑造的人物放進時代的列車,觀眾不知道他們要駛向哪裏。
這正是導演要的,在時代的大潮下,小人物命運的浮沉,本就身不由己。
故事發生的時代,正是一個上升的中國——但時代高歌猛進中,也會有失敗者,只是很少有國劇,去關注這些小人物漫長的季節。
所謂“懸疑”,都是本劇的標籤而已,導演始終關注的,只是這麼一羣小人物的命運。
時代換了一波又一波主角。一回頭,往事的照片黃了。
這部劇,其實是獻給一代過去的一代人,甚至幾代人。
是獻給數十年裏,每一位趟過漫長的季節的人。也獻給那些永遠留在漫長的季節裏的人。
劇集唯一的缺點,就是慢。
但在這個一切都在速食化的年代,真正的好東西從來不搶時間。
真正的好劇亦如此。
寫在最後:2023年上半年最好的電視劇,最低7.4分,最高9.4分,質量很不錯。
從類型上看,現實題材劇集依舊是優質劇的沃土,而90年代和東北,則成為許多國劇的爆款密碼。
值得一提的,上半年國劇除了在年代劇、刑偵劇等傳統優勢項目上發揮良好,在科幻劇、情景喜劇等領域,也或突破,或回潮,展現出豐富的創造力。
更值得驚喜的是,這些優質好劇,還為我們貢獻了張頌文等一大批實打實優秀的演員,而他們的崛起也證明,流量明星不是一切,觀眾是會用眼睛看的。
這也是《漫長的季節》等優質國劇中,撬動人心的核心力量。
在流量時代,任何一部劇,面對的都眾越來越沒有耐心的觀眾。
觀眾越來越想直奔高潮。於是反轉成為流量密碼、開掛變作通行證,吸睛,就是生命力。
可今年上半年的這些好劇,卻恰恰和這些規律是反着來的。
因為前者是對套路的總結,後者是對未來的探尋。
上半年的國劇都這樣了,下半年會如何?
不妨把王響對着年輕時候的自己説的那句話,送給下半年的國劇——“向前看,別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