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王的棋局》:才華是闖天下的最佳武器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娛樂

  《女王的棋局》所要探討的,是天才的成長和背後的代價。

  --------------

  “史上最佳神劇”“此生必看”……極高的讚譽湧向10月底開播的網飛新劇《女王的棋局》(《Queen’s Gambit》)。上架半個多月,豆瓣已有8萬多觀眾為其評分,目前分數高達9.2。

  《女王的棋局》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的同名小説,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一個國際象棋天才少女的成長故事。有人稱之為“年度爽劇”,一個被扔在孤兒院的小女孩,機緣巧合跟老校工學會了國際象棋,從此邁入開掛人生,一路打怪升級,所向披靡。

  以“瑪麗蘇爽劇”來概括此劇,將成功歸於天賦稟異,未免太過狹隘了。《女王的棋局》所要探討的,其實是天才的成長和背後代價。貝斯·哈蒙一出場就帶着陰鬱底色。母親藉車禍自殺,她被送入了孤兒院。生活刻板單一,哈蒙開始對孤兒院分發的鎮定劑上癮。所幸這時她遇上了會國際象棋的老校工薩貝,並展現出棋藝上的驚人天賦。陰鬱的生活撕開了一個小口,哈蒙迎着這絲亮光奮力向前奔跑起來。

  然而,想闖入國際象棋這個男性掌控的世界,並不容易。老校工一開始是拒絕的,“女孩子們不會下棋”。俱樂部的人盛讚哈蒙的棋藝,給了她一個“驚喜”——洋娃娃,哈懞直接將她扔進了垃圾桶。包括參加比賽,也是要被輕視的:沒有女子組。

  一無所有的孤女用什麼來反擊?贏。哈蒙對贏棋有狂熱追求,她橫衝直撞,下手狠穩準,即便對手舉手求和也決不妥協。才華是闖天下的最佳武器,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收穫了同業的尊敬。當哈蒙拿下全美冠軍時,誰還敢用性別去限制她前進的步伐?

  “天才加激情,一心一意搞事業!”觀眾們拍手叫好。身為平凡人的我們,對天才是無比豔羨的。比如哈蒙,她可以在不眠的夜晚盯着天花板,在腦子裏自布棋局;她無時無刻隨手就能抓起棋書,痴迷地讀下去;她從不怯場,無論對手名聲多響,局勢都盡在掌握。甚至當領養家庭遭遇變故,哈蒙也可以用天才本領去解決經濟危機——參賽贏獎金。這些看似輕鬆的場景,讓人忽視了天才一路狂奔時所揹負的代價。

  其實老校工一早就有告誡:“凡事一體兩面,你是個天才,但天才要付出代價,你要小心,你心裏有太多憤怒了。”朋友們也勸告她,下棋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哈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勝利掩蓋了她的孤僻固執和衝動自大,鎮定劑讓她逃避了自我審視。

  “你的人生會有平步青雲的時候,但這會持續多久呢?”養母的猝然離世和麪對高手的挫敗雙管齊下時,哈蒙跌入了黑暗。她沉迷於抽煙酗酒,對鎮定劑越發上癮,然後切斷了自己和外界、和國際象棋的所有聯繫。

  命運安排喬琳,哈蒙在孤兒院時的好友,適時出現。她告誡哈蒙別再給自己挖坑,説服她一起參加老校工的追悼會,拿出自己的積蓄贊助哈蒙去蘇聯參賽。“我不是守護天使,不是來拯救你的,我自身都難保呢。我出現是因為你需要我的陪伴,這是家人要做的事情”。

  並不只有一個喬琳。在天才少女的成長過程裏,她和身後的普通人其實一直是互相成就的。老校工領她入門,她成為老校工心中念念不忘的驕傲;養母是她的最佳拍檔和經紀人,她幫助養母走出困境,享受人生快樂。還有她的男朋友們,大家互相切磋棋藝,一起磕磕碰碰走過人生不同階段。

  那麼多人長期的關注和愛護,讓哈蒙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軌。她戒酒了,擺脱了對鎮靜劑的依賴。最後一集裏,與世界第一高手博戈夫的對決拍得驚心動魄。但當哈蒙完整地回憶起母親車禍那一幕時,我們就知道贏是必然的。成敗、愛恨、孤獨和温暖,哈蒙在人生的各種歷練中治癒了童年陰影帶來的傷痛,與自己和解了。

  結尾處,贏了棋的女王走在蘇聯街頭,走進一羣下國際象棋的老人中,笑着坐下説:“我們來下棋吧。”

  這温柔真誠的笑容,讓我們想起片名《Queen’s Gambit》其實是一個國際象棋術語“後翼棄兵”,是捨棄王后側翼的兵來換取優勢的開局法。也讓我們回想起養母和哈蒙的那段對話。“知識並不是絕對重要的。”“那什麼才是重要的?”“生活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