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演員請就位》沒有李成儒不行?因為他是觀眾的代言人
其實從李成儒加盟《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成為常駐嘉賓開始,他所處的位置就十分微妙。既然這是一個導演和演員互動的節目,4位導演已經可以給演員的表演進行專業的評價和指導,那麼李成儒這個在旁觀察的角色到底是什麼作用?
一開始或許很多觀眾都會覺得,這是節目組看中了李成儒第一季為節目帶來的話題,他的毒舌以及和郭敬明的潛在衝突都是看點,再次把他請來就是為了製造話題的。果不其然,與郭敬明的再度交鋒確實給節目帶來了不少話題。但越看到後面越發現,李成儒的功能不僅僅如此。
前情回顧:導演之間不便起正面衝突,得罪人的話讓李成儒來説
四位導演互相制衡,看起來是個比較全面穩定的權力結構,但事實上作為同一個大體系下的導演,他們説話的時候總要為彼此留些情面,有的時候不能太正面的去互相沖突,這個時候就需要體系之外的李成儒這個角色來説一些導演之間不太好去説的話。也就是四個導演互不得罪,這個罪人讓李成儒來做。
比如此前郭敬明給何昶希S卡的時候,陳凱歌、爾冬升、趙薇心裏未必沒有意見,雖然或多或少也流露出一些情緒表達,但卻都不便説得太嚴厲。這時候就需要李成儒來替他們説出他們想説的話。比如李成儒本沒發表意見,陳凱歌卻故意提到他。明明是自己不樂意,卻説李成儒可能會有意見,這就明顯是在拿李成儒“當槍使”。
之前爾冬升考慮過給陳宥維S卡作為鼓勵,讓他在下個階段擁有選擇權,但被幾位導演給勸住了。尤其是陳凱歌提出S卡應該作為對演員表演的一種評判標準來使用。可郭敬明一意孤行直接給出S卡,並沒給其他人勸他的機會。爾冬升雖然只是笑着表達了這樣的意思,並馬上説是開玩笑,但那到底是不是開玩笑大家心裏也很清楚。所以後來他也配合陳凱歌繼續架橋撥火,讓李成儒別睡着,慫恿他發表意見。
從這一節可以看出李成儒的一個關鍵作用,當導演們出現紛爭又不便直接開撕的時候,就會把李成儒推出來替他們撕,這麼看起來李成儒實際上是當了把工具人,表面上是李成儒和郭敬明互撕,實際上李成儒只是其他三位導演的代言人罷了。當然,李成儒吃虧在表達能力稍稍弱於郭敬明,沒辦法説得那麼天花亂墜,也容易在措辭上被拿住話柄。最後這場互撕以大鵬的和稀泥站隊郭敬明收場,但試想如果是陳凱歌或爾冬升親自來撕,大鵬還會站隊嗎?恐怕是很難收場了。
正片開始:李成儒作為觀眾視角補充表達,避免導演抱團成一言堂
《演員請就位》作為一檔表演類節目,給演員和導演之間搭建了平台。但一場表演不能只有演員和導演,還需要有觀眾。雖然在節目賽制上觀眾也被賦予了一定的投票權,但還是缺乏一個能夠直接在現場參與溝通對話的意見領袖。那麼李成儒就被賦予了這樣的功能。
雖然在節目外李成儒也是一名影視從業人員,但在節目中他並不處於演員或導演任何一方,那麼他就是一名有一定專業素養的觀眾。雖説他説的也未必就能代表觀眾,但是從角色屬性上他扮演的正是觀眾的角色,節目也需要這樣的角色,越看到後面越能體會到這一點。
第四期節目的第一個爆點是陳凱歌懟李成儒。雖然陳凱歌的措辭比較文雅,用了很多比喻和象徵,但大體意思就是李成儒思想保守陳舊,接受不了新事物,結合前因後果來看語氣還是比較重的。其實結合李成儒以往的言論來看,這樣的問題在他身上確實存在,但如果理解了李成儒的定位是觀眾,那又似乎可以理解了——因為觀眾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李成儒説了他沒看過陳凱歌后面的作品(比如《無極》),是因為外界評價。當然能理解陳凱歌憤怒的點在於李成儒看都沒看就直接在心裏給出了評價,這有跟風的成分,這和看了以後不喜歡給差評還是有區別的。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觀眾很多,能夠完全不受口碑影響堅持自己去看再去做判斷的反而是少數。而且節目中趙薇在給演員排練時説《小時代》任何一部她都沒看過,是因為要給她們排戲在飛機上臨時看了20分鐘,恰恰説明導演有時和觀眾也會做同樣的事。
而第四期後面的另一個爆點則是李成儒批評了《誤殺》片段的表演。但四位導演幾乎達成一致地反駁了他(雖然郭敬明表達了對李成儒的認同,但只是認同他一大段話中的一小點)。
李成儒的一大段話總結起來是這個劇本對於一段舞台表演來説太長了,後面他説的演員的其他問題大多也是因為這個前提而產生的(楊志剛的台詞和董思怡哭不到位除外)。而四位導演則堅持表示四位演員能把這麼複雜的一段戲演好很不容易,都選擇性忽略了李成儒對於劇本截取片段太長的質疑。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個劇本是陳凱歌經手改過了的,如果承認劇本存在問題,那就等於在打陳凱歌的臉,其他幾位導演當然輕易不會這樣做。
雖然幾位導演把這個片段誇得天花亂墜,但在最後舉牌選演員時卻都變得沉默了,董思怡、楊志剛、倪虹潔都無人舉牌,只有胡杏兒得到了陳凱歌和郭敬明的舉牌。不少觀眾認為導演的實際選擇恰恰印證了李成儒的話並沒有説錯。
在比賽的第一個階段,因為四位導演並沒有直接參與演員表演的排練中去,所以在評價是不用太多顧及。但到了第二階段,四位導演開始指導演員排練,那麼導演在點評時則要更多地顧及到指導導演的體面,有些話就説不出口了。這個時候李成儒的作用就更得以凸顯,因為他可以不必顧及導演之間的微妙默契,説出他作為觀眾想説的話。
李成儒作為觀眾的代言人,可以打破導演之間因相互制衡而要保持的那種平衡,避免導演抱團變成一言堂。雖然規則並沒賦予他改變比賽結果的權力,但他的意見能夠表達出來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這個節目沒李成儒不行,説的不是李成儒本人到底如何如何重要,而是説必須有一個像他這樣敢於表達的代表來表達區別於導演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