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頃澄碧的時代》導演寧敬武:把脱貧講“透”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娛樂

《今日影評》主持人曉麗與寧敬武合影


1905電影網專稿 “這是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的事情。”自上映以來,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領銜出品的全面小康題材重點影片《千頃澄碧的時代》引發社會積極反響。無論是走進影院觀影的人民羣眾,還是深耕一線的扶貧幹部都對此片產生了強烈共鳴。“接地氣”“有共鳴”“很光榮”這是大家形容最多的詞。

做客《今日影評》的《千頃澄碧的時代》導演寧敬武表示:“我相信將這個事情傳達出去,那些對中國命運和前途關心的中國人都會產生共鳴。”

為熱血電影加温至“燃”

提及“熱血”,你會想到什麼?相較《戰狼》《紅海行動》的“熱血”,電影《千頃澄碧的時代》則更突顯了“温度”。當“熱血”遇上“時政”,這部片子的温度也不斷升温至沸騰。

該片以蘭考縣脱貧攻堅戰為原型,既講述了幾代人在脱貧這一漫長道路上的接力傳承,又彰顯着青年一代投身國家建設的使命與希望,同時展現着新時代扶貧幹部紮根一線、敢為人先的力量。

“脱貧攻堅看起來是一份默默無聞的工作,但這其中包含着偉大和不平凡。”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説,提起脱貧攻堅還是會想到把舊衣服寄給貧困地區,到養老院做義工這一階段。“當我們真正參與其中,就會發現有比‘偉大’更多倍的事情可以做!”


依靠選材的熱血不足以激起觀眾共鳴,影片更多將目光聚焦在扶貧幹部扶貧的具體過程中。扶貧先扶志,這其中的“不容易”或許影片會給出答案。讓羣眾敢於利用金融思維經營和創新,讓那些對生活喪失鬥志的人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影片從更“務實”的方面切入,接地氣的同時更呈現了一個真實的扶貧過程。許多扶貧幹部在觀影后感慨:“這部影片真實地體現了我們各級幹部羣眾在艱苦奮鬥拼搏創新方面的精神。”

“改變貧困,讓中國大地上數以萬計的家庭和命運以一個大寫的‘人’、有尊嚴的人開始。”

三重身份,主人公出場即“熱血”

由李東學飾演的蘆靖生是從河南走出去的高材生,他外形上的精英形象極具説服力。“脱貧攻堅很多人是參與者,也有很多人只是觀察者,我們希望這部片子拍出來可以讓更多人有代入感。”


正如導演寧敬武想要表達的,蘆靖生這一形象緊貼現實,是當時許多年輕人所向往的。高考狀元出身的他選擇了金融國際貿易這一“時髦”專業,在返鄉之初遇到了很多打擊。相反,是在脱貧攻堅的過程中產生對事業的認知。無論是出於內容的真實性還是拍攝的專業性,寧敬武稱“這是一個很好的戲劇設定”。

除角色設定外,情節發展也將年輕村幹部一路探索的歷程展現的尤為“合羣”。經歷了出國拒籤、被動扶貧、當地受挫、金融創新的過程。這一系列的波瀾曲折映射了脱貧攻堅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從不關注到關注,從關注到參與,從參與到建立成就感的這種熱血。這不再是中國某一個羣體的事情,這是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的事情。”

把脱貧這件事寫“透”

伴隨着脱貧攻堅的全面完成,中國也湧現出了眾多優秀的小康題材電影、電視劇。以“大明星”“小切口”“新角度”為出口的《我和我的家鄉》《山海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共鳴。

談及《千頃澄碧的時代》與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導演寧敬武稱: “我們貢獻了一個最真的中國農村現實。”


以往的現實主義脱貧題材作品,往往着力於突出幹部的“付出”和“奉獻”。“真脱貧,脱真貧是硬碰硬的把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一次性消除。”如何將這一過程真實又不過度地展現,才是影片的關鍵。影片設立了多個“接地氣”的橋段。從貧困户的精準界定,到金融產業和技術上的創新共同形成合力,再到扶貧幹部讓對生活喪失鬥志的人重新再站起來的深情感化。以小見大,用點滴小事匯聚成脱貧攻堅勝利的宏偉事業。


“把這個事情寫透,讓蘭考人看了這是蘭考。讓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看了説這是我們如今所讀到的脱貧攻堅。讓外國人看到中國鉅變的背後原來是這樣的方法論加上付出和犧牲。”在寧敬武看來,“通過這部電影得到一個有説服力的答案,這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事情。”


這部伴隨着中國脱貧攻堅全面勝利應運而生的作品,也是對今日中國最真切的描述和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