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評論員 熊苗
最近,有兩位北大教授先後上了熱搜。一位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丁延慶,因為吐槽女兒“成績和倒數第二名有很大差距”上了熱搜;還有一位就是北大助理教授韋東奕,他拿着三個饅頭和礦泉水的形象,與身上的數學大神光環形成反差,從學術圈火到了全網。
1991年出生的韋東奕,高中就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保送北大後在數學領域屢獲殊榮,被稱為陳景潤接班人、幾十年難得一遇的數學天才,網友親切地稱他為“韋神”。韋東奕超然物外的形象氣質,滿足了人們對於“掃地僧”的想象:隱世高人,醉心所學,純粹、專注,不為物質所困,不為外界所擾。身不能至,心嚮往之,大概就是網友們膜拜“韋神”的原因了。
而天才之所以被稱為天才,就是因為這種人才是極為稀有的。結合韋東奕和丁延慶女兒的故事來看,也很有啓發性。韋東奕的父母都是山東建築大學的教授,父親是數學教授,他從小就對數學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北大副教授丁延慶6歲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妻子也畢業於北大,卻因為“女兒在‘學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無奈”。可見,每個人的學習資質都有獨特性,天才不常有。
但故事不能只看開頭,也不能只讀片段。韋東奕的母親在接受採訪時曾説,他從喜歡數學到今天獲獎,都是順其自然的結果,他其實是個很平凡的孩子,學習和生活上都有很多弱項,比如語文和英語科目較弱。丁延慶在讓女兒強制學習補課一段時間後,決定放棄高壓強制,希望孩子能發現其他方面的優勢,成為有用之才。這兩個完整的教育故事其實是殊途同歸的:韋東奕天賦早彰,父母順從他的天賦,沒有強迫他門門都強;丁延慶決定去發現、挖掘孩子的優勢,以因材施教、另闢蹊徑實現價值。
像韋東奕這樣天賦異稟的“大神”,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但天才也不僅僅是依靠天賦,後天的純粹和專注同樣重要。天賦不可複製,資質各有所長,但“擇一事,終一生”的專注,卻是任何人都能復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