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劇荒的空虛中,剛好有一部劇冒了出來。
壓了兩年,低調上線直接引爆熱搜。
這把火,可來得不容易——優酷上一部爆款懸疑劇,已經是潘粵明的《白夜追兇》。
而上一部雙男主題材的古裝探案劇,井柏然和宋威龍主演的《君子盟》,低調上線低調完播。
總之,就是觀眾原本 “恨鐵不成”。相信,又沒有那麼敢相信。
沒想到,播出後竟然口碑兩極,但又好像有那麼點意思。
《光·淵》,主演,張新成+付辛博,原著《默讀》。
差評,多半出自原著粉,評價出奇一致:魔改、尷尬、角色塑造失敗。
好評,卻明顯來自沒看過原著的:沒看説,當刑偵劇看確實還行。
所以這部劇到底怎麼樣?
引發爭議的,是演員,還是劇本身?
必須親自一探究竟。
一口氣連刷八集,是時候給結論了:這部網劇,有三大亮點,一大尷尬,還有兩點遺憾。
接下來,就跟大家一一掰扯一下。
01、先説尷尬:科幻設定成雞肋首先讓人眼前一黑的,是科幻設定。
故事開場就講述了劇情設定:另一個時空另一個文明,新元二百五十三年,犯罪率飆升背後,與“零度共情者”相關。
所謂的零度共情者,是因為基因屬性,沒有辦法和其他人產生情感共情,這又和等於一開場,就點出了“基因犯罪”的設定。
本劇科幻場景的展現上,開場可謂不遺餘力。
比如,未來街區的樣貌。
到處都是賽博意味的大型熒光屏,和滿滿的科幻片傳統開場的味道。
還交代了一個牛皮哄哄的部門:滅罪希望,特調組……
細節到位,自成體系。
再比如充滿暗黑色彩的城市。
高樓之下,罪惡叢生。
不到一集的時間,劇集就展現出了一個哥譚式的平行宇宙科幻都市,足夠混亂也足夠黑暗。
不過,這樣的設定卻沒有延續下去。
開場結束後,劇集很快回到了刑偵劇的路子,幾乎看不出還有什麼科幻意味。
等於在情節和原著大差不差的基礎上,套了一個奇妙的科幻外殼,彷彿硬性將科幻和懸疑結合在一起,觀感上有些奇怪。
02、再説亮點:刑偵味地道,動作戲超值,影像用心了但劇集的第一個亮點、就是地道的刑偵劇風味。
原著《默讀》之所以火,除了雙男主,一大關鍵就是案件與故事有看頭,而劇集在案情上,顯然是儘可能還原了原著。
故事開場,就是“下西區殺人拋屍案”。
一位快遞員被殺案引起社會輿論關注,特調組組長駱為昭(付辛博飾)奉命調查。
這位男主出場就是古早港產刑偵劇常見的味,騎車路遇持刀搶劫犯,小秀身手,把人用繩子拴在自行車後邊拖着去找警察。
接下來就直奔送貨員被殺案,也是一起關於零度共情者的犯罪。
第一層:查案。
駱為昭根據死者的屍體情況,很快推斷出死者是昏迷狀態下被勒死,沒有明顯掙扎痕跡,而且沒有證據證明此處是第一現場。
到了另一位男主裴溯出場,自身就透露着一股犯罪者的氣質,陰鷙而又冷漠。他根據死者脖子上的勒痕,所穿衣服上帶着的吊牌,以及頭上的貼紙,判斷死者去見了一個有權勢的人,又直接判斷出行兇者一定是零度共情者。
但故事第二層很快展開:轉折。
隨着警方調查,裴溯很快被鎖定為嫌疑人,因為他不但在死者去世之前與他見過面,還顯然與案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雖然他很快洗清嫌疑,但另一位與他關係匪淺的富二代很快又被鎖定。
而案件深挖下去也不簡單,兇手拋屍,為何要拋到老城區這樣一個容易被發現的地方?
而且還是連環兇案,是否有可能在蓄意破壞裴溯正在進行的項目開發?
除了這兩層,故事還有第三層:警方甚至新元政府內部腐敗。
男主帶領的特調組一開場查案就被阻,一番馬屁下來,才抓住機會見縫插針調查清楚案發現場環境和有用線索。
而這位勉強放行的負責人,正是被懷疑的當地黑幫保護傘。
換言之,局中有局,案中有案。
隨着主線、內核都照着原著推進,用前期科幻設定來了一出欲揚先抑,一步步拉開劇集背景的張力:
一個黑惡橫行,黑道壓過白道的罪惡時空都市,新元。
一個被整個城市視作最後希望的警察隊伍,特調組。
以及,兩個被牽扯進迷局中的人:一個想查案的警察,一個被動入局的天才。
必須説,探案環節進展很快,基本四集一個案件,環環相扣的感覺是有的,基本沒有廢戲,劇情也不降智。
由於是架空設定,尺度也不小:正義一方不再“穩贏”。
甚至,正邪之間也不再粗淺地劃開一條清晰的“三八線”。
但劇集最過癮的還是第二大亮點:燃爆的動作場面。
有一説一,劇集的製作水平確實不低。
靜態的打光、構圖、調色,算是水準之上。
可當畫面“動”起來:追車、爆破、動作……該有都有,卻一整個驚豔出彩。
甚至可以説,很少見到國產劇中連環動作戲能拍的那麼豐富又刺激的。
動作主線始於他:特調組組長駱為昭。
這主要歸功於動作場面熟練運用兩個技巧:
1,“單刀赴會”。
第3集結尾,駱為昭為營救舉報人深入犯罪團伙老巢會所,一進去就被認了出來。
這邊剛從小姐姐口裏找出舉報人線索,那頭整個會所的黑幫人員傾巢而出。
為何?因為用藥過量,舉報人已經在會所裏死去了。
所以,也不能讓這位特調組組長活着出去。
結果……你猜?
以一,敵眾。
先是匹馬單槍,將潮水一般湧進來的黑幫人員打得人仰馬翻。
再一個滑鏟,從狹窄的會所過道殺出一條血路。
再穿越天台,一路翻飛殺進舉報人所在的小房間,卻發現舉報人已經死去。
唯一辦法,只有從房間飛身躍下,殺出重圍。
好容易衝出去,正好遇上剛才提供情報的小姐姐,但兩人很快被四面八方湧來的近百人圍住,關鍵時刻——裴溯開着豪車趕來了。
接下來,就是本劇的最高光部分:“飛車突圍”。
可以説接下來的段落,是我近幾年在國產劇中看過的最好的追車場面,確實沒有之一。
整場5分鐘的追車動作戲,頻繁在視覺呈現上保持着電影感的自覺。
裴溯飛車來救,甩開黑幫人員,完事了?
剛開始,很快,十多輛摩托車手飛車追趕,一路追殺上來。
攝影機從甩尾而過的摩托車手起幅,前推拍完一場打鬥,接着橫移、俯拍、推進至車內的打鬥,且與飛馳駛來的飛車擦身而過。
在車內車外來回穿梭一番後,前推、仰拍、升至高空,最終落幅在主角團一行人被飛車黨困在大橋上的俯瞰……
前面是絕路,後面是殘餘的十輛摩托車。
這段戲,綜合多種運鏡方式,不僅提高了追逐的刺激度,更相對完整地描繪了雙男主面對複雜形勢,不得不攜手合作的互動。
不能説歎為觀止,至少絕對賞心悦目。
這還不算是最上乘的。
鏡頭語言,唯有跟敍事或人物合二為一時,方稱一流。
裴溯&駱為昭的關係。
大跨度、快速拉遠鏡頭,從駱為昭起,由裴溯終。
既直觀展現二人空間關係,同時隱喻二人糾纏不清的人物關係:
一左一右,一暗一明,一個命懸一線,一個頂天立地。
與其説他們在追尋正義。
不如説,是在掙扎中試探着抵達正義的底線。
亮點三:電影感十足的精妙影像。
劇集的打光和陰影真是恰到好處,幾個兇殺場景,燈光忽明忽暗, 氣氛神秘詭譎,奇詭慘烈。
將中式驚悚發揚得令人舒適。
尤其是裴溯少年時代母親自殺案。
驚悚的氛圍中隱隱透着一絲異樣。
少年驚恐的眼神,緊急趕來的警察,更是將這奇魅推到極致。壓迫感噴薄而出。
這才是有電影品質的影像。
隱喻、含蓄。通過精準的布光,使得明暗的變化誘發人物的變化。
而不是直給的血腥和恐怖。
不得不説,在原著還原和劇集製作上,劇方的確用心了。這肯定不是爛劇。
03、最後説遺憾:可惜啊可惜,人物塑造,兩聲嘆息第一聲嘆息,造型妝感太重。
尤其是張新成飾演的裴溯。
原著中他是缺少共情能力的神秘天才。
冷漠、陰鬱,長相俊美,一張斯文敗類男主臉,但又有着獨特的心事。
能看出張新成為劇瘦身後臉明顯瘦了一圈,下巴變尖,眼窩也有凹陷的痕跡,加上幾乎齊肩的長髮,穿着筆挺的西裝,戴着金屬框的眼鏡,似乎真有點禁慾系那味了。
但就想問造型師,那雷人的一字眉,和更莫名其妙的側分長劉海是怎麼回事?
只能説過度的妝感,結果就是過猶不及。
第二聲嘆息:角色塑造太淺。
實際上劇集對男主的互動橋段沒有改動太多,裴溯開場與駱為昭的表面敵對,逐漸化敵為友,實則惺惺相惜,都是遵循原著原來的設定,兩位男主的表演,不差。
付辛博這些年一直不温不火,以已婚身份飾演這個角色,必然引發原著粉的質疑,但他的表演其實問題不大,尤其是演出了角色表面粗獷其實機敏的特質將角色吊兒郎當又很靠譜的味道拿捏的十分精準。
張新成的演技本就備受期待,他在《你好舊時光》《變成你的那一天》《天才基本法》、《以家人之名》《縣委大院》裏的表演都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劇中他的角色人設大變,但也演出了人物的神秘和高智商,當他陷入罪案分析,眼神逐漸變得深邃,彷彿陷入對零度共情者的共情,眼神戲自帶懸念感,又透着一股讓人無法拒絕的魅力。
但為什麼我還是感到遺憾?
因為無論裴溯這個角色還是張新成的演技,都不止於此。
毫無疑問,裴溯是一位與「偉光正」毫不沾邊的主角。
為了突出這一點,劇裏給了很多刻意神神叨叨地刻畫,反倒看上去有些用力過猛。但裴溯真正的人物魅力,其實在於黑與白之間輾轉的糾結。
看上去,他是個零度共情者。
但他偏偏又對弱勢羣體展現了零度共情者不可能有的共情。
正是人物本身營造的巨大懸念,讓這個懸疑探案故事不落入俗套不枯燥。
但本劇中主角團缺乏的,恰恰是讓觀眾真正的“代入感”。
無法認同角色,並與之共情。
拿裴溯舉例。他是第一主角,是劇的龍骨,對他的塑造失敗了,全劇就垮了。
而現在角色的問題不僅是妝太濃,更在於挖掘不夠。
觀眾看到現在,最大的感覺是他聰明絕頂、能推理能飆車、側寫、推理,樣樣皆能。
牛吧!牛,就是好人物?
但真正重要的,是人味。
裴溯的人味,即角色在某個瞬間突破自己的固有人設。
讓角色,從黑暗,到光明。
而目前看,角色卻有些強的平平無奇。
觀眾只感受到,角色在展示魅力。
挑眉、微笑,手上也在故作輕鬆地擺弄筆。
可人物真正的個性和人味是什麼?説不出。
莊文傑其實有這個潛質,因為他生於一個暗黑犯罪家族,有一個于波飾演的黑暗老爹,還有個最大特質,暈血。
暈血,是因為極深的童年陰影,薛佳凝飾演的母親,在他眼前自殺。
一旦他身處絕境或者需要引導,過往就會在閃回中出現。
如何對待跟父親的關係,如何走出過往,在黑白之間如何選擇,是這個角色最大的獨特性所在。
這也理應是本劇最好看的部分:一個天才零共情者如何遊走在正邪之間,如何與自己的宿命做對抗。
但觀眾看到了嗎?沒有。
我們不能忽視《光淵》在國產雙男主懸疑類型所做的突破,以及製作上的誠意,可它離真正優秀的國產懸疑仍有肉眼可見的差距。
遺憾不僅僅是一部劇的遺憾。
更是許多國產劇凸顯的問題。
場面、製作、光影都有了,卻無法帶給觀眾真正合適的審美,非要用過度的劉海、妝感,遮蓋人物本身的真正魅力。
人,被當成了獵奇詭譎案件的一部分,而不是真正的主角。
最令人遺憾的,是劇方最終在最關鍵的問題上,與觀眾實現了,零度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