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有一部接地氣的國產都市劇引起了伯光君的注意,那就是是電視劇版《人生大事》的《三悦有了新工作》,講的是當代很“喪”的年輕人,如何通過喪葬行業,明白工作、家庭、生活、愛情和人生的意義。
這部劇的優點就是像導演的前作《我在他鄉挺好的》一樣,可以説拍出了當代中國都市年輕人的困境,還是相當接地氣的。
2022年的國產都市劇數量着實不少,單單就過去的暑期檔就一堆作品在內卷,很多網友説起來還是鋪天蓋地罵,但我做這行的要看很多作品,我發現今年國產劇整體質量提升了一大截。
比如口碑不太好的有《歡樂頌3》《玫瑰之戰》《東八區》。
這個口碑好些的也有《少年派2》《二十不惑2》《關於唐醫生的一切》《搖滾狂花》等等。
而且還出現了《三悦有了新工作》這種明顯更加接地氣的作品,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比較小眾,屬於那種小而精的網劇類型,文化產業越來越分化了。
可能在很多觀眾的眼中,內地都市劇還是不如港劇和台劇,特別是曾經作為華語都市職場劇,商戰劇和生活劇典範的港劇。但是隨着這些內地都市劇的出現,港台原本擅長的都市劇的優勢也會逐漸喪失,一去不返。
香港都市劇為何拍得那麼好?背後的原因比你想象的簡單伯光君是80後,我相信這個年齡段的內地觀眾,就像00年代的80後和90後內地女生看了一堆台灣偶像劇,這個年齡段的內地男生觀眾都是看香港武俠劇,再到都市職場劇,警匪懸疑劇長大的。
我個人覺得TVB開始一落千丈的起始點在於2000年後內地經濟崛起後,大量資本湧入內地影視行業,吸引TVB很多好的編劇紛紛北上“撈金”,導致TVB那幾年鬧過編劇荒,情況嚴重到沒人用,只能讓毫無經驗剛畢業的編劇專業學生直接擔任整部戲的總編劇。
2000年後就是大部分流失,但是因為積累還能撐着,2010年後就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那時候還有新聞報道老戲骨劉松仁在拍TVB民國戲時,需要邊演戲邊教剛畢業的學生編劇怎麼寫接下來的劇情,同時要幫編劇糾正一些劇本中民國時期不可能出現的常識性錯誤。
準確來説大概是2008年過後,TVB的電視劇戲邏輯混亂、常識性錯誤百出,導致市場口碑急速下降。
這幾年稍微好了點,看新聞貌似是當初有些北上的編劇與內地文化“水土不服”,選擇迴歸TVB重新坐陣,還有一部分編劇是當年內部派系鬥爭被鬥走,選擇“北上”,後來對家派系老大失勢,於是被邀請回來。
這個港劇擅長的類型,青春劇類似偶像劇,TVB一直不太擅長,最早曾經嘗試過《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反響一般,隨後作罷。
古裝劇則服化道和宏觀敍事一直都不ok,哪怕內地經濟還沒完全崛起時,張紀中拍的那幾部金庸劇的戲服化道也甩TVB當時古裝服化道幾十條街,但依舊比不過當時的TVB古裝劇受歡迎。
最大原因個人認為還是編劇和導演,當時TVB編劇和導演對於觀眾看劇時的心理節奏感掌握的特別好(有點類似好萊塢工業化),知道多少分鐘要出一個戲劇衝突,多少分鐘要有一個戲劇轉折,只要觀眾不用正史的眼光去看TVB古裝劇,當個野史看,怎麼看都是津津有味。
編劇導演要是給力,加上演員和動作設計出彩,服化道的問題真的是瑕不掩瑜。
這個刑偵劇、懸疑劇和警匪劇同理。
我個人覺得TVB劇早年有個很亮眼的長處在於編劇的創意(腦洞大),比如2002年《九五之尊》講的是雍正和女刺客穿越到現代誤打誤撞進入家族企業進行商戰;同年的《無頭東宮》靠妖術換頭導致兩位女子命運發生變化,探討“真善美”。
再往前看1996年的《天降財神》講的是財神爺下凡到現代世界驗證“有錢是否是萬能的”;1999年的《命轉情真》講陰間見習判官擅自改了女律師和女助理的的生死冊,使兩個女生因命運改變從而發生性格大變。
這些極其超前的創意劇情,即便放到今天也不過時。包括上面説到的偵探劇,那種跳脱傳統嚴肅查案,靠嬉笑怒罵,幽默風趣查案風格的劇,TVB在2008年就推出過《古靈精探》,而同風格在內地很火的《唐人街探案》最早上映則是2015年。
前幾年爆紅的韓劇《信號》,這個時空設定港劇《隔世追兇》早就玩過了。
這個接地氣的都市劇,職場劇和商戰劇在保持上面的優點的同時,又做到了接地氣,專業知識過硬。
像《大時代》《創世紀》《天地男兒》等等。
這些都市商戰劇,都市職場劇在保持這些優點前,還貢獻了一個又一個既摩登時尚,又有血有肉的鮮明角色,這些仍是現在內地劇需要學習的地方。
像《妙手仁心》《衝上雲霄》《壹號皇庭》《烈火雄心》等等。
我還記得去年那個香港女演員陳慧珊淡出演藝圈當英語老師,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而大家談到陳慧珊,很多觀眾腦海裏就冒出她在《鑑證實錄》裏的都市麗人形象。
但這些創意隨着香港經濟的萎縮也在極度萎縮,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如果這種腦洞能力直至今天還在的話,我認為TVB劇對抗內地劇還是有一絲優勢與希望,且能走出香港。
古裝劇早沒了,都市劇和創意劇也不行了?TVB還有沒有未來除了上面説的大原因,TVB的沒落是香港經濟不行,人才老去和青黃不接過後,現在的港劇一些拍攝手法和套路大家實在看太多了,太熟悉了,太熟悉的東西不是説一定不好,看多了自然覺得沒新意了。
其實拿日劇來説,現在的日劇也沒有當年的好看,相似的東西看多了難免審美疲勞,另外一點就是TVB的新生代演員,不知道是不是歷練不夠,人生經歷不夠豐富,無論主角配角真的跟中年演員對於角色氣質把握差的太多。
所以在新人的培養上,功夫還是下少了,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再來説説內地劇,這幾年的確是比以前有進步,但坦率地説,因為審查和流量經濟的關係,口碑好的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多,古裝玄幻劇和流量經濟掛鈎,數量多,經典的就少。
對於很多老觀眾來講,現在內地仙俠成最,玄幻劇,包括一些武打設計,太高科技欣賞不來,原汁原味接地氣的武打才更好看,演員表現上面也不如以前,但問題是內地有啊,國內外的成績也很好。
比如今年暑期檔火爆半邊天的《蒼蘭訣》,在外網都很火。
而且內地劇刑偵劇、懸疑劇上有很大進步的,在影視工業,劇本情節和題材都越來越好,像今年的《開端》《獵罪圖鑑》《庭外》《膽小鬼》《冰雨火》《罰罪》《消失的孩子》《唐朝詭事錄》等等。
除此之外,拍得好的主流劇集還是集中在近代和年代上,《大江大河》《山海情》《覺醒年代》《人世間》《大山的女兒》等等,老一輩頂級電視劇精英,無論是工業,藝術還是劇情都太厲害了。
這個都市劇就呈現出一種譭譽參半的情況,頂級投資都市大劇偶爾會有好作品。還是拍得挺有氣質,挺自然的。
比如像《歡樂頌1》《都挺好》《我的前半生》《警察榮譽》《親愛的小孩》等等。
但更多的還是《玫瑰之戰》《精英律師》《歡樂頌3》這類生活懸浮,職場漏洞百出,還有各方面都不接地氣的作品為主,也是觀眾詬病的主要對象。
這兩年的驚喜,還是開始出現《我在他鄉挺好的》《三悦有了新工作》《愛很美味》《突如其來的假期》等等接地氣的都市劇吧,只是更像是小品不是主流。和港劇相比還是有差距,反正職業劇,商戰劇這塊,把青春勵志和談情説愛融合的比較自然的。
TVB還是有經驗的,TVB雖然不單純拍偶像劇,但是對於感情戲的把握,我認為目前的內地劇還比不上,方方面面都還差點。
和內地合作也不火,人才青黃不接嚴重,港劇何去何從?怎麼説呢,TVB也不是沒創新,像《降魔的》《金宵大廈》的題材也還是OK的,以及一些職業劇講醫療的《白色強人》、飛機師《衝上雲霄》系列非常不錯,但個別解決不了大勢所趨。
香港和民國時期的上海一樣都是匯聚了全國的人才,尤其是文化精英,當時文化人尤其是願意接觸西方文化的人都願意跑上海。所以那個時候上海的電影工業是領先全國的,後來解放後大批文化人跑路到了香港,造就了香港的文化繁榮。
一直到90年代,還有內地的一些精英去香港發展,比如歌手王菲,黎明。
進入新千年後,香港逐漸失去了對內地人才的吸引力,北京,上海等內地的城市開始崛起,尤其是北京,對文化產業人才的虹吸非常厲害。此消彼長之下,香港自然就衰弱了,文化娛樂自然也就相應衰弱了。
因為本來沒有內地積累深厚的古裝劇,其實2005年左右港台都不行了,而都市劇和警匪劇其實就是積累撐着,背後就是城市化,工業化和商業化。
隨着內地城市化越來越深入,警匪劇,懸疑劇已經趕上來了,都市劇包括職場,商戰和生活劇還有差距,但已經能看到新生代導演團隊在冒頭,最終超越同類港劇,台劇,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