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離婚18年,再看戴志誠和楊蕾的境遇,差距截然不同又讓人清醒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娛樂

2004年,楊蕾剛和郭冬臨、郭達在春晚舞台上演出完小品《好人不打折》,終於走出緊張氣氛的她趕緊走到後台卸妝。

這時候丈夫戴志誠打來電話,本以為他會誇張自己今天的演出,誰知道他開口第一句就説:

“你是個好女人,我也不是壞男人,但我們兩個在一起未必是好夫妻,我們還是離婚吧”

楊蕾此時還不知道,其實丈夫已經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而這個女人正是自己多年的好閨蜜袁茵,也就是當時侯耀文的妻子。

好巧不巧,戴志誠剛和楊蕾離婚,袁茵就和侯耀文離婚了。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楊蕾離開了春晚舞台長達10年的時間,當她得知戴志誠的結婚對象是曾經的閨蜜時,楊蕾的心中就已經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如今時隔18年,楊蕾和戴志誠的生活差距太大了。


01

1987年,24歲的楊蕾就登上了春晚舞台,這是她首次登上春晚這麼大的舞台,彼時無比緊張的她只能用搓手,深呼吸這樣的方式來緩解。

然而這時候一個温柔的聲音從背後傳來,“不要緊張,小品是給人帶來歡樂的,你應該放鬆一點”

聽到這番話後楊蕾瞬間就不緊張了,大步登上舞台順利完成了演出。

這個人就是戴志誠,當年她倆都登上了春晚,而這次相遇也讓他成為楊蕾終身難忘的人。

其實楊蕾能夠登上春晚,背後少不了她爸媽的幫助。

1963年,楊蕾在一户普通家庭出生,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身為家裏的掌上明珠,楊蕾的童年充實又快樂。

關鍵是彼時楊蕾的學習成績好,不僅老師同學喜歡她,鄰居們也都常拿她和自己的孩子比較,真正地“別人家的孩子”。

為此父母也希望楊蕾長大以後能當一名老師或者醫生。

但楊蕾並不想跟着父母的想法走,因為當時她迷戀上了話劇。

父母經常看到楊蕾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後,就獨自跑到院子裏看話劇和學習話劇,於是便問她:

“你這麼喜歡話劇,為什麼不考一個話劇學校呢?”

楊蕾本以為自己在該讀書的年紀學習話劇是不務正業,沒想到父母看到後不僅沒責怪,還在背後默默支持自己。

1984年,高中畢業後的楊蕾便報考了西安話劇院,彼時剛滿21歲的她成為劇團裏較為年輕的一批演員。

由於平時經常自己練習,對話劇也有一定的瞭解,於是進入話劇院之後很快就展現出很強的表演實力,得到了團裏領導的青睞。

得到重視的楊蕾充滿自信,勢必要學好表演。

三年時間裏,楊蕾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參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演出,拿下的第一名也有幾十場。

雖然入團時間不長,但楊蕾這個名字當時在圈內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

為此還得到了央視的關注,在1987年的時候邀請她參加當年的春晚表演。

當時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楊蕾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種好事會這麼快落到我的頭上?

直到她開始排練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即將登上春晚,在全國觀眾面前表演節目。

在她彩排的同時,戴志誠在旁邊看得不亦樂乎,小心臟也跟着不停地怦怦亂跳。

於是等到楊蕾彩排完了之後,他便主動上前搭訕,沒想到兩人説話間覺得十分投機,雙方都產生了好感。

因為楊蕾是首次上春晚,戴志誠便上前鼓勵她別緊張,演出結束後兩人也成為了好朋友。

經過這次演出,楊蕾成了當時家喻户曉的明星,而戴志誠卻依舊沒什麼名氣。

不過戴志誠也謙虛地給楊蕾發去祝福,兩人就這樣越聊越起勁,直到戴志誠跟她表白,楊蕾才發現事情不對勁。

因為那時候楊蕾不想找圈內人結婚,只把戴志誠當成知己朋友。

但相識三年後,戴志誠已經被楊蕾牽住了心,不願放棄這次機會。

隨後便開始更加猛烈地追求,楊蕾最後還是被戴志誠撩撥動了春心,他們也從朋友升級為情侶。

雖然彼時兩人名氣和地位相差較大,但那時候的感情比較簡單,不受金錢地位的影響,眼神對了就是一輩子。

抱着這種幻想的楊蕾沒想到,婚後的戴志誠漸漸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


02

1993年,楊蕾眼看戴志誠在圈內打拼多年依舊不温不火,於是便給她介紹了相聲界的大咖姜昆,兩人便是從這一年開始合作的。

當時他們的《閤家歡》、《跺腳》等作品都深受觀眾的喜愛。

也是在這一年,侯耀文和北電高材生袁茵結婚,袁茵和楊蕾關係不錯,後來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

那段時間裏,仰仗着楊蕾給他介紹了資源,戴志誠在圈裏的地位和名氣上升明顯,為此他也非常感謝楊蕾,把她當成寶一樣的寵着。

1997年,兩人登記結婚,結婚的時候楊蕾覺得這輩子找對人了,即使身邊很多人都離婚了,他們仍然自認為感情堅固,必定會走到最後。

的確在剛結婚的那段時間裏,戴志誠依舊如同往常一樣對待楊蕾,而楊蕾則給戴志誠介紹更多的資源和圈內人。

兩人相互幫助,相互扶持,楊蕾在戴志誠的寵愛下,生活也過得非常滋潤,但隨之而來的則是身材越來越胖。

不過戴志誠卻沒有顯現出半分嫌棄,還經常誇她説:

“微胖才是最完美的”

感覺自己被深愛的楊蕾便沒什麼顧慮了,該吃吃該喝喝,最胖的時候已經到了160多斤。

在妻子那裏得到信任的戴志誠忙着應酬,經常不回家,楊蕾也秉承着信任的原則不過多問他為什麼。

其實這時候的戴志誠已經不再謙卑,對眼前這個日漸肥胖的妻子更是提不起半分興趣,平日裏對她連連誇讚或許也是心口不一地回答。

更讓楊蕾沒想到的是,自己扶持起來的丈夫竟然會出軌自己的閨蜜,甚至差點被封殺。

相聲界非常注重禮節和輩分,平時在侯耀文面前戴志誠也得叫他一聲師叔。

然而師叔沒想到的是,在自己忙着在外演出的時候,師侄竟然搭上了嬸嬸?

彼時侯耀文的妻子袁茵長得好看又年輕,雖然叫她嬸嬸,但年紀比自己的妻子還小5歲。

因為袁茵和楊蕾的關係好,有事沒有就往她家去玩,還能和戴志誠説上幾句話,那時候大家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待在一起也都很放心。

但慢慢戴志誠和袁茵就產生了不該有的感情,瞞着各自的家室偷偷在一起了。

那段時間裏,戴志誠總是找各種藉口説自己要外出應酬,實則是去見袁茵了。

時間久了,戴志誠便想着把袁茵娶回家,於是雙方商量各自離婚。

其實即使兩人沒有偷偷在一起,或許離婚也是必然的。

因為戴志誠已經對楊蕾沒有了任何感情,而袁茵時常受到侯耀文的冷落,也心灰意冷了。

2004年,楊蕾剛參加完春晚就接到戴志誠打來的電話説:

“我們離婚吧”

平時被寵慣的楊蕾沒想到這一刻會來得這麼突然,她也不相信戴志誠會真的和她離婚。

所以回到家後,楊蕾很想挽回戴志誠,儘管她好説歹説,戴志誠都是一副冷漠的樣子,這也逐漸讓楊蕾失去了信心。

於是她又想起前面關於戴志誠的緋聞,楊蕾問他:

“那些事情都是真的嗎?”

戴志誠不想和她多説一句話,後來楊蕾又找朋友去勸他,然而得到的答覆是:

“妹妹,沒希望了”

最終心灰意冷的楊蕾同意了和戴志誠離婚,分割財產的時候,戴志誠甚至連一把拖把都沒留給楊蕾。

關鍵是那時候楊蕾還不知道,戴志誠已經和自己的好閨蜜袁茵好上了。


03

2004年下半年,袁茵和侯耀文提出了離婚,侯耀文很爽快地答應了。

雙方都離婚後,戴志誠便能光明正大地和袁茵在一起了,這時候楊蕾才幡然醒悟,原來前夫早已經喜歡上了自己的閨蜜。

當時她覺得自己很可笑,當初袁茵和戴志誠認識,還是自己介紹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平時幾個人待在一起,自己豈不是才是外人?

所以離婚之後的楊蕾久久無法走出痛苦,她很長時間沒有再登上舞台,身材也開始日漸消瘦。

而且那時候楊蕾的父母也生病了,不想讓父母擔心的她只能獨自躲在房間裏鬱鬱寡歡。

但是從小就很寵她的父母哪能看不出她的難過,眼見她身體越來越差的時候父母也十分心疼,拖着生病的身體也要去看望女兒。

彼時最開心的則是戴志誠,終於娶到了愛慕已久的袁茵。

娶到喜歡的人後,戴志誠如同容光煥發,更加努力地參加節目和各種演出。

據説有一次再婚的戴志誠遇見前妻楊蕾的時候,他還主動上前打招呼,心裏沒有一點愧疚的意思,而楊蕾也只是面帶微笑回應了他,轉過頭去又變得風輕雲淡。

在時間的沖刷下,楊蕾也慢慢走出了離婚的悲傷,誰都有可能在婚姻上受傷,自己又怎麼會例外,每每想到這些,楊蕾才逐漸放下。

時至今日,兩人已經離婚了18年的時間,但相比之下,他們如今的生活卻截然不同。

自從離婚之後,戴志誠參加演出的頻率越來越高,但是後來隨着德雲社的崛起,那些老一輩的相聲演員蛋糕也被切走了一大塊。

可即便是這樣,在相聲界他們仍然是有實力的選手,他們也沒有停止過對相聲的熱愛,戴志誠和姜昆從1993年開始合作至今,已有29年的光陰。

今年的春晚舞台上,兩人的身影再次出現,合作了相聲《歡樂方言》,雖然效果一般,但還能在春晚演出,那也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而且和袁茵結婚之後,戴志誠對她更是寵愛,兩人沒有再出現過分離和爭吵,過着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然而反觀楊蕾,卻與他大不相同。

離婚後的楊蕾用了10年之久的時間才走出悲痛,這麼長的時間裏,楊蕾錯過了太多的東西,感情、事業以及年紀都浪費了。

一直到2015年,準備重新出發的楊蕾再次起航,於是帶着排練已久的節目參加春晚,但最後因為時長問題被拒絕了。

被幸運眷顧了半輩子的楊蕾,最後在婚姻上栽了個大跟頭,幸運的是,如今的她已經把這些事情看得十分平淡。

有一次,兩人同時參加了一個節目,當時戴志誠走上前去向她握手,楊蕾沒有拒絕,後來她説:

“如果我拒絕了,大家還以為我心裏還有他,如今我只是把他當成路人,路人向我握手,我當然會出於禮貌回應”

後來楊蕾才發現,離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和戴志誠結婚後的那段時間裏,她什麼事情都要指望他,生活過得很糊塗。

如今離婚了反而更加清醒,靠自己得到的才是最安心的,不用看誰的臉色,也不用受誰的冷眼。

婚姻並不是愛情的終點,離婚或許才是新生活的起點。

如今的楊蕾雖然失去了對愛情的憧憬,但多了一份對生活的期盼。

如今的她不再和戴志誠有任何交集,也沒有再重新認識新的男朋友,她只想用自己的雙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唯有自己強大了,不靠別人生活了,才不至於走到生活的“死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