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夏雨荷等到死後才讓紫薇上京認爹?看她希望皇上為她做什麼吧
一遇乾隆誤終身,獨守空閨十八載,夜夜灑盡相思淚,心有念念不忘君。
大明湖畔好風光,好景依舊;才子佳人難尋覓,物是而人非。夏雨荷和乾隆皇上的情愛,莫過於此。
夏雨荷大抵是用盡所有運氣來與她的“薄情郎”相約,故而再無好運讓她與心心念唸的皇上喜結連理,再到相守白頭。
或許,當夏雨荷將此話脱口而出,就暗示着她與乾隆的這段情註定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那般淒涼。
還記得老佛爺曾問紫薇,“為何你娘十八年前沒來皇宮找皇上,卻等到十八年後讓你來認爹?”紫薇只道一句:“我娘大概是失去了信心,不敢來。”
老佛爺一句:“為何她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你就有信心?”紫薇顫顫巍巍地回覆一句:“紫薇不知。”
皇上遲遲未能來赴約,未能如期接她去皇宮,她心中便已經知曉:於聖上而言,她只不過是萬事萬物之中一顆小小塵埃,不足牽掛惦記;兩人相遇不過萍水相逢,終是各歸各位。
皇上的“無情”事實,不單讓她失去了信心,不敢上京尋郎,更重要的是她想要留住最後一點點自尊,畢竟她什麼都給了皇上,就僅剩下最後這一點倔強了。
故而,她一生都帶着對皇上的愛與各種複雜糾葛,痴等着有一天她的皇上能夠將她記起,然後一家三口團圓。
夏雨荷的爹孃都因她未婚先孕而心有千千結,故而他們在之後的一兩年相繼駕鶴西去。
夏雨荷是一人獨自撫養紫薇,她深刻知曉無依無靠,一個人“獨活”到底有多苦楚,故而她才會不忍紫薇再經受她吃過的那一些苦。
讓紫薇上京認爹,是夏雨荷認為對紫薇最好的安排,一來紫薇不必再無依無靠,二來是圓了紫薇兒時對父愛的渴望。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故而夏雨荷讓紫薇千里迢迢前往北京認爹。另外,夏雨荷也知曉縱然皇上負了她,皇上他也會顧及血脈之情。
夏雨荷無疑是一位負責任的母親,她用瘦弱的身軀為女兒夏紫薇撐起一片天,臨終了,她自是會為女兒做出最妥善安排。
“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這短短的一句話,於皇上而言卻如千斤重,因為他深知是他負了夏雨荷。
夏雨荷讓紫薇上京認爹除了想讓紫薇餘生有依靠之外,還希望紫薇能夠替她表達她對皇上多年來的痴情。
夏雨荷的“聰明”之處,在於她從不在紫薇面前説半分皇上的不是,她更多展現給女兒的是她愛皇上愛得無怨又無悔。她將所受的委屈和苦楚通通化作虛無,只留一句: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生前等不到君歸,死後能夠得君惦念,或許於夏雨荷,也是一種較為完美的結局。畢竟後宮中,多少女人與皇上都是從兩情相悦走到最後淪為相看兩厭的結局。
夏雨荷對皇上是痴情的,但是她又並非如皇后那般“傻”,愛到自尊都丟棄,她之所以待着自己香消玉隕後才讓紫薇上京認爹,為的就是在生前留有她最後的一點自尊,死後能夠為紫薇尋一個依靠,不必孤苦無依。
讓紫薇上京認爹,是夏雨荷為女兒紫薇鋪的最好退路。自然,不可否認,她帶有一點“自私”,就是她希望借紫薇以表她待皇上的痴情,讓一個她心心念念十八年的男人,用餘生去記住她。
某種程度上來講,夏雨荷錯失皇上可以説並非是一種缺憾,但是皇上錯失夏雨荷這般的女子定是一種莫大遺憾。
大明湖畔好風光,雨也濛濛,而情已非濃,物是而人非。佳人已逝,君只能愧憶之,午夜夢迴。
END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