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期待已久的《哥斯拉大戰金剛》終於在內地公映,該片在北美地區定於3月31日院線上映+流媒體上線,比內地晚了5天。
內地上映5天,取得了5億元的票房,成為了新冠疫情影院重啓以來票房最高的合拍片。截止到3月29日,該片在全球的票房已經達到了1.2億美元,考慮到北美地區3月31日才公映,可以説,《哥斯拉大戰金剛》在票房上已經取得了成功。
《哥斯拉大戰金剛》在故事時間線上承接《哥斯拉2:怪獸之王》和《金剛:骷髏島》,《哥斯拉大戰金剛》中出現了三頭龍王者基多拉的殘骸,而在《金剛:骷髏島》結尾的彩蛋中,也出現了哥斯拉的畫面,説明出品方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很早就開始下一盤大棋,要讓這兩大怪獸王者面對面進行對決。目前《哥斯拉大戰金剛》在網絡上的評分為6.8分,作為一部典型的爆米花電影,這個分數並不差,至少比《哥斯拉2:怪獸之王》(6.3分)和《金剛:骷髏島》(6.5分)的評分高一些。
用情節上的合理性來評價《哥斯拉大戰金剛》顯然是無效的,因為作為核彈輻射下產生的哥斯拉,它的戰鬥力在之前的影視作品中要遠遠超過金剛。金剛畢竟是一頭生物,即便在以前的作品中爬上了紐約帝國大廈的頂部,但戰鬥機上的火力依然可以輕鬆殺死它。兩者的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不過到了2017年的《金剛:骷髏島》,片中出現的金剛已經能輕易一拳幹掉一架直升飛機,普通的武器也無法能對它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可以説,這頭幼年的金剛其實是一個過渡,目的就是讓它成長後,成為《哥斯拉大戰金剛》中出現的身高102米的巨獸,再加上它手中能吸收哥斯拉口中噴出的放射熱線的戰斧,兩者的戰鬥力才比較接近,於是才有了《哥斯拉大戰金剛》中讓人驚駭的打鬥場面。
華納兄弟和傳奇影業推出“怪獸”宇宙系列,可謂是用心良苦。自從迪斯尼和漫威聯手推出超級英雄宇宙系列後,好萊塢整個電影業的創作方向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漫威超級英雄電影拍了20多部,票房超過了200億美元,從而讓幫助迪士尼成為了電影業的“哥斯拉”。一時間,包括環球影業、二十世紀福克斯影業(後被迪士尼收購)、華納兄弟等在內的好萊塢電影公司找不到有效的方式來對抗它。環球影業曾經在2017年雄心勃勃推出了“黑暗宇宙”系列,首部電影《新木乃伊》請來了湯姆·克魯斯主演,但票房和口碑都差強人意,導致這個系列的後續作品難產。
華納兄弟從2005年開始跟克里斯托弗·諾蘭合作,陸續推出了三部叫好又叫座的《蝙蝠俠》作品。但此後,雖然推出了《蝙蝠俠大戰超人》等超級英雄電影,但在票房和口碑上距離迪士尼和漫威的組合相差甚遠。此次將旗下“哥斯拉”和“金剛”兩大怪獸IP組合在一起PK,用意很明顯,就是希望能夠打造出一個新的宇宙系列,從而找到一條新的票房之路。
《哥斯拉》精湛的特效和低齡的情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金剛深入地心深處的“尋祖”之舉和哥斯拉毫無邏輯四處摧毀城市建築物的野蠻行徑更無深究的必要,因為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要讓兩大怪獸在銀幕上首度相遇,然後用武力摧毀一切,讓觀眾在視覺上目瞪口呆。而片中“機械哥斯拉”的出現,讓兩大宿敵在地球的危急時刻攜起手來,共同對抗意圖控制地球的“機械哥斯拉”,成功後,哥斯拉此前的暴虐行為得到了諒解,而金剛也因為在關鍵時刻救了哥斯拉,也算是給自己此前敗於哥斯拉的事實挽回了一點臉面。
如此看來,各大電影公司不顧情節的邏輯性,硬是讓其旗下的電影經典形象組團出現,既有現實經濟利益上的考慮,也有組團對抗競爭對手的意圖,只要超級英雄電影的票房還一直大賣,這種現象只怕會越來越多。
文/王金躍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賀夢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