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師”的走紅不是“迷人”,而是“迷惑”。
“郭老師”質疑其短視頻平台賬號被封。圖/“郭老師”微博截圖
文 | 丁慧
9月2日晚,某社交平台賬號為“迷人的郭老師6”要求某短視頻平台解釋永久封禁的違規處罰。隨後有網友發現,網紅“郭老師”賬號在社交平台也被封禁了。
不久,社交賬號為“郭老師工作室88”發佈動態稱:“我從沒想過別的,我只想讓別人開心。”言下之意,“郭老師”在為自己被全網封禁而“喊冤”。
“郭老師”工作室回應賬號被封。圖/“郭老師”工作室微博截圖
但這回封禁“郭老師”,真不冤枉她。
“郭老師”不是什麼“開心果”,而是一位靠搞低俗博眼球的博主。“郭老師”創造了“耶斯莫拉”、“集美們”、“獼hotel”等網絡流行詞語,但這些還不是她的“高光”時刻。
在直播中搞低俗,配以“驚聲怪叫”,再加之豐富的罵人詞彙以及動不動就和別人連麥時的“罵戰”……這些都成為她的“流量密碼”,“死死拿捏”了某些網友的“審醜”心理。
“郭老師”讓人迷惑的吃播現場。
除了低俗的直播內容,另一個“出圈”的是她的“刁鑽發音”。因為太過矯揉造作,具有“郭老師”的特色,被網友統一命名為“郭語”。在其他模仿者的“努力”下,“郭語”一度出圈,甚至也有不少明星在直播中説“郭語”。
這些讓“郭老師”的知名度急速提升,從與“郭老師”有關的新聞中就能窺見一二。今年4月末,“郭老師”在某視頻網站發佈視頻稱其在南京旅遊,一度導致夫子廟交通癱瘓,趕來看她的網友將其入住的賓館層層包圍,如此怪誕場景讓人瞠目。
“郭老師”被封禁前視頻賬號截圖。
但仔細品品,這場景,不像是圍觀一位“名人”,更不像是“追星”,更像是在圍觀“表演”。雖然“圍觀”的動作都一樣,但含義早就變了味,“看真實的瘋子”心態在圍觀人羣的心理活動中佔據上風,荒誕而又魔幻。
作為一位靠低俗、無下限而博出位的網紅,“郭老師”有沒有真正為網友帶來“快樂”不知道,但網友的關注確確實實能夠為她帶來真金白銀。
“郭老師”讓人迷惑的wink現場。
如今“郭老師”被封,也算是大快人心。並非網友“看熱鬧不嫌事大”,而是真實表達出網友們對其長期以來直播中低俗行為的深惡痛絕。
“迷人的郭老師”被封禁,也提醒了這些妄圖通過搞低俗博眼球的博主要小心:內容低俗,幹不長久。
回顧“郭老師”的走紅歷程,能“紅”是因其發佈的內容和其本人自身有着非常大的爭議性。這些聚集在她身上的“爭議性”為她帶來流量,也就是所謂的“黑紅”,促使她在一定範圍內知名度的上升,知名度上升後的“郭老師”走入公共視野後,這就意味着“郭老師”不能再迎合部分網友的獵奇和審醜心理,“黑紅”路線不好再走了。
“郭老師”讓人迷惑的跳舞現場。
“黑”能變“紅”,有着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一是部分網友存在的獵奇和審醜心理;二是爭議能帶來關注度,關注度能帶來金錢。但“走紅”後就割韭菜的模式越來越行不通。比如,前幾天“人類高質量男性”徐勤根在走紅後,就開高價會員斂財,被網友舉報後被封禁,就是個擺在眼前的案例。
從這個意義上看,“郭老師”只不過是另一個徐勤根罷了。
需要認識到的是,無論是明星也好,網紅也罷,有了大批粉絲之後,身份就從“無名小卒”轉變為“公眾人物”,此時就應該肩負起公眾人物應該有的社會責任。讓人心理乃至生理都不適的直播內容,低俗的語言,絕不適合在一個公共視頻平台傳播。
新京報評論員 | 丁慧
編輯 | 遲道華
實習生 | 韋英姿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