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天樂郭富城劉青雲拍《掃毒3》,怎麼又是他們?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娛樂


1905電影網專稿 “再度合作,在電影《掃毒3天大地大》”,近日,古天樂在微博曬出與劉青雲郭富城,以及導演邱禮濤的合影,回顧三人的多次合作。“我和劉青雲及郭富城雖先後都合作過,但今次我們三個人這個組合,卻就是第一次。”



的確,古天樂和劉青雲是圈內最著名的“青天組合”,20年合作了17部作品,默契無兩。古天樂與郭富城則是繼2004年《柔道龍虎榜》後時隔17年的再度合體。“新鐵三角”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引人期待。

 

不僅是《掃毒3》,縱觀近年來賣座的港片陣容,挑大樑的總是這些熟面孔:《怒火·重案》是甄子丹X謝霆鋒;《拆彈專家2》是劉德華X劉青雲;《掃毒2》是劉德華X古天樂;到了《追龍2》又成了梁家輝X古天樂。



一邊是“勞模們”的敬業付出,另一邊是演員斷層的現實問題,港片男主角為何總是他們?港星“排列組合”背後又是什麼?

  

從雙雄到多雄 

港星的“排列組合

周潤發、劉德華、梁家輝、郭富城、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每每有重磅港片官宣陣容,主演總少不了這些熟悉的名字。他們還經常以“雙雄”、“三核”、“四驅”等組合模式亮相。“XX與XX時隔X年再度合作”也往往成為首當其衝的宣傳噱頭。


“1+1>2”的組合模式一方面自然有商業因素的考量,另一方面,“雙雄”、“多雄”的敍事模式也是香港電影由來已久的傳統和特色。

早在七十年代邵氏武俠片中,狄龍和姜大衞這對“雙子星”就經常結伴出現,《十三太保》、《刺馬》、《雙俠》等影片都堪稱經典。

《雙俠》

1989年,吳宇森的《喋血雙雄》更將警匪雙雄片的概念推到了台前。周潤發和李修賢從劍拔弩張到並肩作戰,配合吳氏暴力美學,令人大呼過癮。吳之後執導的《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等也都採用了雙男主模式。

《喋血雙雄》

世紀之交,劉德華與劉青雲合作的《暗戰》、梁朝偉與劉青雲合作的《暗花》、劉德華與梁朝偉合作的《無間道》等都是警匪雙雄片的代表作。

《暗戰》

到了近幾年,細數賣座的港片:從《追龍》《無雙》《掃毒2》到《拆彈專家2》《怒火·重案》,無一例外都含有雙雄元素。


不僅是雙雄,三雄、甚至“多雄”在港片中也並不鮮見。《英雄本色》《掃毒》《竊聽風雲》系列、《使徒行者》系列,以及正在拍攝的《掃毒3》都選擇了“三核”模式。


今年五一檔上映的《追虎擒龍》更是有“兩正兩反”四位男主角,宣傳也主打古天樂、梁家輝、吳鎮宇、林家棟四位“影帝”的同台飈戲。

無論是“雙雄”還是“多雄”,都有套路可循。幾位男主角之間的關係不外乎針鋒相對、並肩作戰、或先兄弟再反目再和解這幾種,通過正邪對立、兄弟情義觸抵觀眾的內心。

幾位旗鼓相當的男演員聚首,不僅在市場上更具號召力,在強強聯手的過程中也總能碰撞出“1+1>2”的化學反應,無論文戲還是武鬥,都貢獻過不少過目難忘的高光時刻。


不少黃金組合也由此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他們的“N搭”總能引發話題討論,比如劉德華與梁朝偉在《無間道3》後時隔18年再度合作犯罪片《金手指》就曾讓影迷集體高呼“爺青回”。


《金手指》殺青照


還有劉德華與劉青雲的“雙一劉”組合,合作的三部《暗戰》《嚦咕嚦咕新年財》《拆彈專家2》都屬經典;古天樂與劉青雲的“青天組合”則憑藉數量取勝,20年合作17部電影,默契度無人匹敵。



誠然,“多雄戲”要想好看,絕不僅是“碼明星”“堆陣容”這麼簡單。例如,《追虎擒龍》雖然聚集了“四大影帝”,卻因為故事陳舊,票房不佳;《澳門風雲》系列陣容雖然一部強過一部,卻也由於口碑滑坡,落得“叫座不叫好”的窘境。

在觀眾審美不斷提升,對港片套路日漸疲勞的當下,如何讓明星間的“排列組合”煥發出新的生機,潛心打造好看的故事、立體的人物和精彩的動作場面,真正發揮“多雄片”的魅力,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全員勞模

港片男主角為何總是他們?

41部電影,待映作品近20部,僅2019年就有六部作品公映,這是古天樂近10年交出的成績單。

不僅是古天樂,吳鎮宇、劉德華、郭富城、張家輝近十年來主演的電影數量也都在20部以上,每年平均有兩部或以上作品與觀眾見面,可謂全員“勞模”。

港片票房前十名中,周潤發、劉德華、甄子丹、張家輝、古天樂主演的各有三部,劉青雲、郭富城、吳鎮宇各一部。主演名單裏,僅有謝霆鋒一位80後,勉強算得新生代的代表。

與以上這些“勞模”實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位男主角的年齡。周潤發、梁家輝已過耳順之年,劉德華、吳鎮宇、甄子丹、劉青雲即將邁過六十大關,剛滿50歲的古天樂在其中已是年輕力量。


另一邊,謝霆鋒、余文樂、陳偉霆、李治廷等80後男演員原本被寄予厚望,但余文樂自《春嬌救志明》《一念無明》後已連續四年未有大銀幕代表作;李治廷近年來主攻動作片,尚未具備獨當一面的實力;

陳偉霆主要在劇集和綜藝上發力;倒是《怒火·重案》讓觀眾看到了謝霆鋒從廚房重回銀幕的更多可能性。


除此之外,蔡瀚億、鬍子彤、凌文龍等新生力量也曾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項認可,在本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很難在內地打開知名度,只能在各種商業大片中充當配角。

《拆彈專家》裏的蔡瀚億

一邊是“勞模們”的敬業付出,另一邊自然是老生常談的人才斷層話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獲益於廣闊的海外市場,香港電影在“黃金時代”曾年產數百部,還有配套的藝員培訓班體系,不斷輸送人才,締造巨星。然而,如今隨着市場縮水、導演製作團隊北上,香港本土培養演藝新人的土壤已越來越稀薄。

對此,惠英紅曾這樣感嘆:“我見證香港電影由一年400幾部變成現在20幾部......平時見到很多既勤力又有水準及熱誠的年輕人,但苦無平台。所以常有人説香港演員青黃不接,其實不然。香港演員缺乏的是機會。”

古天樂也曾表示,香港電影不僅需要商業大製作,更需要多元題材類型的中小成本電影,給年輕演員提供成長的舞台,例如,《狂舞派》《點五步》《幸運是我》等現實題材佳作就曾讓不少新星嶄露頭角。


從另一角度看,自2003年CEPA,即《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實施以來,通過近20年的合作和磨合,香港電影與內地的關係已愈加密不可分,香港導演、演員和製作團隊與內地的合作也更加多樣和深入。

如今,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影視產業必將迎來全新機遇,各路人才也將擁有更多施展才華的舞台。因此,片面唱衰“香港電影”後繼無人並不可取,曾經的傳奇正在以另一種形式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