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燈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們永遠跟着你走,人類一定解放!”這簡單明快的歌詞,出自歌曲《跟着共產黨走》(又名《你是燈塔》)。
這首誕生於沂蒙山的紅歌,如今人們已耳熟能詳。可上歲數的人也許會留心,不知何時,這首歌在廣為傳唱後沉寂幾十年。這首歌及其創作者,到底經歷了什麼?
競賽催生經典
2001年初夏,建黨80週年前夕,筆者曾採訪《跟着共產黨走》的詞作者、中組部原副秘書長、宋慶齡基金會原副主席沙洪。
沙洪身居京城多年,卻一直情繫沂蒙。時年81歲的他,依然興致勃勃地回到60多年前的歌曲創作地——沂南縣孫祖鎮東高莊村。一下車,沙洪就被早已迎候在村口的幹部羣眾圍了起來。有些村民丟下田裏的農活,專門趕來看望沙洪。
一首經典的革命歌曲,見證着一段苦難輝煌的歲月。1940年6月,正值山東抗日根據地最艱苦的歲月,我黨領導的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在校長周純全、政委李培南的帶領下從晉東南經過長途行軍,穿越敵人重重封鎖線,轉戰到沂蒙山區,駐紮在沂南縣孫祖鎮東高莊村。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大家吃的是用高粱和地瓜做成的酸煎餅,睡的是用山茅草鋪的地鋪。校部和各大隊駐地的周圍,不是鬼子的據點,就是‘黃沙會’(地主反動會道門武裝)盤踞的山頭和村莊。”沙洪回憶道,他與大部隊一起在沂蒙紮根,學校師生一面開展對敵鬥爭、做羣眾工作,一面出操上課、學習訓練,大家鬥志昂揚,以苦為樂,充滿信心。
1940年“七一”前夕,為了迎接建黨19週年,抗大一分校準備召開黨代會,要文工團演節目、教新歌,可是直到六月下旬,仍然沒有新歌,怎麼辦呢?校文工團主任袁成隆找到文工團的黨支部書記史屏、副主任久鳴商議,一致認為,必須盡最大努力寫出一首新歌,向建黨19週年和抗大一分校黨代會獻禮。
“我過去也曾寫過一些歌詞,尤其是孫祖戰鬥以後,我寫了一首軍民團結英勇殺敵的敍事詩,在祝捷大會上朗誦時,得到了大夥的讚揚。可能是由於這個原因吧,他們確定要我寫歌詞,久鳴同志譜曲。”當時在抗大一分校政治部擔任宣傳幹事的沙洪説。
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沙洪正在院中整理材料,史屏同志滿頭大汗地跑來,一進門就高聲喊道:“老沙,交給你個緊急任務。”沙洪一聽這話,趕忙停下筆,隨手遞過去一個小凳,端上一碗水。史屏同志喝完水,抹了把臉上的汗珠説:“‘七一’快到了,團部研究,請你寫首歌詞作為獻禮節目。”並説:“久鳴同志已經表示準備和你競賽,你寫歌詞用多長時間,他譜曲就用多長時間。”
任務雖然來得急,但沙洪的思想和感情如強弓滿弦。他在村邊山坡下的小樹林裏,清風拂面,掏出紙筆,稍一思索,把對跟着黨走的堅定信念傾注筆端。10分鐘後,歌詞寫好,立刻交給了久鳴。
久鳴看完歌詞後,高興地説:“咱倆不謀而合,這就是我想要的歌詞。”接着邊看邊哼唱起來,一直哼唱到自己滿意,然後記下曲譜。譜完一看時間,正好也是10分鐘。
就這樣,這首《跟着共產黨走》在沂蒙山區抗日的烽火中誕生了。
為何突然沉寂?
沙洪回憶説,《跟着共產黨走》這首歌創作出來後先在“抗大”文工團試唱,後在“抗大”一分校黨代會和建黨19週年紀念會上正式演出,久鳴還在會議上現場進行了教唱。由於曲調流暢,鏗鏘有力,表達了人民對黨的熱愛和信賴,反映了廣大羣眾跟着黨走的決心和信心,易學易唱,受到與會代表和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和喜愛。
會議結束後,代表們哼唱着這首歌回到各自的戰鬥崗位,這首歌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在敵後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全憑口傳手抄,很快就從沂蒙山區傳遍整個山東根據地,後經黨的地下工作者傳播到敵佔區的一些大城市,成為引導進步青年走向抗日戰場的主旋律。
解放戰爭時期,這首歌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最廣泛流傳的革命歌曲之一。這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對黨的深情和依賴,中國共產黨充滿活力,同羣眾血肉相連,既是團結羣眾的核心,又代表着人民革命的方向。
1949年5月底,上海剛解放,市民每天早上醒來,迎着黎明的曙光,聽到的第一首歌就是《跟着共產黨走》。與此同時,新成立的上海廣播器材廠灌製的第一張唱片,也是由上海交響樂團演奏的《跟着共產黨走》。
“最令人精神振奮的是,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軍樂隊在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後,緊接着奏起的就是《跟着共產黨走》,30萬軍民羣情振奮,齊聲高唱,氣勢磅礴。”沙洪回憶道。
誰能想到,這首經典的歌曲,在如火如荼時,卻突遭封殺。
“從一粒霧珠可以折射一個太陽,從一首歌的命運也可以折射一部黨史。”1949年10月中旬在上海市委宣傳部召開的一次宣傳會議上,時任中共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的馮定同志在講話中説,蘇聯政府派出了以法捷耶夫、西蒙諾夫為正副團長的文化代表團參加北京開國典禮後,要來上海訪問,《跟着共產黨走》(當時歌名為《你是燈塔》)這首歌不能唱,原因是:在北京開國大典上,蘇聯文化代表團懷疑這首歌的曲子抄襲了一首蘇聯的追悼歌。
作曲者久鳴同志也因此蒙上“抄襲”罪名,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全國音協主席呂驥得知後説,所謂蘇聯的追悼歌,可能是指《光榮的犧牲》,它是六調式,《跟着共產黨走》也是六調式,但兩首歌的旋律沒一句相同。
從專業角度分析,蘇聯文化代表團的懷疑似是無中生有。後來,也有人説,真正原因是歌詞中有“我們永遠跟着你走,人類一定解放”這句話,難免有“中國共產黨要替代蘇聯共產黨國際地位”的嫌疑。當時“蘇聯老大哥”代表團中某些人很生氣,對此歌提出疑問。
這首經典的紅色歌曲被按下暫停鍵,一度銷聲匿跡,長達29年。
再次風靡全國
歷史有時無情,但公正總能抵達。後來,作曲家久鳴懷着憤怒和委屈的心情多次向上級有關部門提出申訴。時任中央宣傳部部長的陸定一曾明確表態説,既然上海的同志知道錯了,應該向作者久鳴道歉,但此事因種種原因被拖延下來。直到1978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人民音樂》雜誌第三期重新發表了這首歌。
1980年1月15日,《光明日報》刊發久鳴給報社的來信和時任北京大學副校長馮定的致歉回信,才澄清事實。從此,全國各大報刊、廣播電視紛紛刊發或播放《跟着共產黨走》,這首歌曲再次風靡全國。
為活躍部隊文化生活,部隊文化部門於1980年3月5日向全軍發出通知,推薦《跟着共產黨走》等12首歌曲,要求各部隊認真教唱。在這之前,部隊文化部門為適應新形勢,在徵得詞作者的同意後,將歌詞中“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改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一致擁護和歡迎。
1981年“七一”前夕,建黨60週年之際,久鳴在《奔流》雜誌上發表一篇短文,其中寫道:“我認為羣眾喜愛這首歌,曲作者個人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敬愛的黨,他在人民羣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當筆者問起久鳴的情況時,沙洪説:“久鳴同志是我的老戰友、老搭檔,他原籍浙江寧波,1918年7月出生在上海,1937年參加革命,後到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在革命戰爭年代,他用自己的筆譜寫了很多革命歌曲,激勵着一代中國革命志士。《跟着共產黨走》這首深沉、激昂、亢進的歌曲是他的代表作,也使他成為山東解放區革命音樂的代表人物。”
“新中國成立後,久鳴同志歷經波折,但一直從事音樂創作和教育工作,後來擔任了河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95年8月因患腦血栓醫治無效逝世,遺體捐獻給了河南省醫學院。”説到這裏,沙洪的眼睛有些濕潤,充滿了對老戰友的深切懷念。
2004年初,沙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他深深地眷戀着沂蒙這塊他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土地,想念他的老區人民,根據生前遺願,他的骨灰一部分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一部分安放在《跟着共產黨走》歌曲的誕生地東高莊村紀念碑亭旁邊山坡下那片茂密的樹林裏。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會的老戰友們,為他敬立“沙洪同志骨灰安放處”紀念碑。
(高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