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掙錢多,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日賺208萬”已經成為大眾對明星的普遍印象。
除了唱歌拍戲、商業代言之外,搞副業也是很多明星收入的重要來源。
在名利、權勢、物慾高度集中的娛樂圈,明星的副業可謂是多種多樣。
和過去扎堆開飯店、做LP、成立娛樂公司不同,如今進軍潮牌成為更多流量明星的選擇。
明星做潮牌本無可厚非,但不乏一些明星利用粉絲經濟“割韭菜”,卻不重視產品質量。
最近,鹿晗就陷入了這樣的爭議。
一款車工差勁卻售價1500元的衣服,是這起輿論風波的導火線。
有位博主發視頻吐槽,鹿晗主理的潮牌一件外套售價1500,質量卻很差勁。
做工粗糙,走線不精密,到處是線頭。
該博主有6年服裝設計師的經驗,據她的估算,這件衣服的成本只有60元。
也就是説,這件衣服可以血賺1400元。
隨着話題#鹿晗潮牌遭吐槽#衝上熱-搜第一,網友對鹿晗的“聲討”也甚囂塵上。
面對發酵的輿論,品牌方很快回應表態:任何從官方渠道購買的消費者,均可7天無理由退換。
品牌方的態度還算誠懇,所以輿論逐步控制往正面的方向發展。
然而,鹿晗本人的回應,讓局面反轉了。
他在海外社交平台上連發兩條動態:“還是鍵盤俠好當,哈哈哈”,“鍵盤俠,好羨慕你們,真厲害”。
文案均與“鍵盤俠”有關,疑似回應網友對他所主理潮牌的吐槽。
一石激起千層浪。
網友們紛紛表達不滿:“你衣服質量不好,別人還不能説了?”、“沒有明星的錢好賺”、”為什麼不敢發在微-博上”......
除了國內網友吐槽之外,外網也淪陷了,鹿晗海外社交平台的評論區清一色的吐槽聲。
潮牌打上明星標籤就能賣出更高價格,無可厚非。
只要不違法,消費者可以接受適度的溢價,但離譜的“天價”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那麼,究竟是誰在助推明星潮牌“割韭菜”的現象?
鹿晗事件,不免讓人想起2個月前引發口誅筆伐的歐陽娜娜。
去年年底,歐陽娜娜自創品牌nabi推出的產品,因定價太高而被質疑利用明星光環“割韭菜”。
nabi牌產品有多貴?
拿浴袍和睡衣來説,標價988元(還不包郵)。
還有兩雙襪子168元,一副眼罩148元,一條圍巾388元......價格令人倒吸口冷氣。
然而這些高價產品,被扒出使用的布料很廉價。
有業內人士稱,這件浴袍的成本價在50元。
即便加上包裝設計、品牌授權等因素,市場價最高也不超過300元。
但是nabi牌卻定價在988元,很多網友吐槽是在“割韭菜”。
歐陽娜娜曾宣稱花了三年的時間來搞潮牌,然而“三年磨一劍”的成品卻這麼拉垮。
巧合的是,吐槽鹿晗潮牌的博主也曾測評過歐陽娜娜的浴袍,估算成本只有85元。
憑藉《蒼蘭訣》一夜爆火的王鶴棣,也因為自創潮牌被嘲諷急着“割韭菜”。
他不僅在直播間親自帶貨,還邀請明星好友幫忙宣傳。
有歐陽娜娜“天價”浴袍在前,大家最關注的還是價格。
當時,針織帽定價366元,最便宜的連帽衞衣666元,衞褲價格在500左右,鞋子普遍要1000+。
想要湊齊一身王鶴棣同款穿搭,至少要2000塊。
這個價格,實力勸退一大波月薪三千的打工人。
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如果真的物有所值,那也是能咬咬牙入手。
但看這些產品基本上長一個樣,只有顏色和價格有區別。
唯一的設計,就是品牌的logo刺繡了。
值得一提的是,想要擁有偶像同款,光有錢沒有運氣也是白搭。
因為購買方式是抽籤,王鶴棣解釋之所以這樣設置,是希望粉絲理性消費。
然而首輪賣了500單後,品牌方又宣佈開放購買名額。
據悉,王鶴棣是在去年8月底《蒼蘭訣》收官一個月後註冊個人潮牌的。
也就是説,從走紅到賣貨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
這個火速賣貨,定價還貴的操作,引起很多網友的吐槽,不少粉絲還脱粉了。
實際上,在他們之前,也有很多翻車的例子。
吳某凡被全網封殺前,曾在2018年推出個人首飾品牌。
一條大金鍊賣兩萬,比某奢侈品同款式項鍊高出好幾倍。
耳釘是店裏最便宜的,但最低也要580。
關鍵主打的兩款項鍊,材質是合成寶石+925銀。
據悉,925純銀的參考價格在3.5~4元每克,國內生產的合成寶石一般每公斤就幾百塊。
有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士爆料,項鍊成本就208,純純“割韭菜”。
選秀節目出來的黃明昊,在2020年也推出個人潮牌。
他表示初心不是賺錢,而是做國潮產品,讓更多人來體驗。
但定價時還是上千元,一件印着簡單字母的長袖T恤,都賣到了669元。
頗為諷刺的是,不到兩年該品牌就關閉線上門店,之前上千元的服裝降價到百元。
明星潮牌翻車不斷,為何割韭菜屢屢成功?
明星潮牌翻車的現象,出了好多回了。
為什麼後來者還是敢定這麼高的價格,做冤大頭的粉絲不斷為偶像買單?
一是,內娛對明星的寬容度太高了。
之前,吉克雋逸讓大家對藝人寬容點的發言,讓很多網友感到憤怒。
她的一番“賣慘”顯得十分矯情:
“做藝人很難,要漂亮還要吃不胖,要有專業能力還要扛住壓力。”
與之相對的卻是她私底下曬出的奢華生活,着實諷刺。
要説對明星,內娛那可是寬容太多了。
如今的內娛,從業的門檻是越來越低了,借用章子怡的名言,那就是:
“難道演員是一個最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來這裏分一杯羹!”
明星的專業素養,也是越來越欠缺。
“絕望的文盲”的現象無處不在,藝人們鬧出的“文化笑話”一個比一個離譜。
拙劣、油膩、木頭般的演技氾濫成風,各種假唱亂唱層出不窮。
這是一個明星藝人不需要職業素養,也能火的時代。
因為即使是演得再爛,唱得再差,字再不會寫,依然會有粉絲為他們衝鋒陷陣。
道德作風有問題的,避一避風頭後還能以別的方式復出。
好比“你是我唯一的姐”的創始人丁澤仁,被站姐爆料私生活混亂的他,最近就在杜華安排的直播裏試水復出了。
內娛的寬容讓當明星這件事變得很容易,遇到醜聞有公關出面善後,業務能力不行有粉絲無條件的維護。
二是,內娛明星身價越來越高了,連帶着追星成本也高了。
這些年,因為資本的強捧和粉絲的追捧,很多明星的身價水漲船高,收入動輒上千萬。
明星身價一漲,連帶着粉絲的追星成本也高了,甚至到了離譜的程度。
比如前面提到的秀人丁澤仁,據傳有個站姐給他前後砸了不少錢。
結果他不僅不好好搞業務,還很心安理得地花站姐的錢,最後站姐脱粉還揚言要報警抓站姐。
明星的演唱會票價動不動就幾千塊,連音樂節的價格也跟着水漲船高。
相比之下,泰國和韓國的追星性價比就高很多。
如果是在泰國,一萬五就可以與泰國明星零距離同遊。
除了合影的基本福利之外,還可以和明星一起吃飯,玩遊戲,遊艇約會。
如果是在韓國,見一次李鍾碩也只要55000韓元,折算成人民幣只要300元。
不僅能見李鍾碩本人,還能免費拿到周邊,他站在門口親自發的那種。
並不是説泰娛和韓娛這種藝人服務就是完全對的。
只是藝人在泰娛和韓娛就是一份職業,和粉絲之間完全是平等的關係。
而內娛,明星則是高高在上,粉絲把偶像當作“神”一樣。
三是,內娛追星文化越來越畸形。
以前的追星,好比1993年趙麗蓉和蔡明、郭達表演的小品《追星族》。
蔡明飾演的追星女孩,狂熱到天王開車經過時濺了自己一身泥點子也幸福。
如今在內娛,這種追星熱不僅沒有退,反倒是燒得更糊塗。
應援、P圖、控評、撕×,一應俱全,飯圈文化可以説是越來越畸形。
而為了維護偶像的事業,粉絲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為了割更多韭菜,後援會和一些大粉會聯合起來,用話術pua粉絲掏錢。
“一根口紅的錢都不捨得出,也好意思説愛他?”
“他這麼努力,粉絲怎麼能拖後腿?”
“他什麼背景都沒有,只有我們了。”
在長期的pua下,粉絲投入越來越多的真金白銀和時間精力,陷入了盲目的自我感動中。
更有甚者做出違法行為,為了衝專輯銷量去組織粉絲借貸。
他們利用空洞的話術、注水的數據、集資換來的銷量,營造出某某明星風評很好、人氣第一的假象。
這種假象為的是掩蓋實力不足的真相,一羣蒙着眼的人在一戳即破的泡泡裏狂歡。
內娛一些明星,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
如今,娛樂圈套路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潮牌生意已經成為粉絲經濟的一部分。
與演戲、唱歌等本職工作相比,做潮牌無疑更輕鬆、更簡單,賺得也更多。
既能賺錢又能博粉絲眼球,何樂而不為?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明星,在主業混得風生水起時,也同時參與着潮牌生意。
當然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明星潮牌,也不是説,要抵制明星做潮牌這件事。
但放眼望去,認真做潮牌的明星還是太少了。
而且很多都是衝着割韭菜去的,“吃相”難看,物不匹價。
隔行如隔山,既然要做潮牌,那就要拿出做潮牌的專業態度。
明星潮牌依賴明星本人的形象和知名度,如若不好好經營,不僅讓粉絲寒心,也毀了自己的口碑和路人緣。
而這種枉顧質量,急於撈錢,短期套現的行為,對於一個明星來説是極為短視的。
這樣的行為,只會直接導致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因為他損耗的不僅僅是外在的路人緣,更是在撲倒自己內在的作為藝人的“信仰”。
如此潮牌,也可能成為終身的嘲牌。
如此偶像,還能發光嗎?
青石電影 | 梅理卿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