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今天,什麼樣的電影,才稱得上偉大?丨上書房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娛樂

進入7月,暑期和暑期檔一併到來了。

如果整個暑期檔都沒有叫你在意的新電影,我們建議你在《偉大的電影3》裏過過癮。

《偉大的電影3》是世界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偉大的電影”系列的完結篇。羅傑·伊伯特,1942年生於伊利諾伊州厄巴納,1975年,他成為第一位因撰寫影評獲得普利策藝術評論獎的作者。

在本書英文版出版十六個月之後,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本書收錄的100篇影評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一個害怕表現出對低級品位不敬的時代,究竟什麼樣的電影,才稱得上偉大?

這100部影片被伊伯特視為構成“偉大的電影”框架的最後基石,也見證了他如何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重啓隔週一次的影評寫作。

這一次,伊伯特依然幽默,依然毒舌,依然從不劇透,依然證明了帶着熱情去觀看電影,就可以開闢一條理解生活的路。

《偉大的電影3》序言

羅傑·伊伯特

你可能會驚訝於有多少人告訴我,他們曾邊讀着“偉大的電影”系列裏的一篇影評,邊看被評論的那部影片。我這麼説,並不是在暗示這幾本書在一定程度上的權威性。我討厭所謂的“最佳”清單,它就是某人在某天的一時之想,什麼也説明不了。當我看着一份“恐怖片百佳”,或者是音樂片,或者其他什麼主題的清單時,我想請問這位清單的提出者,“但你是怎麼區分優劣的?”我的書中有偉大的電影,也有不偉大的電影,但是沒有一部是我不為之心潮澎湃的。這一點我可以向你們保證。

我相信,好的電影使人明智,令我們能夠同那些生活與我們迥異的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我想説,它們為我們的時空之盒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窗。這是第三本充滿了窗的書。

我現在正在重温着這第三卷書中的一百個標題,其中大部分電影我都想要再看一遍。這可不是一種文學修辭。儘管故去的保利娜·凱爾(PaulineKael)堅持一部電影不看兩遍,但是我覺得一部好的電影,就如同一張我願意反覆聆聽的音樂唱片一樣,值得一看再看。從某種意義上説,對我來説,一部電影就是一個地方。我前往那裏。我回到《陸上行舟》《危機四伏》《晚春》,以及伯格曼的《猶在鏡中》《沉默》和《冬日之光》三部曲,就好像我常常返回倫敦一樣。

事實上,這本書中還有第四部伯格曼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他的電影最近對我非常重要。

在此我無意贅述從《偉大的電影2》之後自己所面臨的健康方面的問題,但是我經歷過一段不看也不寫任何一部電影的階段。那個階段過後,我在影院中看的第一部電影是《奪寶奇兵4:水晶頭骨王國》(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2008)。回想起來,這真是絕佳的選擇。影片拍得波瀾壯闊。在這本書中,你找不到這部影片—在下本書中也找不到(如果有的話)—但它依然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離開醫院回到家中後,我重啓我的常規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每隔一週寫一篇“偉大的電影”的評論。大部分電影,我看的都是DVD。但也有好幾部,像是《教父2》,則是在大銀幕上觀看的。還有些影片是我能夠在影院裏看的。進行放療期間,我於西雅圖的一家放映經典電影的影院看了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1的《金錢不要碰》(Touchezpasaugrisbi,1954)(《偉大的電影2》中收錄了有關於它的影評)。像其他影片一樣,它輕而易舉地將我帶到了另一個時空。它還堅定了我對梅爾維爾和讓·迦本(Jean Gabin)的喜愛。

我回家之後不久,就轉向了伯格曼,他是一位思想深刻的電影導演。標準公司(Criterion)新發行了他的三部曲修復版光碟,黑白的色彩散發着驚人的美感,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寫下“他偉大的攝影師斯文·尼科維斯特(SvenNykvist)”這樣的文字可能顯得有點循規蹈矩,但是我的天啊,他確實太偉大了,而且我發現我自己在嘗試着描述他完美的用光技術。

我強烈地回應着伯格曼對生命本質問題的熱情,例如生與死、負罪感、終有一死的宿命,以及他所認定的上帝之沉默。這些電影,在它們上映伊始,我就全都看過了,但是當我年歲漸長,於幽谷之中穿行而過,觀看它們的心境已然完全不同了。諾曼·卡曾斯曾在生病時發現,喜劇有助於治療他的疾病。我的救星則是伯格曼。那幾個月裏我沒有發現太多好笑的事情。

實際上,看着這個片單,我驚訝於自己只看到四部純喜劇片:查克·瓊斯的卡通片、《我的戈弗雷》、卓別林(Charles Chaplin)的《大獨裁者》與哈羅德·勞埃德(Harold Lloyd)的《安全至下》。《放蕩的女皇》與《玩樂時間》也是很好的例子。儘管在《篷車隊》《窈窕淑女》《禮帽》《巴格達大盜》中亦存在着許多令人捧腹的場景,但是你不能把它們稱作是喜劇。《土撥鼠之日》也算是一部喜劇片,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説,它像是對時間為何能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聯繫成為可能的深入探索。

説實在的,一些最有趣的電影場景並不發揮喜劇的作用。在對《金錢不要碰》的影評中,我描述了迦本所扮演的角色回到他那隱蔽的藏身之處的場景。那是一間有着舒心的小飾物、一台留聲機、時髦的服飾,甚至還有供客人穿的睡衣的房間。他有一段畫外音—獨白關於那位因行事愚蠢而使讓迦本所飾的騙子只好東躲西藏的老友。他很生氣,但是又充滿深情。迦本用微妙的肢體語言反映出他內心的獨白。這個場景中存在着某種真相,但同時又讓人覺得好笑,儘管沒有觀眾會笑出聲來。這也算是某種喜劇。

人們常常問我,“你是否曾改變過對一部電影的判斷?”很少很少,儘管我可能會改進我的觀點。在本書的這些電影中,我改變過對《教父2》和《銀翼殺手》的判斷。我在關於《教父2》的首篇影評裏,想到《魔島仙蹤》(Joe Versusthe Volcano,1990)中困擾着湯姆·漢克斯(Tom Hanks)的“腦雲”(braincloud)。我錯了。而對於《銀翼殺手》這部影片來説,我認為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導演剪輯版要更加出色。

我也曾對《土撥鼠之日》回心轉意過。我後來才意識到這部電影並不是在講述這位天氣預報員的困境,而是在講述時間與意志的本質。可能在初看它的時候,我的判斷受到了比爾·默瑞在主流喜劇片中的名聲的干擾。但在某個電影學校中的某個學生,現在可能在寫一篇論文,主題是默瑞如何通過他那些著名片段,將他的哲學注入那些電影中去。這些片段可能是某個顛覆性的高潮時刻,是他試圖在《刀鋒走險》(The Razor’s Edge,1984)中用一種更加傳統的方式予以表現的東西。在《土撥鼠之日》中,它則是基礎,是一種對存在的精神性考察,賦予基本由喜劇構成的畫面以足夠的分量。

我還看到另一組我喜愛的電影:怪異電影。由於許多電影都在重複着令人不勝其煩的主題,因此我很感謝那些拍出了出人意料的新鮮內容,並能將它們拍得頗為出彩的導演。想一想《里歐洛》《我與長指甲》《性感俱樂部》和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那部令人發狂的《聖血》吧。所有電影中最奇怪的一部,當屬貝拉·塔爾(Bela Tarr)的《鯨魚馬戲團》,儘管有些讀者對我的如下主張不為所動,“如果能夠堅持看完影片前二十或三十分鐘,那麼隨後你將不可能離開你的座位一步”。

另有一些影片,在此也值得一提。被錯誤低估了的澳大利亞導演保羅·考克斯(Paul Cox)的《女人的故事》是一部傑作。《莫拉德》是塞內加爾導演烏斯曼·塞姆班(Ousmane Sembene)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在導演八十一歲之時,我曾與他在我所入住的戛納小酒店大堂中見過面,彼時他叼着一根夏洛克·福爾摩斯式煙斗,吞雲吐霧。在這組影片中,我還要加上那部備受爭議的《意志的勝利》。這是一部曾經讓我備感掙扎的電影,因為它逼迫我直面終極問題:“究竟什麼樣的電影才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然後還有《牧場之家好做伴》,我不知道自己的感覺對不對,我認為羅伯特·奧爾特曼(Robert Altman)可能在通過這部電影向世人道別。他在我陷入昏迷時去世,我妻子向我隱瞞了兩個月時間。這麼做或許是對的。從我觀看《陸軍野戰醫院》(MASH,1970)首映時起,奧爾特曼就是我個人電影世界中的心頭好,他是導演之中的典範,其現實人生與電影世界是完全契合的。

我在《變形金剛2:墮落者的復仇》(Transformers:Revenge of the Fallen,2009)上映之後觸犯眾怒。它是如此之愚蠢,幾乎是一種犯罪。我注意到它的一些粉絲把其奉為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我暗示這些人可能還沒有“完全進化”。哦,我這麼説令人們勃然大怒。真是自命不凡!你以為自己是什麼人?

我確實是一位自命不凡者,如果你同意如下這個定義的話:“他是一位認為自己在某個特定領域的品位要高於他者的人。”我確實是。這並不是自負,而是一種自信。我教授和書寫了四十多年時間的電影,我的品位要比那些狂熱粉絲更高級。當下,我們害怕表現出對低級品位的不敬。你可以讚美麥莉·賽勒斯(Miley Cyrus)1(上帝愛她),但我的話,更喜歡比莉·哈樂戴(Billie Holiday)2,不知怎的我就變成了一位自命不凡者。人們很有可能為《變2》(《變形金剛2》的粉絲們如此充滿感情地稱呼它3)辯護。一位雄辯的影評人將其比作波普藝術。哦,好吧。他有自己的判斷,他有他自己的理由,他把它放在一個特定的語境之中去思考。但是為了論證我是一位並不像“所有人”那樣深愛着《變2》的自命不凡者,我們需要放下成見,多去體驗其他的電影。

我在此想要表達什麼呢?無論何事何物,只有當你更加深入去體驗它,你才能對其有更充分的瞭解。我沒法證明此看法是正確的,但是我敢以一枚嶄新的十美分硬幣同你打賭:一位喜歡《變2》的人,在體驗了本書所論及的電影之後,最後還會喜歡它—此事絕無可能。

《偉大的電影 3》

作者: [美] 羅傑·伊伯特

出版社: 理想國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原作名: The Great Movies Ⅲ

譯者: 宋嘉偉 / 李鈺

在歷史上,從未有哪位影評人像羅傑·伊伯特一樣擁有那麼龐大的讀者羣。他的忠實讀者成百上千,甚至是成千上萬。你只消訪問他個人博客的評論區,就會知道他已經吸引了來自各個年齡段能言善辯、思想深刻的讀者們。他們發現他的寫作—不僅僅是他的電影評論,還包括他的散文隨筆,都是那麼幽默風趣、技藝精湛、充滿靈性—而且幾乎從不缺乏啓迪人心的力量。

懷着對電影的熱愛和對思想的摯愛,伊伯特“偉大的電影”系列的每一篇,都實現了不同風格的純文學創作。它們以看上去最微小的努力引發了最意想不到的思考。入木三分的驚鴻一瞥帶來了更深的愉悦和更大的反思:如果藝術作品的創作前提是完全普適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三卷本中的評論堪稱純文學著作。一部特定的電影即刻成為一種被闡釋的藝術、一段在紙面上被喚醒的體驗。作者將銀幕上的關鍵畫面同歷史背景,以及個人經歷結合在一起,並以清晰易懂的文字將它們描述出來,讓人感到醍醐灌頂。這是令人讚不絕口、大呼過癮的絕佳影評。當閲讀其中的某篇文章,你就馬上想去看一遍文中談到的電影,哪怕你以前已經看過它很多遍了。

附本書電影目錄:

3 Women, 1977 三女性

Ace in the Hole, 1951 倒扣的王牌

Adaptation, 2002 改編劇本

After Dark, My Sweet, 1990 桃色吸引力

After Hours, 1985 下班後

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純真年代

Army of Shadows, 1969 影子部隊

Atlantic City, 1980 大西洋城

Au Revoir les Enfants, 1987 再見,孩子們

Babel, 2006 通天塔

The Band Wagon, 1953 篷車隊

Baraka, 1992 天地玄黃

The Battle of Algiers, 1966 阿爾及爾之戰

Bergman’s Trilogy 1: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61 伯格曼三部曲之一:猶在鏡中

Bergman’s Trilogy 2: Winter Light, 1963 伯格曼三部曲之二:冬日之光

Bergman’s Trilogy 3: The Silence, 1963 伯格曼三部曲之三:沉默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黃金時代

The Big Red One, 1980 紅一縱隊

Blade Runner: The Final Cut, 1982 銀翼殺手:最終剪輯版

Cabiria, 1914 卡比利亞

Cat People, 1942 豹族

Chimes at Midnight, 1965 午夜鐘聲

Chop Shop, 2007 拉丁男孩的天空

Chuck Jones: Tree Cartoons 查克·瓊斯的三部動畫片

Cool Hand Luke, 1967 鐵窗喋血

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 罪與錯

Crumb, 1994 克魯伯

Dark City, 1998 移魂都市

The Dead, 1987 死者

Diva, 1981 歌劇紅伶

Dog Day Afternoon, 1975 熱天午後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1991 兩生花

Easy Rider, 1969 逍遙騎士

El Norte, 1983 北方

El Topo, 1970 鼴鼠

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1974 卡斯帕爾·豪澤爾之謎

Exotica, 1994 性感俱樂部

Fanny and Alexander, 1982 芬妮與亞歷山大

Faust, 1926 浮士德

Fitzcarraldo, 1982 陸上行舟

Forbidden Games, 1952 禁忌的遊戲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教父2

The Great Dictator, 1940 大獨裁者

Groundhog Day, 1993 土撥鼠之日

Howards End, 1992 霍華德莊園

Inherit the Wind, 1960 風的傳人

Johnny Guitar, 1954 荒漠怪客

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5 朱麗葉與魔鬼

Killer of Sheep, 1978 殺羊人

La Belle Noiseuse, 1991 不羈的美女

L. A. Confidential, 1997 洛城機密

The Last Picture Show, 1971 最後一場電影

Last Tango in Paris, 1972 巴黎最後的探戈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1988 基督最後的誘惑

Late Spring, 1949 晚春

Léolo, 1992 里歐洛

The Long Goodbye, 1973 漫長的告別

Magnolia, 1999 木蘭花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9 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

Mephisto, 1981 靡菲斯特

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 1985 三島由紀夫傳

Mon Oncle Antoine, 1971 安冬萬叔叔

Moolaadé, 2004 莫拉德

My Fair Lady, 1964 窈窕淑女

My Man Godfrey, 1936 我的戈弗雷

Nanook of the North, 1922 北方的納努克

Ordet, 1955 諾言

Out of the Past, 1947 漩渦之外

Pan’s Labyrinth, 2006 潘神的迷宮

Paths of Glory, 1957 光榮之路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 歌劇魅影

Pixote, 1981 街童

Playtime, 1967 玩樂時間

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2006 牧場之家好做伴

Rebel Without a Cause, 1955 無因的反叛

The Red Shoes, 1948 紅菱豔

Ripley’s Game, 2002 魔鬼雷普利

The River (Le Fleuve), 1951 大河

Rocco and His Brothers, 1960 洛可兄弟

Safety Last!, 1923 安全至下

Samurai Rebellion, 1967 奪命劍

Sansho the Bailiff, 1954 山椒大夫

Santa Sangre, 1989 聖血

The Scarlet Empress, 1934 放蕩的女皇

Secrets & Lies, 1996 秘密與謊言

The Shining, 1980 閃靈

The Terrorist, 1998 叛國殺手

The Thief of Bagdad, 1940 巴格達大盜

Top Hat, 1935 禮帽

Triumph of the Will, 1935 意志的勝利

Vengeance Is Mine, 1979 復仇在我

Waking Life, 2001 半夢半醒的人生

Werckmeister Harmonies, 2000 鯨魚馬戲團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1962 蘭閨驚變

Withnail & I, 1987 我與長指甲

A Woman’s Tale, 1991 女人的故事

Woodstock, 1970 伍德斯托克

WR: Mysteries of the Organism, 1971 有機體的秘密

A Year of the Quiet Sun, 1984 寂靜太陽年

Yojinbo, 1961 用心棒

編輯 韓哈哈

資料提供 理想國

上書房

思考無用的問題會給你帶來什麼,這裏是劉擎的回答

平原上的摩西:平凡人的詩意與浪漫

我本不該成為母親

世間再無王小波,但永遠有人正在愛上他

身為女性,我們需要怎樣的對話

拍電影時,他們在想的事

留守打工人如何把春節過得比回家還爽,這裏是作家們的建議

馬菁菁:被藝術填滿的圓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

少女養成,才是花木蘭故事的正確打開方式

閲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82歲的托爾斯泰和他計劃了40年的離家出走

百年前的蒙學課本重編再版,大人們卻在這裏“尋根”

開嘲小鎮做題家之前,先看看這裏的生活

班宇:既有愛,也有悽苦

埃尼奧·莫里康內 大師的隕落

學好心理學,張東昇老師才不會請你去爬山

「 2021年7月8日 劉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