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歲去讀研的女性,“活出了自己”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裏,別把自己活丟了,要留出幾分來為自己而活。”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這天,49歲的謝常紅通過媒體傳遞了這樣的理念。

近50歲去讀研的女性,“活出了自己”

  圖片來源:齊魯晚報

  一年前,一段“我快50了,今年去讀研究生,希望鼓勵到大家”的留言讓許多網友深受觸動,也讓留言者謝常紅走入了公眾視野。當時,她成功考取了長春師範大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夢想於她不再遙不可及。

  在謝常紅的人生歷程中,不難看到無奈和遺憾的痕跡。1993年,腿部有殘疾的她在學校老師的建議下報考了醫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吉林榆樹市一家公立醫院。但她在學校裏就對醫院提不起興趣,工作還在實習期時就辭職了。因為當時消息比較閉塞,不知道可以跨考其他專業,她就沒有選擇繼續深造。此後,謝常紅過着普通家庭主婦的生活,一邊照顧家庭,一邊找了份培訓班老師工作。很多時候,人生中就是會出現一些“陰差陽錯”,造成大大小小的遺憾。

  可貴的是,謝常紅對自我的認知並未因這些遺憾而變得模糊,生活熱情也沒有被瑣碎的日常消磨殆盡。她心中仍保持着那個炙熱的“小火苗”,有着主動走出生活舒適圈的勇氣。也許在一些人看來,在這個年齡重返校園並不“划算”,很難賦予謝常紅在職場中“重新來過”的決定性力量。不過,正如媒體報道中所指出的,歲月的積澱,讓她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她的這份選擇,無關外在“光環”,也超越了功利性考量,而更多是源於對知識的渴望,對校園生活的嚮往。這份追尋內心熱愛的勇氣值得被點贊。

  就像謝常紅所説的: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她無法完全無視,但在可以的範圍內,還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近些年,很多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看到,女性在直面內心,主動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後,生活半徑可以拓展得多麼寬,人生可以變得多麼豐富多彩。

  2020年,56歲的蘇敏阿姨就選擇獨自外出遠行,走過祖國的山山水水。如今,她不僅走出了曾經的壓抑,變得更加開朗,還在社交平台上擁有了200多萬粉絲,給予很多同齡人和年輕網友力量。此外,一些阿姨在50多歲學習鋼琴、辦畫展、進入大學校園學習的經歷,也讓她們走出了枯燥、乏味的重複性生活,展現出獨立、快樂、富足的人生面向。

  對此,不論是身邊的親友,還是社會輿論,都應給予鼓勵和支持,為女性營造更加包容的社會環境,而不是冷眼冷語、打擊諷刺。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女性想要走出柴米油鹽的嘗試,輿論場上仍然存在一些刻板印象與偏見。

  2019年,考研成功的49歲宿管阿姨原夢園就曾提到:決定考研時,很多親戚朋友都以為自己只是説着玩,兒子還表示不屑。謝常紅也表示,一些親戚並不理解她的選擇,還問道:辭去工作讀研,沒了收入還要往裏花錢,你都快50歲了,讀完了,然後呢?這些有意無意的打擊,很多都基於對女性的單一化角色定位,構成了對女性的傷害和桎梏。

  人生雖然充滿偶然性,但每個人的生活“腳本”卻應由自己主筆。作為兒女,對母親的愛應該是鼓勵她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而不是苛求她把精力都放到家庭之上。因為我們希望媽媽不只是媽媽,更是她自己。作為親友,對女性最大的尊重和關愛,正是支持她去“活出自我”,而不是用各類刻板印象去設限、打擊。

  原夢園阿姨曾説:其實自己最初也覺得考研是天方夜譚,“但就算是天方夜譚,我也要譚一譚。”阿姨們不該被“媽媽”“妻子”等單調的頭銜所束縛,留出空間為自己而活的她們,將擁有更多美好的人生風景,為社會展現女性的更多可能。

  撰文/任冠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0 字。

轉載請註明: 近50歲去讀研的女性,“活出了自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