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神奇動物3》挺好看,但不太適合帶腦子看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娛樂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題圖丨《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神奇動物3:鄧布利多之謎》挺好看的,前提是觀影時不攜帶您的腦子。

 

週五走出影院,這就是我最大的感想。

 

劇情浮皮潦草、智鬥不知所云、政治如同兒戲、人物主次不分……前兩部有的毛病,第三部一點兒沒落下,甚至還進一步發揚光大。

 

難怪口碑撲街,成為20年來《哈利·波特》及其衍生系列中首部跌破豆瓣7分大關的作品。

 


※ 温馨提示:以下內容將包含劇透。

 

《神奇動物》系列走到今天,你已經很難分清誰是主角。

 

按理説,既然是講神奇動物,那麼一定是神奇動物學家紐特擔綱,但最近兩部電影海報的區別卻在暗示,早已有人成了奪主的喧賓。

 


上一部《格林德沃之罪》裏,紐特還站在C位,一頭小卷毛領袖羣倫,這一部《鄧布利多之謎》,就成了老鄧頭(AD)和基友格林德沃(GG)之間小小的夾心餅乾。

 

有人建議,《神奇動物》系列乾脆改名《鄧布利多秘史》了事。我看問題不大。

 

畢竟從第一部開始,影片含鄧量與含格量就在與日俱增,主角紐特和神奇生物的戲份不斷稀釋,到《鄧布利多之謎》,唯一還還令人有些記憶點的情感段落只剩下GGAD互摸胸口的相愛相殺。

 


本來處理GGAD線與紐特線的平衡難度就已經夠大,編劇羅琳女士不知道出於怎樣的戰鬥主義精神,還要對主角團搞論斤批發。

 

《神奇動物》第一部裏,主角團大體四人,包括紐特、美國傲羅蒂娜、讀心女巫奎尼、麻瓜麪包師雅各布,另有黑巫師格林德沃、默然者孤兒克雷登斯兩個反面陣營人物。

 

雖然比哈利·波特鐵三角略複雜了一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大體故事脈絡還很清晰,就是一個尋找意外走失神奇生物順便收拾大魔王的故事。

 

紐特與蒂娜


第二部《格林德沃之罪》中,主角團驟然暴增。除原有四人外,又新增紐特哥哥忒休斯、哥哥未婚妻莉塔、莉塔兄長卡瑪,以及姍姍來遲的鄧布利多教授。反面人物新增格林德沃的忠實女助手羅齊爾,以及克雷登斯亦正亦邪的女友納吉尼。

 

到這一部,影片在處理人物關係上已經捉襟見肘,2個多小時的時長裏,每個人的故事都想照顧一嘴,每個人的故事又都一帶而過。留下一堆伏筆,全等第三部來收束。

 

德普飾演的格林德沃和女助手羅齊爾


按理説,第三部在《神奇動物》五部曲中是承上啓下的重要段落,正該收束上文蓬亂的線索,開啓下一階段的轉折。

 

沒想到《鄧布利多之謎》根本沒準備收拾上一部的爛攤子,主角團繼續膨脹。莉塔在上集領了盒飯,立刻有霍格沃茨女教師Hicks補上空缺,另外新加入紐特女助手邦尼、鄧布利多弟弟阿不福思,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到已經堪比《百年孤獨》。


最新主角團


這其中還不算新增的巴西、挪威、德國、中國魔法部長等重要配角。由於人物太多,不得不直接把納吉尼砍去不表,讓蒂娜以工作繁忙為由直接消失在幕後。


出場幾乎沒有台詞的中國魔法部長劉洮


明明是一部劇的體量,偏偏要壓成一部電影的長度。

 

每個角色只有極為有限的展示時間,行動的前因後果完全割裂,人物轉折難免有些莫名其妙。

 

被格林德沃寄予厚望、認為最有可能殺死鄧布利多的強大少年克雷登斯,在鋪墊了兩部時間後不到兩分鐘就被鄧老師隨手幹掉。就像山雨欲來了整整6季的夜王被二丫一刀幹掉一樣令人錯愕。

 

克雷·聲大雨點小·登斯


《格林德沃之罪》中,讀心女巫奎尼由光明轉投黑暗陣營,因為她與麻瓜雅各布相愛,而美國魔法部現行法律禁止巫師與麻瓜通婚,奎尼希望藉助格林德沃的革命,打破這一不公平的法律。動機明確,行為合理。

 

但在第三部,雅各布抱着奎尼幾次大訴衷腸,奎尼立刻回心轉意,渾然忘了什麼法律禁令,拍拍屁股就回歸了光明戀愛腦陣營。轉變之突兀,彷彿一腳把觀眾從現實主義文學揣進瑪麗蘇小説。

 

讀心女巫奎尼


在如此緊張的時間裏,導演偏還要安排一些閒筆。

 

譬如鄧布利多贈送給麻瓜雅各布一根沒有杖芯的蛇木魔杖,並讓卡瑪假意投靠格林德沃,取得格林德沃的信任,搞一出德國黑巫師版《風聲》。

 


這兩處伏筆一度令我在影片前半程暗含激動,就等着後半程轉化為什麼逆轉戰局的驚天妙招。沒想到魔杖玩具就是玩具,假意投靠最後的反水也只是幹掉了幾個小嘍囉。

 

閒筆它真的是閒筆,有和沒有,基本對劇情來説效果一樣。

 

至於劇情邏輯,更是崩壞得一覽無餘。

 

作為一部標榜給成人看的黑暗影片,我着實搞不懂為什麼堂堂一屆黑巫師,在如希特勒般巧舌如簧鼓動了大半民心後,還要用麒麟搞什麼“魚腹藏書”。


被愛戴者簇擁的格林德沃

 

明明人在獄中都能聲望如日中天,支持者的聲勢直逼特朗普之於國會山,格林德沃直接參選國際巫師協會主席也基本手拿板攥,最後非要棄民選於不顧,用麒麟擇主來彰顯正統,白白斷送了自己的江山。

 


事情就是這樣,如果帶着理性與邏輯走進《鄧布利多之謎》的影院,你註定不會幸福,因為整部電影就像掉進冥想盆一樣充滿跳躍與片面,毫無理性與邏輯可言。

 

但如果扔掉你的腦子,把腦殼用爆米花和可樂重新填滿,你可能會獲得一場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

 


仔細回想,雖然劇情拉跨,但只要你放棄理解劇情,影院裏的2個小時就並不會讓你如坐針氈。

 

其實單從影音片段和世界設定來看,《鄧布利多之謎》依舊是好看的。對於渴望與魔法世界舊夢重温的老哈迷來説,至少足夠解饞。

 


《鄧布利多之謎》繼續延續大衞·葉茨、J. K. 羅琳的編導組合,前者是已經執導過6部《哈利·波特》相關電影的導演,後者更不用提,原著作者。再加上一個《哈利·波特》系列金牌編劇史蒂夫·克洛夫斯,這老三位可太知道哈迷想要些啥了 。

 

想要神奇生物?安排。

 

人氣角色護樹羅鍋皮克特依舊健在,只是多了一副小小的近視眼鏡。



無恥吞金獸嗅嗅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名叫“泰迪”。


 

新晉角色氣翼鳥,隨時可以改變形態,卷一個紐特飛上天空毫不費力。


 

黑獄看守者蠍尾獸,兇暴貪婪殘酷無情,成年形態一尾刺帶走一條人命,幼年形態成羣結隊招搖過境。


 

當然還有來自桂林的神秘中國神獸麒麟,作為能夠看透未來與人類靈魂的瑞獸,成為全片爭奪的關鍵道具。


 

繼第一部的美國魔法部,和第二部的法國魔法部後,第三部再次拓寬魔法世界版圖。

 

新加入的有陰森駭人的德國魔法部和下屬黑獄厄克斯塔。


 

以及巴西魔法部長Santos女士,和中國魔法部長劉洮。他們將共同競選“巫師聯合國”國際巫師協會主席的職位。

 

這也是中國巫師首次現身國際巫師陣營,雖然並沒有如大家此前期待的一樣手持桃木劍登場,但競選應援旗幟上一句“堅決支持劉洮選為國際魔術協會主席”,倒還真有幾分1930年代中國人的模樣。



另外由於巴西疫情無法拍攝,《鄧布利多之謎》將國際巫師協會選舉的最終會場安排在了不丹。並指出世界上的許多魔法都源自喜馬拉雅山麓,暗示了《神奇》系列繼續向亞洲傾斜的可能。



該有的回憶殺也有給足。伴隨《海德威變奏曲》,霍格沃茨、霍格莫德、豬頭酒吧、有求必應屋、金色飛賊、家養小精靈和大禮堂,快讓哈迷盤出包漿的元素輪番登場。


 

麻瓜雅各布的一驚一乍依舊搞笑,小卷毛紐特的尬舞也依舊風味十足。


 

哈迷所求不多,無非是每隔幾年,希望偉大的魔法世界締造者能給這座日漸褪色的幻想樂園再添些磚瓦、膩膩牆縫,而這些《鄧布利多之謎》都能一一滿足。

 

其實回想當年,魔法世界的起源本就荒誕而離譜。

 

睿智的老師設下重重陷阱,防範世界上最危險的魔頭,而陷阱卻被3個11歲的小學徒輕鬆破解,並且阻止了那個可怕的魔頭——小時候聽起來理所當然的故事,在長大後的我們看來,當然也是漏洞百出。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相信愛能戰勝死亡、認為高傲的蛇院比冒失的獅院更加可喜、不再談論勇氣和誠實的力量。甚至開始欣賞黑巫師的所作所為,為格林德沃的霸氣和優雅鼓掌。

 


不知不覺間,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小時候那種隨時隨地願意敞開心扉去相信的力量。


從成人童話的角度來説,《鄧布利多之謎》當然是蹩腳和不合格的,但當海德薇變奏曲再次響起,我們或許可以試着不再那樣理性,放空頭腦,允許自己再做一次自童年就未曾甦醒過的幻夢。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