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在八個功勳人物中選擇袁隆平,一定是不小的挑戰,畢竟袁隆平和雜交水稻都是學生們需要在課本中學習並熟記的內容,在觀眾的高認知度上創作,難度可想而知。

>對於編劇宋方金和導演閻建鋼來説,袁隆平也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功勳人物,同樣二位主創也對農業、農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和導演,都是有土地情節的。”

>宋方金説,創作就是主體和客體的交融,去創作自己熟悉的領域,對於編劇宋方金和導演閻建鋼來説,再合適不過了。

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資料繁雜,如何取捨?

>在其他單元可能因為功勳人物涉及到一些特殊領域,所以可看資料很少時,宋方金和閻建鋼卻陷入了資料過於繁雜的困境之中,“真的太多了,幾乎看不完。”視頻、研究資料、袁隆平自己寫的幾本書,再加上各種走訪、採風,工作量相當龐大。

>袁隆平的秘書,也是他衣缽的傳人,還有袁隆平的兒子袁定陽,研究院的同事、老校工等等,只要是和袁隆平有過共事經歷的,宋方金都幾乎拜訪過了,其中袁隆平身邊比較重要的人,與宋方金幾乎都是常態化的溝通。

>在大量的資料中,宋方金看到了不同於觀眾固有認知中的袁隆平先生,“他既平常,又不平常。”

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89歲那年,袁隆平買了一隻貓,他的博士生陪着他一起,買了貓之後,博士生説還需要買貓糧,袁隆平問,“為什麼要買貓糧,貓不是應該吃老鼠嗎?我的貓就得吃老鼠。”

>還有一次,袁隆平在照鏡子,突然間看到自己的臉上有老年斑,就想去打掉,在街上找到了一家美容院,服務員不認識他,覺得老人家年紀大了,不能打,袁老説,“你把店長叫來。”店長來了之後,一眼就認出了袁老,卻説,更不能打了。

>這兩件事情並沒有真正的用在劇中,但是這兩件事情體現出的袁隆平的性格特點和精氣神,卻用在劇中。

>為人物的鮮活呈現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完成一次創作接力

>2019年9月接到創作任務,第一版劇本的初稿是在2020年5月才創作完成的,對於6集的體量來説,創作時間相當長。

>在開始創作之前,宋方金和閻建鋼就已經就劇本的創作方向進行了多次溝通,宋方金挑選了一部分會用到的資料給到閻建鋼,閻建鋼再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研究資料,討論創作,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看到劇本的時候,閻建鋼的感受是驚奇,“其實編劇和導演這兩個人是一體的,只是分了兩個肉身。

>兩個人如果能夠對一個藝術對象,達到一個高度共識,同時要有相同的感受,也不太容易。”但是這次《袁隆平的夢》的創作,讓二位找到了這種來之不易的感受。

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這樣的默契,也延續到了拍攝階段,在劇本中,宋方金寫到,“袁隆平苦思冥想,想出了這樣一個研究思路。”

>但是在導演的鏡頭中,是袁隆平一個人苦思冥想,走出房門,在夜色下往前走,想不到辦法,突然月光把他的影子打成了兩個,讓他明白了,要給一顆母稻找兩個“丈夫”,解決一個天然雄性不育株的問題。

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同樣,演員也是影視劇創作中重要的一環,在拍袁隆平千斤稻失敗的段落,在這樣的失敗中,他悟出了這很可能是孟德爾式3:1的比例,飾演袁隆平的黃志忠用了一個拉小提琴的動作來呈現,因為袁隆平的業餘生活最喜歡拉小提琴,他把這個動作,送入到了自己的表演中。

>千斤稻失敗,並發現孟德爾3:1的比例那場戲,是全單元的重場戲之一,閻建鋼和黃志忠商量着怎麼呈現,但是黃志忠説,“我也沒想好怎麼演。”最後,閻建鋼安置好了四台機器,給足了黃志忠表演的空間,閻建鋼説:“你就放開了演,想怎麼演就怎麼演。”

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有了這樣的創作狀態,再加上黃志忠的藝術表現力,“那一刻我會覺得自己看到了袁隆平。”閻建鋼覺得,黃志忠演出了袁隆平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觀眾通常意義上説的神似。

>這樣的創作方式也應了宋方金的一句總結,“在生活停止的地方,編劇開始,在編劇停止的地方,導演開始,在導演停止的地方,演員開始,在演員停止的地方,觀眾開始。”

>用作品緬懷袁老

>《袁隆平的夢》全劇組幾乎跑遍了袁隆平會去到的地方,主要的拍攝場景集中在海南和湖南,跟隨着袁隆平一路的成長,從湖南安江農校到省農院,再到海南、三峽、廣西。

>在40多天的拍攝時間裏,要體現不同階段的稻苗的成長,來適應不同的劇情,所以劇中的很多稻子,都是提前幾個月種植,等到真正拍攝的時候,已經是收割季節,但是劇組還是保留了幾十畝的成熟稻子用於拍攝。

多希望他是這部劇的第一位觀眾

>對於閻建鋼來説,這一次的創作和之前所有的感受都不同,“我們這次是面對一個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是一個功勳人物,但又是我們生活中平凡的老人;是科學家,又是農民;是嚴肅的科研工作者,又是一個風趣幽默,甚至有些頑皮的老頑童,90歲了,還在發短視頻,永遠活的年輕。”

>在《袁隆平的夢》中,觀眾們可以看到那些以往在傳記、新聞中看不到的袁隆平的形象,有嚴肅、活躍、風趣、憤怒、痛苦、流淚。

>“我們和袁老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是心是通的,否則,他不會接受我們來做這部戲,我們在用這部作品緬懷袁隆平先生。”這次創作,讓閻建鋼和宋方金對於袁隆平有了更多的情感,“我們希望袁老能作為第一位觀眾來看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