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撰稿人 | 小艮
在電影中尋找生活的更多可能。
今年的北影節,84歲高齡的吳彥姝憑藉《媽媽!》奪得天壇獎影后。
很難得。
更難得的是,本片的主角是兩位老年女性——85歲的媽媽和65歲的女兒,這在中國電影的大銀幕上,幾乎為罕跡。
作為一部有望衝擊「華語年度十佳」的文藝片,目前的票房已有逆襲之勢。
它,會成為下一個《隱入塵煙》嗎?
《媽媽!》
(以下內容有劇透)
母與女
《媽媽!》聚焦於一對非典型母女。
媽媽蔣玉芝(吳彥姝 飾),85歲,女兒馮濟真(奚美娟 飾),65歲,兩人相依為命。
故事開始不久就揭示出,媽媽患有老年疑心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安慰與陪伴,女兒悉心照料,一絲不苟。
女兒非常注重秩序與規則,也因此要求媽媽嚴格遵守。
與之相對,媽媽的狀態反而像個孩子,調皮,叛逆,嚮往自由。
女兒檢查她是否刷過牙,她會有些不耐煩。
女兒看到她爬梯子找書,心提到嗓子眼,於是寫下警示語:“爬高會摔死。”
媽媽絲毫沒有在意,還用同樣的方式反擊:“不爬高也會死。”
甚至,媽媽還會裝死來逗女兒……她用着自己小手段,消解女兒施加在生活裏的緊張感。
她們的相處給人什麼感覺?
母女關係是顛倒的,媽媽更像女兒,女兒更像媽媽。
女兒如同反哺的羔羊,來回饋媽媽的養育之恩。
可隨後的情節,突然“反轉”——
年輕的女兒得了阿爾茨海默病。
為了儘可能地不讓媽媽的生活受到影響,女兒想在發病前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又為了不讓媽媽擔心,暫時將她送到養老院。
起初,媽媽滿腹委屈。
可當她終於瞭解到女兒病情時,頓時陷入自責,只希望自己才是得病的那個人。
因為這場病,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又顛倒了回來。
85歲的媽媽重新鍛鍊身體,化身保護幼崽的母狼,以承擔起照料女兒的職責。
女兒的病情愈加嚴重,她開始漸漸失去自主的意識,性情也變得越來越煩躁。
有一場戲極為動人,在媽媽無微不至的照料下,女兒喜笑顏開,叫了一聲“媽媽”。
媽媽迅疾答應,喜悦到有些興奮:“哎,我是媽媽。”
可隨後,女兒又説:“你真像我媽媽。”
媽媽自然是失落的,笑容開始鬆弛下來,但眼神始終是温柔的,表情無比鎮定,沒有一絲慌亂。
兩位演員都貢獻出了非常精湛的演技,尤其是吳彥姝奶奶,表演如此內斂,同時又富有無限柔情。
從她的反應便能窺探出,在生活裏,她不知經歷過多少次這樣喜悦與失落的循環。
關懷與傷痕
《媽媽!》極具意義的一點是,它將故事聚焦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羣體,並以細緻、完備的筆觸呈現出病情不斷惡化的全過程。
患病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視空間障礙、面容失認、語言障礙、精神行為異常等症狀。
女兒的飾演者奚美娟將種種狀態都給予了寫實而細膩的演繹。
同時,阿爾茨海默病也可視作講述母親關係的載體。
影片的主題,關於「拯救」。
對於媽媽來説,她將女兒的病視為對自身的拯救,這讓她有了十足的理由以更加積極和努力的心態面對往後餘生。
對於女兒來説,這場重病其實也是救贖。
這就要談及兩個角色的設定:故事發生在2014年,媽媽85歲,她出生於19世紀30年代,從民國走來;而女兒65歲,往前回溯,她經歷過十年浩劫。
從兩人的對話中可知,女兒曾與父親劃清界限,這才導致父親枉死。
所以,女兒的一生都活在懺悔之中。
為了“贖罪”,馮濟真一直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用餐從簡,生活規律。
片中很多細節也都在深化這一點:馮濟真有潔癖,經常洗手;天降大雨,她愉悦地接受着雨水的洗禮。
這些是她沖刷罪惡感的方式。
病症加重後,馮濟真開始產生幻想,超現實空間裏,父親多次重新回到家中庭院,卻總是走不進房門。
有個細節是,馮濟真為了靠近父親,在慌張之下不惜砸了門窗。
這些是她隱秘的渴望。
生病後,她的生活節奏完全被打破,甚至會做出一些出格之事。
比如她戴着媽媽的新娘頭紗,一路瘋跑到小時候的住宅。
這場戲,以奔跑的動作點出了影片回溯歷史的內涵。
而馮濟真也只有在病痛之中,才能真正釋放壓抑的本性,獲得一些錯失的少女的浪漫與天真。
具有相同隱喻意味的設定還有,父親是個考古學家,馮濟真做了很多工作,才將父親的考古日記出版成書。
這是對父親職業生命的延續,是女兒對父親的懺悔之法,亦是對歷史的回望。
進益與缺憾
《媽媽!》原名《春歌》,與導演楊荔鈉之前的《春夢》《春潮》構成了三部曲。
它們的共同點是,以女性為主角,以家庭為單位,以母女關係為重心,去講述「時代的人質」的內心焦慮。
《春夢》,關於女人的性慾。
人到中年,丈夫怠慢,女主角的慾望得不到發泄。
她只能在春夢中與一個面目模糊的古代人交歡,以排遣生理與心理上的鬱悶。
女兒的意外身亡,讓她的家庭面臨分崩離析的悲劇。
郝蕾、金燕玲主演的《春潮》,表面上講的是一種暗黑的母女關係。
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同住一個屋檐下,報社記者郭建波受不了母親的強權與壓制,一見面就爭吵不休。
她的女兒郭婉婷生活在扭曲的家庭中,早熟、精於人情世故,在不同的觀念夾擊中游刃有餘。
若細想,該片有着以個體折射羣體、以家喻國的野心。
《春歌》(《媽媽!》)的重心,則放在了母職上。
故事有着母親照顧女兒、女兒照顧母親、母親照顧女兒的三重漸變,導演在歌頌母愛偉大。
與此同時,“母親”的身份又似乎被模糊掉了。
無關年齡,那個承擔着照顧責任的人,才更接近母親的本義。
從本質上而言,影片真正要讚揚的是,這種情感背後温柔而堅韌的女性力量。
從對母女關係的探討來看,《媽媽!》直指核心,是影片最大的優點。
影片的問題在於,關於歷史指涉的部分與母女關係的討論有些割裂感,在這一點上不如《春潮》圓融、自然。
具體到結構,《媽媽!》前三分之一的內容非常好,照顧與被照顧的主體發生調換,兼具日常感與懸疑感。
但,“女兒得了阿爾茨海默病”的情節點出現得太早,尤其當行進到最後三分之一,細節接着細節,故事難免有了瑣碎感與冗長感。
以及,影片頗受人詬病的一點是,文淇飾演的周夏有些多餘。
從戲劇意義上看,這個角色是有存在價值的。
它其實點出了馮濟真必須通過拯救他人來完成對自我的拯救。
但問題在於,周夏的言行舉止,以及馮濟真聖母般的救助方式,都有些失真感。
尤其是周夏的那句“看似是你在救我,其實是我在救你”(大意),那種對人心的犀利解剖力,實在不像一個失足少女所能具備的。
更合理的解釋是,這句台詞是導演點題用的。
周夏在有了孩子後,突然登門造訪又隨即消失,同樣具有戲劇作用,但在情節編排上還是有些突兀感。
不過瑕不掩瑜,《媽媽!》依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華語片。
演員們貢獻了極為出彩的表演,故事擁有着感人至深的情緒能量。
同時,影片還有不可忽略的社會價值。
中國目前有將近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佔全球的四分之一。
這部影片讓我們關注到了這一疾病,並以詩意而温柔的方式講述了該如何幫助患者抵禦失憶帶來的困擾。
它讓我們堅信,當疾病如幽靈般籠罩着生活時,唯有愛才可以將其驅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