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娛樂圈最“高危”的職業要數《脱口秀大會》裏的領笑員了。
周迅,那英……之前頗有口碑的明星紛紛在這裏折戟翻車。
可偏偏網上受到羣嘲最多的魯豫,在領笑員的崗位上扳回一城。
從廢話大王“真的嗎?我不信!”到“共情能力好強”;
從清華教授眼中的“最沒文化的主持人”,到魯豫提升了《脱口秀大會》水平;
甚至連相貌也由“筷子上插貢丸”,變成了“姐姐真美”。
這樣雲泥之別的評價,就發生在魯豫當了領笑員之後。
所以,魯豫到底變了嗎?
魯豫並不是因為當了領笑員才開始突擊惡補脱口秀的。
1996年,還在香港鳳凰衞視工作時的魯豫就開始接觸脱口秀。
她看大衞·萊特曼、傑·雷諾的演出,“一個人拿一支麥上舞台,舞台也不需要絢麗的佈景。”
這讓魯豫愛上了脱口秀的簡約、簡單。而當時內地幾乎還沒有“脱口秀”的概念。
所以在《脱口秀大會》中點評選手時,魯豫會引用自己看“脱口秀大家”表演時的體驗。
在龐博登場時,魯豫敏鋭地捕捉到了段子裏的的精髓,然後聯繫到了喬治·卡林有名的貫口表演,説,“之前以為搞笑才是王道,但現在發現,看嗨了也會流淚”,可謂一語中的。
而對於《脱口秀大會》的選手,魯豫也做足了功課。節目裏每一個選手的每一個梗魯豫都十分了解。
她一上來就表示自己是漫才組合肉食動物的粉絲,能熟練背出兩人之前的段子。還能記得楊波翹起手指的小動作。
不光對選手的風格熟悉,魯豫還能在此基礎上做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延伸。
她説選手鳥鳥,這樣的“顯性社恐”是比較幸運的。
因為還有很多人是“隱形社恐”,表面熱情開朗奔放,卻社恐到骨子裏。魯豫的描述,非常精準地戳中了一部分當代年輕人的心。該話題也一度登上熱搜。
最重要的是,魯豫能總結出脱口秀舞台上的一種“不成文的準則”。
她説,當一個脱口秀演員具備某種特徵,而該特徵通常在生活中被視作一種弱點時;那麼這個脱口秀演員就比其他演員擁有了更多講述相關話題的權利,甚至是優勢。
聽到這裏,觀眾們都會一拍大腿,這説的不就是“醜男突圍”的徐志勝嗎!
如此看來,魯豫在《脱口秀大會》的表現,已經遠遠超過一個領笑員合格的標準,而已經是相當資深了。
其實就在當領笑員之前,魯豫的口碑一直處於“黑紅”狀態。
這幾年,互聯網上的魯豫並不活躍,但是網絡江湖裏一直有她的傳説。
看網上流傳的魯豫“尬聊”集錦就知道了。
作為主持人,她被網友詬病最多就是“廢話多”,包括但不限於,“真的嗎?”“我不信。”“你爸打過你嗎?”“你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而“真的嗎?”“我不信。”已經被很多搞笑綜藝用過,《百變大咖秀》裏,沈凌模仿魯豫就用了她這句經典的口頭禪。
魯豫的第二宗罪就是“沒情商”。
周傳雄上節目,問自己的專輯怎麼樣,換來魯豫一句“也不怎樣”的評價;
當週迅聊到,一下子見到好多喜歡的演員,“你能想象我的那種開心吧?”
魯豫:“我不能想象。”
黃曉明説過,我這輩子除了幸福,什麼都有了。魯豫直接“哇哦“了一句。
若説魯豫這麼多年主持生涯中,最不可以原諒的黑歷史,就是採訪留守兒童的那期節目。
在節目中,孩子説,每頓飯都只能吃米飯,結果魯豫當場追問道:為什麼不吃肉呢?
何不食肉糜,成了魯豫職業生涯的最大“黑點”。
如果把網絡上的所有魯豫節目翻車的視頻彙總瀏覽一遍後,真的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爽感。你看一次,都會笑一次。每笑一次,魯豫“不太聰明”的樣子就會再被加固一次。
新的學科“魯學”,似乎馬上就要誕生了。網友説,學好魯學,那是走遍天下都不怕(捱揍)了。
但這裏有一個問題,以上的段子和槽點,有多少是你親自看完《魯豫有約》的真實體感。
包括,最經典的“真的嗎?”“我不信。”真的是你自己親耳在節目裏反覆聽到的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自己是被網絡上的梗洗腦了。
這些“梗”只是一種剪輯手法,是片面的,而並不是一個人的全部。
只是問題是,大家已然不關心全面還是片面,真的還是假的。這些都不重要,圖一樂才重要。
恐怕年紀再小一點的觀眾,以後只能記住魯豫的段子,而忘了她的真正專業。
實話實説,在媒體行業風風火火的十多年前,《魯豫有約》這個節目確實沒有《康熙來了》那麼搞笑,也沒有後來的《易見》那麼犀利。
而在傳統媒體日漸式微、自媒體發達、一手採訪稀缺的今天,魯豫的訪談彷彿寶藏一樣的存在,《魯豫有約》中料之豐富,乾貨之多,每一期都值得一個熱搜。
而能把《魯豫有約》堅持做17年、5000期的魯豫,也絕不是大家眼中的“頭大無腦”。
《魯豫有約》節目的主要負責人郭志成,曾評價陳魯豫,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會裝傻的主持人”。
細數市面上的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十三邀》《易見》《超級訪問》,以上節目的主持人,看起來都比魯豫聰明又有個性。
可他們在訪談對象身上挖掘出的信息,遠遠都沒有魯豫多。
《十三邀》的許知遠和《易見》的易立競鋒芒畢現,他們自己的話題,甚至比明星還多。
而《非常靜距離》《超級訪問》的主持人李靜、戴軍好像和哪個明星都是的朋友,訪談氣氛沒得説,但是一團和氣之下,什麼關鍵信息也沒有。
相比之下,魯豫沒有凸顯自己的風格和機靈。
但是如果你能往深看一步,就會發現她看起來傻傻的樣子,都是裝出來的。因為只有讓自己顯得什麼都不懂,才會激發出對方的表達欲。
事實也的確如此,比較一下李敖分別上楊瀾和魯豫的節目,區別一目瞭然了。
李敖在楊瀾的節目裏,説話比較虛,是一幅端着的大師範兒,而在魯豫的節目裏就更放得開,妙語如珠侃侃而談。
而魯豫想要挖取嘉賓更多信息的另一個手段,就是大家所説的“沒情商”。
她的話有時候會讓人下不來台。
當年魯豫採訪國足時,問出了這樣的話:“為什麼要往自己的球門踢球呢,是因為近嗎?”
這樣的問題看起來“白痴”,但是仔細想想就能感覺到,問題裏是帶着主持人自己的脾氣的。
不是一味地迎合,在恰當的時機給採訪對象一些刺激,是能讓對方吐露真言至關重要的手法。
魯豫的刺激,讓一向體面温和的劉德華,説出了對“小鮮肉”演員的真實感受。
毛阿敏在上《魯豫有約》時,曾為自己的税務問題辯解過,而當時已經是毛阿敏第二次漏税被查。魯豫毫不留情地戳穿她的解釋:
“如果相同的錯誤,再犯一次的話,有的時候就不可以原諒了”
這種“得罪人”的訪談方式,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必然也存在風險。
你不能保證每個採訪者都接受,也不能保證每次都成功。
但是因為某幾次失敗,就全盤否定一個節目和一個人,甚至歪曲事實,顯然是不合適的。
“為什麼不吃肉”,讓魯豫長久以來都揹負着“無知”的罪名。其實如果看過原視頻,就知道,她問句的重點是下半句“還有什麼別的原因呢?”
魯豫是想通過孩子的嘴説出,肉太貴、生活上有困難。
畢竟孩子自己的表達,才是最真實,也最引起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的。
前幾天,小視在網上看到了一段魯豫大學剛畢業時的工作視頻。
視頻裏的魯豫還是圓圓的娃娃臉,也還沒有現在這麼瘦。有網友評論,好像初代王冰冰。
據説,這個“娃娃臉”在當年面試央視時,就不按常理出牌,她問面試的張曉海:“為什麼文藝部的導演都愛留大鬍子?你,趙安,張子揚。你們之間的競爭厲害嗎?”
誰能想到魯豫的娃娃臉和“沒情商”,竟然成了當時嚴肅央視系統中的一股清流。
此後20多年間,魯豫的採訪風格雖然譭譽參半,她卻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知名主持人,至今她都還從事這份工作。
在近些年的節目《魯豫一日行》中,小視看了她對IG電子競技俱樂部的探訪記錄和深度訪談。
已經50多歲的魯豫,完全是這些隊員媽媽的年紀。但對於自己完全不熟的電競行業,魯豫既沒有長輩凝視也沒有裝嫩。
她放低的是姿態,提高的是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
最後,讓一切都樸實歸真。
從羣嘲到羣贊,魯豫可能沒有改變什麼,也可能她是在動態發展之中,才保持了現在的本真。
就像她在書中寫的一句話:“人見人愛的人多半沒有那麼好,而那些被羣嘲、被狂踩的人,似乎也沒那麼糟。”
而如今,似乎就是一邊造神也一邊毀神的時代。
點個「在看」,希望你有一雙慧眼,也有一顆不被噪音左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