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藝還記得,從賽場上下來,全紅嬋給他發了一個表情包,“我拿到金牌了”。他提醒全紅嬋,要給每一位幫助過她的人發一條感謝短信。隔了一會兒,全紅嬋回覆道:“我很想感謝他們,但我不知道怎麼説。”最後,女孩給教練們分別發了一張自己拿着金牌的照片。
在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練習跳水的全紅嬋。受訪者供圖
文 | 新京報記者 馬延君
編輯 | 陳曉舒 校對丨吳興發
女兒全紅嬋奪冠後的第二天,全文茂照常騎車直奔家中的橘子地,“不能因為她拿了冠軍,我連活都不幹了”。
然而不斷響起的採訪電話打斷了他的勞作,面對突如其來的聚光燈,他和女兒一樣,有些緊張無措。
2021年8月5日,14歲的全紅嬋以刷新世界紀錄的466.2分,獲得東京奧運會女子十米台跳水冠軍。
鮮花和掌聲隨之而來,人們樂於講述全紅嬋命運突圍的關鍵點——一位鄉村女孩,憑藉驚人天賦被體校老師選中,進入廣東省隊,拿下全國冠軍,奧運奪金。就連教練都忍不住感慨,“她是最幸運的女孩”。
只是幸運背後除了天賦,還包括日復一日的努力,和恰到好處的時機。
少女就此攀上高峯,但故事遠未結束。在教練眼中,“全紅嬋還未到最穩定的時刻。”青春期發育、調整心理狀態,未來還有一道道關卡,亟待衝破。
而在冠軍的起點,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還有更多的“全紅嬋”正在跳水池中刻苦訓練。未被看見的角落裏,孩子們等待着“幸運”再次降臨。
8月8日,不少人專門前往邁合村村口宣傳牌處合影。新京報記者 馬延君 攝
水花、煙花、閃光燈
如果不是因為全紅嬋,鮮少會有外人來到邁合村。
村莊被農田包圍着,一條主路通向城區,夏季汽車飛馳而過掀起一陣熱浪,農忙季,小路上只有搖着蒲扇的老人,和捉蟲子玩樂的孩童。和中國大多數鄉村一樣,這裏的年輕人外出闖蕩,上一輩多在家伺候着賴以生存的土地。
順着村口向前走上五百米,就到了全紅嬋的家。門前院裏幾棵大樹遮掩出一片陰涼,紅磚牆圍着一棟白色二層小樓,夾在四周新修建的樓房中間毫不起眼。父親全文茂個子不高,渾身曬得黝黑,正在清掃屋後的雞舍。
奪冠之前,全紅嬋留給邁合村村民的印象還是“瘦瘦小小的一個姑娘”。“當時也就這麼高”,一位村民用手比劃着膝蓋位置,“和村裏其他小孩也沒什麼兩樣”。
有村民盡力從記憶中搜尋着全紅嬋與眾不同的地方,唯一可能和競技體育有關的是,“村裏過年唱戲,她就在戲台下面跟着翻跟頭”。
如果東京奧運會未曾延期,14歲的全紅嬋也不會站上最高領獎台。
2021年6月,中國國家跳水隊內部公佈了東京奧運會出徵名單,全紅嬋名列其中。而就在三個月前,她才剛剛和隊友慶祝完14歲生日,達到奧運會對參賽運動員的最低年齡要求。
得知自己即將參加奧運會,全紅嬋還是一副懵懂模樣。消息宣佈時,主管教練何威儀看向她,女孩眼睛亮了一下,隨即又恢復了愣愣的神情。“她知道自己要去一個很重要的比賽,但對這件事沒有具體概念。”
但鄉親們已經準備好了。作為“中國跳水之鄉”,湛江走出過勞麗詩、何衝兩位奧運冠軍,現在期待降臨到全紅嬋身上。家鄉邁合村早早掛出“恭喜全紅嬋通過奧運選拔賽”的紅條幅,參賽名單正式公佈後,又立刻換成了“預祝全紅嬋奧運取得佳績“。
決賽日下午,全氏宗祠門前難得的熱鬧,大電視擺在廣場上,人越聚越多,連鄰村的人都跑來助威,村幹部發完了兩箱小紅旗,又緊急找來一千個口罩。
全紅嬋的每一跳都會引起一陣歡呼。第2跳滿分,第4跳滿分,最後一跳,少女如一柄利劍騰空而起,利落旋轉,直直地插入水中。依舊是滿分。
邁合村徹底沸騰了,歡呼聲蓋過了成績播報。東京賽場和湛江市體育局,閃光燈一同亮起,鏡頭對準了被教練高高舉起的全紅嬋,父親全文茂激動地跳了起來。
慶祝奪冠的紅條幅早就做好了,村口立起“祝賀全紅嬋勇奪第33金”的宣傳牌,全家院子裏的大樹也被圍上印有全紅嬋照片的紅布,村民們自發買來煙花,放了整整一夜,談論的話題都是“全紅嬋可真有出息”。
全文茂的表親兄弟湊錢在酒樓擺了十桌宴席,又連夜找人將全家院子修整成水泥地,為了“拍照好看,不給紅嬋丟臉”。
3000公里外的東京,熱烈情緒還未傳遞到女孩身上。賽後採訪中,全紅嬋“想去遊樂場”,“練得我好累啊”,“想賺錢給媽媽治病”的童真發言與賽場上的沉穩表現形成強烈反差,頻頻登上熱搜——家境清貧的少女,憑藉天賦“魚躍龍門”,與此同時還保留着令人疼惜的孩童性情。
全紅嬋因此成了“幸運之星”和“流量密碼”。各地趕來的人在全家院子裏外圍了幾層,拉着全紅嬋母親與奶奶合影,網紅舉着手機擠進人羣,試圖通過直播漲粉,陌生人闖進家門,被攔下後又趁人不注意爬上二樓繼續拍攝。
女兒奪冠後的第一個晚上,全文茂一家人既興奮又害怕,“半夜三點門外還有好多人在尖叫”。有人甚至自備鍋碗瓢盆,在全家門口蹲守了三天三夜。
一條瘋狂流傳的短視頻中,還有人聲稱當地房地產商送給全文茂一套房、一間鋪面以及20萬元獎金。
全文茂臉都憋紅了,挺直了身子解釋道:“是有人要給我20萬元,我説你有這個心很好,我可以跟你合影,錢我不能收。至於車跟房,我見都沒見過,我不可能消費我女兒的榮譽。”
直到8月8日,村幹部不得不在村口支起桌子,嚴禁外人進入,失控的場面才暫時緩解。
8月10日,郭藝需要觀察30位隊員的訓練動作。新京報記者 馬延君 攝
第一次跳躍
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是全紅嬋的起點。相比擁有室內跳水館的其他學校,這裏的條件不算好——露天跳水池,飛蟲漂浮在水中分外顯眼。雨天、冬季無法訓練,夏季炎熱,鐵製跳板被曬得發燙,學生們只能用毛巾擠水給跳板降温。
校長黃科直言,換一次池水要一萬元,學校資金有限,平日裏只能將池水過濾使用。室內訓練館的墊子也已陳舊,空氣中摻雜着汗液常年累積的味道,在這裏,全紅嬋和29位隊友度過了近四年的訓練時光。
2014年,啓蒙教練陳華明前往邁合小學尋找跳水人才,這項工作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每到夏季招生,體校老師都會驅車前往各村鎮,在七八歲的孩子中,尋找潛在運動人才。
他被正在跳房子的全紅嬋吸引住了。“跳得那麼輕盈”,女孩雙手前後擺動,向前一躍,落地時幾乎沒有聲響。正式挑人時,他最先前往全紅嬋所在的班級,目測了她的體型,“線條美,身材偏瘦,手臂長,每一項都完美符合跳水運動員的要求”。
到了立定跳遠測試環節,當時7歲的全紅嬋身高1.2米,跳出了1.76米的成績,“比男孩跳得還遠,爆發力極強,身體素質也好”。陳華明知道,自己挑對人了。
儘管已經對媒體複述過無數次選中全紅嬋的經歷,再提起此事,陳華明還是難掩激動,“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如此天賦,同時又能被教練發掘。”
送女兒去學跳水,全文茂並沒有太多宏願,“選上就去唄,反正有書讀”。全紅嬋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43歲的全文茂常年務農,照料家中的橘子地,妻子在市裏打零工,同時支撐五個孩子上學,夫妻倆有些吃力,體校費用更低,每月都有飯費補貼,詢問女兒意願後,事情很快便敲定下來。
全紅嬋選擇前往體校的理由則更不加掩飾,“小時候不太願意學習,感覺跳水就不用學習了”。
在全文茂印象中,女兒全紅嬋“是一個聽話、懂事、温柔的女孩”。夫妻倆每日為供養父母與兒女奔忙,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們的成長瑣事。就連想去遊樂場抓娃娃的願望,全紅嬋也從未在家中提過,母親只依稀記得她“喜歡吃小賣部五毛錢一包的辣條”。
但在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全紅嬋的形象是立體、鮮活的。教練陳華明記得她“性格很強的,小孩子們打打鬧鬧,沒人能欺負她”。一起訓練的同學也知道她“愛説愛笑,愛吃零食,還愛打遊戲”。
進入體校,最開始的訓練是游泳和體能。全紅嬋每次都率先跳進池中,室內訓練時,她的動作總是最標準,從未喊累。在陳華明看來,她具有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前提——不畏苦,擁有強烈的興趣。
那兩年,54歲的陳華明每天下午都會坐在跳水池邊,看着孩子們在水中游動。跳水運動拼天賦,拼努力,也拼悟性,即便是最有經驗的教練,也無法判斷哪個孩子會在某個時刻“突然開竅”,脱穎而出。
這樣的日子,陳華明過了整整三十餘年。13歲進入北京八一跳水隊,24歲退役回到母校執教,陳華明見證了中國跳水事業從無到有的發展,“1970年前後,八一跳水隊還沒有自己的訓練場,只能借用游泳隊的場地,受場地限制,隊員練一米板時就不能練三米板”。
直到1984年,周繼紅在洛杉磯奧運會奪得女子單人跳水十米台冠軍,緊接着高敏、許豔梅又在漢城奧運會獲得兩枚金牌,中國跳水“夢之隊”的名號才漸漸打響,各省市跳水隊的訓練條件逐漸改善,國際大賽上湧現的中國跳水選手也越來越多。
2016年,陳華明的徒弟、20歲的跳水運動員郭藝回到母校執教。從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走到全國冠軍,郭藝和大多數普通跳水運動員一樣,退役後選擇轉型教練。
第一次和學生們見面,沒等陳華明介紹,他就猜出了哪個是教練常常提起的全紅嬋。女孩的確擁有出眾天賦,在跳水的系統訓練中,她比其他孩子更快地登上了三米台,緊接着又是五米、七米。
正式訓練不到一年,郭藝就提出讓全紅嬋試試十米台,女孩順着狹窄的梯子蹭地跑上去,繞過五米台、七米台、站在最高點,沒有猶豫,嗖地跳了下來。
8月10日,正在練習倒立的跳水隊員。新京報記者 馬延君 攝
衝向最高點
2018年是全紅嬋命運的轉折點。進入體校5年,她已經能自如地從十米台跳下,標準地做出翻轉動作。陳華明和郭藝決定,讓她到省隊接受更專業的訓練。
直到現在,她的主管教練何威儀還是很慶幸兩位啓蒙教練的選擇,“以往省隊都是通過比賽成績選拔隊員,要不是他們主動把孩子送過來,我們可能就錯失這個奧運冠軍了”。
在水平更高的廣東省隊,全紅嬋的天賦優勢也十分突出。然而,要進入專業運動員行列,光靠天賦是遠遠不夠的。
熬過漫長枯燥的基礎訓練是第一道難關,剛到陌生環境,11歲的全紅嬋只能向最熟悉的郭藝求助,她叫他教練,有時也叫“哥哥”,“郭爸爸”。“訓練實在太累了,我適應不了”。
每天六點半出早操,練習跳台400次,陸地上跳300次,水上跳100次的日子,郭藝過了十年。高強度、長期重複的動作最磨練運動員的意志。耐力與勞累同時在體內累積,郭藝説,剛退役時,突然鬆懈下來,他睡了整整一個月。
這是旁人無法解決的問題,郭藝安慰全紅嬋每天想着“先挺過今天,再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達到什麼目標。”。
沒人知道女孩是在哪個時刻“徹底挺過去”的,那是她唯一一次向郭藝訴苦,偶爾和體校同學打遊戲是她為數不多的放鬆時刻,她也再未提過無法適應的話題。
兩年後,全紅嬋的訓練初見成效,何威儀決定先讓她嘗試2021年陝西全運會。而在此之前,全紅嬋需要先參加三場奧運選拔賽,積累大賽經驗。
2020年10月,第一場奧運選拔賽中,全紅嬋拿下冠軍,並因此入選國家隊。但在三個月後的第二場奧運選拔賽中,由於向後翻騰三週半抱膝的動作失誤,全紅嬋只得到亞軍。
跳水比賽中,向後翻騰三週半抱膝的動作被稱為207c,難度係數較高,為了完成這一動作全紅嬋練習了整整九個月,直到第一場奧運選拔賽前三週才徹底學會。
比賽結束後,何威儀發現女孩似乎被這個動作困住了,“她每天爬上十米台,不停地練,正常每天跳五遍,她要跳十遍。”
戰勝心魔,克服對失敗的恐懼,是專業運動員要面臨的第二道難關。郭藝猜到全紅嬋可能會對207c動作產生陰影,特意提醒她,“感覺哪裏不對,要及時和教練溝通”,何威儀也在台下,一遍遍糾正着動作的每一個細節。
到了第三場奧運選拔賽,全紅嬋再次拿下冠軍。兩冠一亞的成績,讓全紅嬋有了衝擊奧運會的可能。
但拿到入場券,何威儀還有些不敢相信,畢竟全紅嬋是唯一沒有國際大賽經驗的備選運動員。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稱全紅嬋“讓人眼前一亮”,她大膽起用新人,也讓全紅嬋迎來了命運突圍的關鍵時刻。
奧運名單公佈後,何威儀為全紅嬋準備好前往東京所需物品,獨自回到廣東。2021年7月,全紅嬋踏上征途。
奧運會預賽成績不算太好,207c動作再次失誤,教練們紛紛發來信息囑咐,“穩住,就像平時訓練一樣,跳好五個動作就可以”。
半決賽,又是207c動作欠佳,只拿到了70.95的分數。到了決賽,三位教練守在電視機前,都為第三跳的207c提心吊膽,場邊觀戰的奧運冠軍施廷懋、謝思埸屏住了呼吸,國家隊教練劉犇也目不轉睛地盯着全紅嬋。
幾秒鐘後,女孩低頭走向跳台,神情緊張地盯着枱面,深呼吸,轉身,毫不猶豫地起跳,向後翻騰三週半抱膝,猛地扎進水中。場邊手舉國旗的人羣瞬間爆發歡呼,教練們也露出了笑容,他們知道,“冠軍拿定了”,全紅嬋真的衝向了最高點。
8月10日,跳水隊員們正在訓練館中學習動作。新京報記者 馬延君 攝
“會有不同的人生”
奧運比賽結束第二天,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跳水台掛上了“我以紅嬋師姐為榮”的橫幅,每個小隊員都比以往跳得更加賣力。
跳板吱呀響個不停,郭藝站在池邊看着孩子們撲通撲通地落進泳池。那天下午,四五個小孩子被送來測試體能,家長不停打聽,“教練,你看我家孩子有沒有跳水天賦”?
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情況,此前進入體校的孩子往往會被打上“學習不好”的標籤,全紅嬋的奪冠為體校增添了一絲光芒,可惜大部分孩子都因“沒有身體優勢”落選。
15歲的小佳在跳板和泳池間不斷往返,身體不適的全錦梅坐在池邊,安靜地看着水面。小佳、全錦梅是全紅嬋在體校最要好的朋友,她們幾乎同時進入體校練習,在此已經度過了八九年的訓練時光。
在全紅嬋的光芒之下,許多人不停的追問他們,“好朋友奪冠是什麼感覺?”“你們平時怎麼相處?”“你覺得全紅嬋是什麼樣的人?”被問得多了,她們只好靦腆地笑笑,不願再講。
“你喜歡跳水嗎?”面對為數不多的,針對她們的提問,兩人下意識地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喜歡”。至於被問到“進入水裏是什麼感覺?”兩人相視一笑,搖搖頭説道:“沒什麼感覺。”
全錦梅性格內向,總會把家長與教練交代的事用心做好,喜不喜歡跳水似乎還是件未經思考的事。小佳開朗,掰着手指給出了真實答案,“跳水會被曬黑,還要剪短頭髮,不能吃零食,這些都不喜歡。”
對這裏的大多數孩子來説,跳水是一個無意識的選擇,每年都會有孩子因為身體條件優秀,被選到體校,開始一至九年的訓練,或許走得更遠——被選入省隊,或許只能在某一階段選擇停止訓練,迴歸普通升學道路。
運動是純粹的,只是隊友奪冠後,成人世界的衡量標準突然被推到了這羣孩子面前。
3年前,小佳曾和全紅嬋一同前往廣東省隊接受訓練,在郭藝看來,兩個女孩有着同樣出眾的天賦,相比全紅嬋格外突出的爆發力,小佳則是全項均衡的跳水選手,只是沒過多久,小佳就因手部受傷不得不退回體校。
曾獲全國跳水冠軍,17歲因傷病退役的郭藝體會過競技體育的殘酷,只有站在最高處,才最矚目。但對大多數孩子來説,“幸運”總是稀缺,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條道路上摘得果實。
從省隊回來後,郭藝注意到小佳有些失落,曾經最愛笑的孩子偶爾會變得沉默,不再吵着要吃零食,如今最好的朋友奪冠,他會假裝不經意地叮囑她和全錦梅,“你們學習更好,好好努力,未來會有不同的人生。”
不過對孩子們來説,外界的種種變化還未改變她們的小世界。回國抵達隔離點,全紅嬋先給全錦梅打來視頻,展示自己的房間,兩個小姑娘湊在鏡頭前看着對方,紅嬋抱怨着:“現在只有我自己了,好無聊啊。”
結束視頻沒幾分鐘,她又給全錦梅發來十元錢的微信紅包,“請你和小佳吃雪糕”。
8月10日,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跳水台掛上了慶祝條幅。新京報記者 馬延君 攝
漫長的攀登
即便是最幸運的“天才少女”,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頂級體育賽事中,也面臨着漫長的攀登。面對媒體採訪,三位教練不約而同地表示:“全紅嬋還沒到最穩定的時刻。”
幾乎每一位女子跳水運動員都要面對發育問題。何威儀解釋道:“女孩出成績往往更早,但青春期發育帶來的變數也會更多,不能長胖,身高不能猛增,體型不能變化太多。”
前往國家隊集訓的9個月裏,全紅嬋整整長高了5釐米。從專業運動員升至頂級運動員的過程中,身體是最精密的武器,每一寸變化都顯得至關重要。長高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肌肉,來支撐每一次跳躍,控制身體的幅度。
那9個月,何威儀每天都在觀察記錄全紅嬋的狀態,調整訓練強度,“練得多了怕她吃不消,練得少了又怕肌肉記憶消失。”
除了身體,心態調整也至關重要。看着與全紅嬋有關的新聞不斷冒出來,郭藝難掩擔憂,“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全運會馬上就要來了,但凡出現一點點小失誤,都會被放大無數倍。”
郭藝還記得,從賽場上下來,全紅嬋給他發了一個表情包,“我拿到金牌了”。他提醒全紅嬋,要給每一位幫助過她的人發一條感謝短信。隔了一會兒,全紅嬋回覆道:“我很想感謝他們,但我不知道怎麼説。”
最後,女孩給教練們分別發了一張自己拿着金牌的照片。
光芒之下,全紅嬋依舊是個14歲的孩子。“那麼多人討論她的家境,不知道小孩子心裏會不會不舒服”。在教練們看來,如果全紅嬋再晚一點站上奧運領獎台,“她的狀態和心智都會更成熟”。
奪冠後,全紅嬋的清貧家境被反覆提及,網紅來到邁合村直播,會故意將鏡頭對準全家屋後破舊的小巷,和褲腳上還蹭着泥土的全文茂。
對全文茂來説,連日來的焦慮與疲憊也已經壓過了女兒奪冠的喜悦。怕影響女兒備戰全運會的心情,比賽結束後,父女倆還沒有聯繫過,他沒敢告訴全紅嬋,奶奶摔倒了,母親也因勞累身體不適。
但無論如何,幸運已經提前將少女帶到了高峯。全紅嬋的奪冠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讓更多人看見了命運的另一種可能。
體校的跳板還在響個不停,太陽即將落山,一個肋骨凸顯的小男孩爬上跳板,張開雙臂,迎着夕陽跳了下去,水花漾起又很快平復,郭藝點點頭,悄悄對旁人説道:“你看,他可能就是下一個全紅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