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效“濾鏡”層出不窮的當下,影像創作如何煥發新活力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娛樂

前不久,#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上了熱搜榜,網友們感慨現實生圖和濾鏡網圖,“差距不是億點點”“妥妥照騙”;尤其是衝着一些旅遊景點美圖跑去打卡的網友,更是直呼“我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嗎?!”隨着各種PS軟件、濾鏡APP的層出不窮,人們似乎習慣了種種特效加持下的“美”圖,但什麼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影像作品?撥開雷同製造出的“美”的迷霧,影像創作如何更具感染力、煥發新活力

“身處當下,影像看上去太氾濫、太唾手可得了,海量圖片被生產、傳播。有時也會自問:我究竟要拍怎樣的作品?能不能為畫面注入更多的想象力?”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在展出的“魔幻現實主義”攝影展上,70歲攝影師、適馬首席影像大使段嶽衡道出他的焦慮與思考——看似“人人都會拍照”的互聯網時代,更考量藝術家對細微日常的敏鋭洞察,以及富有辨識度的個性化藝術加工方式。

32歲開始攝影創作,56歲學PS,60歲出版個人第一本攝影集,七旬段嶽衡在藝術和攝影路途上繼續摸索。他認為,一幅好照片不需要過多文字來解讀,因為它沒有國界,不受語言限制。正如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對建築的詮釋——“我認為建築不必説太多。建築應該保持沉默,讓光與風為建築表達。”攝影何嘗不是如此,讓光與影為作品表達,開拓想象力,刺激感性思維,讓觀者被內涵打動、被瞬間驚豔。

在策展人、評論家林路看來,段嶽衡的影像探索向來是建立在現實主義基礎之上的,“世間萬物的瞬間一旦凝固在傳統且經典的黑白影調之間,曾經以其超越時空的力量存世於當代影像的時代畫廊之中。然而更令人驚異的是,他在不斷求新求變的狂飆突進探索中,這一次卻帶我們進入了魔幻現實主義的美妙空間。”他的魔幻現實主義源之於對景物精確的描繪,但是卻悖論般地表現出對時空因素迥然不同的並置所帶來的奇異效果,從而將神秘的氣氛融入日常的主題。

畫面通過繁多的變奏和固執的重複,不停地探討這樣的話題:人迷失在由不斷重複的變化所構成的時間的迷宮裏,世界在不會破碎的永恆的鏡子前精心打扮,卻無法征服時間和衰老。如同當年作家博爾赫斯提醒我們的:人的作品,以及人自己,都只是轉瞬即逝的時間的外形——“時間是構成我的物質。時間是帶走我的河流,但我即是河流;時間是燒掉我的火,但我即是火。”

本次展覽將展至10月7日,首次展出了手工書《100Photos》,集結100張段嶽衡30多年來的風光黑白攝影代表作,快門捕捉到的萬物瞬間及微妙韻律,透出濃濃禪意和曠達心境,一種基於對大自然、對生命的感悟慢慢地在紙上渲染開來。無論是太虛片雲還是寒塘雁跡,無論是大漠驚沙還是空山新月,千變萬化的意象背後是相似的風格——構圖簡潔而磊落,氣韻灑脱而放達。不見可以顯露的光線與色彩,但層次的明暗虛實卻富有節奏,正符合“舍形而悦影”、蓬鬆瀟灑的中國古典審美。

展廳中除了他近期最新攝影作品外,還陳列着用以創作的器材——適馬fp系列相機,以及其他攝影師個性化SIGMA fp,包括相機的拆解樣本。“段嶽衡的作品一派靜氣,沒有喧囂,沒有慾望,有一種你能聽懂的竊竊私語。他的內心和山川草木離的那麼近。看似隨手拾掇,卻全是在與自然莊嚴對話。段嶽衡有時跑的很遠,有時就在近旁。再大的風景到了他的鏡頭裏全變成他內心的風景;再平常的景緻只要到撞到了他的鏡頭,全成了獨一無二。”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陳小波如是評價。

漫步書店二樓,展品、藝術畫冊、攝影集“混搭”安處一室,凸顯了蔦屋書店一向主張的生活美學理念。高達40%的藝術設計類原版書佔比,與書店的“策展”思維彼此激活,多元產品和多元業態都印證了蔦屋將實體書店向文化空間轉型的目標。在相關負責人看來,當文化消費、生活方式消費在人們日常支出中的佔比不斷走高,實體書店正成為商業地產多元經營中的重要一環,而將藝術導賞“搬”進書店,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滬上品牌書店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許暘

圖片來源:主辦方

  編輯:郭超豪

責任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