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女兒張末:曾不顧反對嫁給外國人,如今二婚的生活很幸福
張藝謀,不愧是你!
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震撼絕美的開場設計,驚豔了世人的眼球,收穫好評如潮。
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精美設計,56個民族傳遞國旗的震撼場面,以及水滴匯成江海的動感設計,把獨特的審美和中國傳統美學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一處全是極致的美,處處帶給觀眾驚喜,引發網友們不斷感慨:還得是張藝謀。
在國人的眼中,張藝謀是當之無愧的名導,一輩子導演了幾十部優秀的作品,獲獎無數。
2008年的奧運會和今年的冬奧會開幕式,在他的主導下都成功驚豔了世人的眼球。
然而事業上攀登的再高, 也難掩他心中無法消弭的遺憾。
他曾説,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女兒張末。
1983年3月的最後一天,張藝謀正在電影《一個和八個》的片場,忙的焦頭爛額。
忽然一陣急切的電話鈴聲響起,妻子肖華疲憊而又充滿喜悦的聲音傳來:“我們有孩子了,是個女兒。”
張藝謀舉着電話,激動地眼圈泛紅,“我真想回家看看女兒,孩子是月末出生,就叫張末吧。”
想象着丈夫歡喜的樣子,肖華頓時覺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半個月後,風塵僕僕的張藝謀,才第一次見到了襁褓裏的張末。
看到她稚嫩的小臉,張藝謀再也不想離開了,不久之後,他不顧一切從華西電影廠調了回來。一家三口終於團聚。
不足40平米的小屋,父親和朋友們常常擠坐在客廳的一角,一邊抽煙、一邊談論藝術和電影。而母親則在廚房裏,為客人準備美味的茶點。
小小的張末常常被煙氣燻得眼淚汪汪,但是能和父母呆在一起,就覺得很開心。
父親經常外出,每次回來,都會給張末帶各種好吃的糖果,
週末一家三口去爺爺家吃飯,父親將她放在肩頭,和母親談笑風生,還會叫她數路邊的梧桐。
只是,這樣美好的時光,總是格外短暫。
1987年時,張藝謀因為影片《紅高粱》一舉奪得了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這是中國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上,首次獲得的最高獎項,張藝謀因此成為了國內炙手可熱的青年導演。
肖華抱着張末坐在電視機前,激動地淚灑衣襟。
張藝謀回家那天,母女倆特地買了鮮花,去機場迎接。
從來都是素面朝天的肖華還罕見地畫化上了淡妝,穿上了新買的裙子。
張藝謀見了女兒,立即親暱地撫摸着她的頭。
可是看到久別重逢的妻子,竟有點手足無措,他握了握肖華的手,客氣而疏離地説:“謝謝你,謝謝你。”
張末敏感地覺得,父親變了。肖華也覺得丈夫哪裏不一樣了。
聯想到最近電視上丈夫和某某女星的緋聞,肖華的心一陣刺痛。
儘管她不停説服自己,那些只不過是炒作。
私下裏,還是禁不住打量鏡子裏的自己,皺紋堆疊的眼角,因為操勞過於壯碩的身材,與那些風華正茂的大明星,如何能比呢?
肖華心裏一陣難過委屈,想當年,她也是風姿綽約,滿腹才華的。
肖華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家境優渥,雖然樣貌不算出眾,卻頗富才情。
張藝謀彼時家道中落,父親散盡家財,才勉強讓他上學。
兩人是同桌,愛意漸生,後來,張藝謀被安排到農村插隊,肖華毅然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不顧家人的反對,追隨張藝謀而去。
“插隊”結束後,兩個人被分配在不同的工廠,肖華再次被推薦上大學,因為張藝謀不同意,她再次放棄了。
而當張藝謀想幹出一番事業時,肖華卻傾盡全力支持。
張藝謀去讀大學,肖華獨自在家替他照顧老人,
張藝謀喜歡攝影,肖華求着父母找關係,讓張藝謀去北京電影學院深造,甚至省吃儉用三個月,給他買了人生第一台相機。
1982年,張藝謀遠赴廣西電影製片廠工作,肖華此時已經懷孕,為了讓丈夫一展宏圖,儘管再不樂意,還是送丈夫坐上了遠去的火車。
因為愛,她願意做張藝謀背後的女人,也願意傾盡所有,付出一切。
卻沒想到,愛是一場博弈,當兩個人的發展不同步時,分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
那幾年,張藝謀的事業風生水起。
《一個和八個》讓他在娛樂圈初露光芒;
憑藉電影《黃土地》成功出圈,他獲得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1986年,他參演《老井》,獲得了金雞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帝,在演員方面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
隨着名氣越來越大,張藝謀的眼界和見識也大不相同。
他和肖華之間漸漸沒有了共同語言。反而,在拍電影《紅高粱》的過程中,和鞏俐有了心心相惜的感覺。
當時,鞏俐已經有了男朋友,卻還是被張藝謀的才情所折服,兩人日久生情,成為劇組裏公開的秘密。
但是,這種關係,張藝謀沒有對肖華講,所以,在機場相見的那一刻,張藝謀對肖華充滿了矛盾和內疚。
回家後,他刻意與肖華保持距離,還經常找藉口住在父母家。
肖華心有疑惑,可是她什麼都沒有問,也害怕問。
那一日,她無意間從張藝謀換下的衣服裏,看到了一封鞏俐寫給張藝謀的情書。
數日的疑惑突然得到了證實,就好像靴子落了地,肖華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和張藝謀大吵了一架。
窗户紙不捅自破,張藝謀反而坦然了,乾脆和肖華攤了牌:“我們已經沒有共同語言了,離婚吧。”
這麼多年的辛苦和付出,卻等來一句“離婚”。
肖華不甘心,公婆知道後,也勸張藝謀回頭。
可是,男人一旦變心,九頭牛也拉不回。
張藝謀絲毫不給父母面子,還撂了狠話:
“我們的感情已經回不來了,我想和她在一起,別人愛説什麼讓他們説去;陳世美也罷,王八蛋也罷,我不是為別人活着;你們要是不同意,我就只好走最後一條路,背井離鄉,浪跡天涯!”
張末那時只有四歲,不知道父母之間發生了什麼,只是覺得家中氣氛很微妙。
一天晚上,父親拿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就衝出了家門,肖華追出來,看着他遠去的背影掩面哭泣。
站在門口的張末一臉茫然,看着媽媽難過,也哇地哭出了聲。
肖華把女兒緊緊摟在懷裏,含淚説:“爸爸要和媽媽離婚了,怎麼辦?”
離婚是什麼意思?張末不知道,
只是從爸爸決絕的背影裏,張末想爸爸是不是不要她們了?在母親的懷裏哭得更大聲了。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張末都沒有再見過父親,而母親總是在偷偷哭泣。
幼小的張末,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中,變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再也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父親走了,也帶走了母親的快樂。而她的童年也因為父母的離異,過早地蒙上了一層陰影。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張藝謀和鞏俐熱戀的傳聞滿天飛,每當看到這些報道,張末的心就在滴血,甚至打心眼裏恨透了鞏俐。
肖華和張末的生活也被曝光在大眾的視野中,面對記者的圍堵和詢問,肖華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病倒了。
張末不僅要照顧生病的母親,還要應對學校裏同學們的冷嘲熱諷。
每當父親的新作品問世,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張藝謀和鞏俐的恩愛瞬間,都成了同學們的談資。
他們一邊議論,一邊對張末指指點點,嘲笑她父親不要她了,説她母親不如鞏俐漂亮。
張末聽在心裏,對父親和鞏俐的怨恨也與日俱增。
她不敢把自己的遭遇告訴母親,只能偷偷躲在被子裏哭泣。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敏感脆弱的時候,張末也因此變得更加自卑。
張藝謀知道女兒的情況後,深感不安,為了彌補女兒,他把張末接回家撫養。
那時,他正在拍《秋菊打官司》,就把張末也帶到了劇組。
張末很有禮貌地和所有人打了招呼,唯獨沒有搭理鞏俐。
可是鞏俐並不在意,還大大方方陪在張藝謀身邊,時不時秀秀恩愛。
張末看在眼裏,氣在心裏。父親本來屬於她和媽媽,如今卻被另一個女人霸佔,她要“搶”回來。
她知道父親熱愛電影,為了和父親有話聊,她努力讓自己也喜歡上電影,經常向父親請教電影知識,討論劇本套路。
原來和自己很生分的女兒,主動找自己聊天,張藝謀很興奮,他恨不得把所有的電影知識都教給張末。
父女倆經常一打電話,就聊個沒完,這讓處於熱戀期的鞏俐非常煩躁。
好幾次,她給張藝謀打電話,張藝謀和她寒暄幾句,就急忙掛斷,生怕影響他和女兒通話。
時間久了,鞏俐難免有怨氣,她質問張藝謀:
“你和你女兒到底有什麼好聊的,一天到晚都打電話,你知不知道你忽視了我?”
張藝謀對鞏俐的憤怒表示不解,並回復了一句“我和我女兒打電話有問題嗎?”。
鞏俐徹底被激怒了,她不能理解一個做父親的心情,兩個人也因為“張末”的事常常鬧得不愉快。
後來,鞏俐多次向張藝謀表達自己想結婚的願望,都被張藝謀拒絕。
也許他終於明白,鞏俐終究是屬於大熒幕的,而他想要的是一個可以做賢妻良母的女人。
之後的那兩年,是張藝謀最難過的兩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成了他和鞏俐的分手之作,作家畢飛宇曾經這樣評價張藝謀:他的凡人之愛在鞏俐之後就用完了。
緊接着,父親去世,親情離殤,張藝謀再次受到重創。
那一年,他47歲,張末也已經14歲了, 他趕往老家奔喪,看着面前懂事堅強的女兒,張藝謀漸漸覺得虧欠女兒太多了。
1997年暑假,張藝謀到三亞拍攝《有話好好説》,想帶着張末一起散散心,張末心裏還是恨着父親,可是卻答應了父親的要求。
因為,她想借此機會,讓父母重新在一起。
張末知道,這些年母親一直都沒有放下父親。
每次張藝謀回家探望女兒,肖華就會重複一句話:“女兒很想你,總希望能有完整的家。”
張末聽着很不是滋味,於是在三亞的那段時間,她總有意無意跟父親提及母親。
張藝謀總是避而不談,但是卻對女兒傾注了所有的柔情。
他怕女兒無聊,便讓兩個助理陪她去海邊玩耍。
張末中暑了,一向是工作狂的張藝謀,放下所有工作,全身心陪伴在張末身邊。
他的焦慮和擔憂,張末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原來父親也是愛自己的。
有一次,張末無意中説自己喜歡珊瑚,張藝謀得知後,花重金請人挖了深海珊瑚送給女兒,在收到珊瑚的那一刻,張末哭了,對父親的恨意也煙消雲散。
1999年中考結束後,16歲的張末想去美國留學,併成功考取了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
這麼多年,她都生活在“張藝謀女兒”的陰影下,如今終於可以做回自己,張末滿心歡喜。
誰知,她剛走不久,張藝謀拍攝《幸福時光》時遇到了18歲的陳婷,兩人陷入愛河傳出緋聞。
眼看着促成父母團圓的夢想破滅,張末憤怒地指責父親花心。
父女倆的關係又出現了隔閡,張末一氣之下拒絕和父親的一切聯繫。
曾經鞏俐“小三插足”的一段往事,又在張末心頭激盪。
憤怒之下,她創作了《我的父親母親》,公開質問鞏俐為何“小三插足”,同時也公開批鬥張藝謀對母親和自己的背叛與拋棄。
這段勁爆的往事,再次點燃了人們的熱情,張藝謀和鞏俐的過往再次被人們津津樂道。
張藝謀沒有責怪張末,只是默默關注女兒在海外的生活。
當他知道張末在建築系跟不上進度,想換成編導專業時,便找李安幫忙,想盡辦法把女兒轉到紐約大學的編導系。
可是張末並不領情,依然對往事耿耿於懷。
也是在那段時間,張藝謀已經和陳婷結婚了,看着他們生兒育女,家庭美滿,張末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正是這個時候,張末遇到了外國男友托維,面對張藝謀的反對,叛逆的張末更加一意孤行,還揹着父母火速和男友領了證。
那一年,她只有23歲。
這當中有多少愛的成分?又有多少是和父親對着幹的意思?也許只有張末自己知道了。
都説父母反對的人,千萬不要嫁。
果然,結婚沒多久,托維的真面目就暴露了出來,他酗酒家暴,還拈花惹草。
異域他鄉,張末無人可訴説,只能把眼淚往肚裏咽。
婚後第二年,托維又一次打了張末,她終於忍無可忍,哭着給父親打電話:“爸爸,他打我。”
聽到女兒的哭訴,張藝謀既生氣有心疼,憤怒中還爆了粗口:“這個洋鬼子……”
第二天,他放下所有的工作,急匆匆趕到美國,看到女兒額頭上的傷痕,張藝謀無比心疼。
他拉着25歲張末的手,急切地想帶她回國。
可是張末很猶豫,她的學業和事業都在這邊,回去意味着一切從頭開始。
張藝謀看出了女兒的擔憂,無比堅定地説:“回來吧,爸養你。有爸爸在,什麼都別怕。”
那一刻,張末泣不成聲。
都説,父親是女兒的後盾和底氣,直到此刻,張末才覺得,父親才是自己的鎧甲和避風港,只要有父親在,一切都不怕。
在父親的支持下,她和托維火速離了婚,回到了父親的公司裏做幕後。
在自己也經歷了婚姻後,張末漸漸懂得了感情的複雜,從心底原諒了父親。
她在父親的公司裏努力工作,每一處細節都做到一絲不苟。
2013年,父女倆合作《歸來》這部電影,口碑和票房都收穫滿滿;在宣發儀式上,她還和鞏俐來了一個世紀擁抱,昔日的恩怨一笑而過。
在戛納電影節上,張末和外國人孟丹青一見鍾情,但是因為上一段婚姻的陰影,張末遲遲不肯走入婚姻。
張藝謀知道後,多方打探孟丹青的為人,對這個小夥子很滿意。
在父親的鼓勵下,張末終於克服對婚姻的恐懼,和孟丹青走到了一起。
婚禮上,張藝謀和肖華也冰釋前嫌。
如今,在父親的保駕護航下,張末的婚姻美滿,事業也蒸蒸日上。
她導演的《28歲未成年》和父親的《長城》對打,1.5億票房直接讓張末晉級為娛樂圈最年輕有為的導演。
《狙擊手》首映禮,恰逢張藝謀籌備冬奧會期間,卻還是抽身出席,還請了一幫明星給女兒捧場。
舞台上,看着如此優秀的女兒,張藝謀笑的一臉燦爛,此時此刻,那顆歉疚的心,也許終於能放下了吧。
對於肖華來説,張藝謀或許不是一個好丈夫,肖華用一生去守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愛,一輩子都未曾走出張藝謀帶來的傷害。
但是對於女兒張末,他卻是一個好父親,
在女兒人生的幾次重要節點上,張藝謀從未缺席,甚至做得很好。
相比於愛情,也許親情才是最長久雋永的,對離異家庭的孩子尤其如此。
當不成好夫妻,至少當好父母。為了孩子,曾經相愛,永不傷害。
如此,少年不再悲傷,陽光照亮心房,幸福正在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