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回應立雕像:黨校姓黨怎能“有綠無紅” 2015.8.31日
[今日最大聲]“大陸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不是為了給共產黨記功,而是要紀念全民族的那場偉大勝利。這個時候突出全民族的整體性,比分辨70年前的黨派功過要重要得多。因此大陸官方從不在這期間主動觸及國共爭議,大陸邀請連戰及國軍抗戰老兵出席閲兵式,也是一個積極姿態。”
“連戰先生來大陸參加抗戰勝利紀念活動都受到島內綠營的嘲弄,國民黨也有一些人不敢支持。郝柏村對大陸放炮依據的是同一個輿論環境。他這樣説話或許在台灣很安全,與連戰先生相比,他實際上怯懦得多。”
——《環球時報》社評《與連戰比,郝柏村更像怯懦者》。
一、“國家 GDP 連年快速增長,你的收入實際上漲了多少?比起其他人,你的經濟地位實際上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得找到一套合適的收入衡量標準。社會學家宋曦和謝宇指出,相對於工資水平,住房面積可以更好地衡量中國近幾十年來收入分配的變遷。通過對全國性家庭調查數據的分析,他們發現,政治背景(如干部身份)對家庭住房面積的影響不斷減小,而市場化因素(如教育經歷)越來越能決定你是否能住上大房子。 ”
——政見網文章《比起工資,房子才是衡量你經濟地位的更可靠指標》。
二、“不少學員反映説,黨校姓黨,中央黨校校園‘有綠而無紅’,缺少體現黨校特質的東西。這次增設雕塑,就是要為校園增加紅色實體元素,使校園‘又綠又紅’、‘綠中有紅’,集中展示‘黨校姓黨’的內涵。”
——據人民網,中央黨校回應立雕像:黨校姓黨怎能“有綠無紅”。
三、“十多年前,我要做一個節目,在上網查資料時發現了這個遊戲。當時我就覺得如果找一批人,在屏幕上打軍事對抗,我在大屏幕前講解軍事知識,這個主意非常好,至少肯定年輕人願意看。”「 hi,看“今日最大聲”,請上“新聞閣”哦,域名www.xinwenge.net 」
——張召忠在接受採訪時説,他對紅警裏的潛艇也有非常深的感情,但讓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蘇聯的核彈“嘭的一下,毀了一大片地方”。
四、“這塊樺樹木是1953年爸爸媽媽第一次去哈爾濱瞻仰爺爺時,當地的老戰士給他們的。樺樹是東北的物種,當年包括我爺爺在內的抗聯戰士就是吃着這些戰鬥的。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紀念,因此格外珍貴。它是我家的傳家寶,我媽媽有時會把它拿出來,嚼一嚼掉下的樺樹皮。”
——抗日名將楊靖宇之孫馬繼民接收《法制晚報》採訪時説。
五、“剛到的時候每天都有狗死亡,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受感染,不少狗得了狗瘟,加上被領養的,園內如今只剩下400多隻。”
——早前引起社會關注的廣西玉林狗節,不少愛狗人士以贖買方式救出大量狗,並運到江蘇高郵的狗舍照料。媒體追蹤發現,原收容1800只玉林狗的狗舍如今僅剩400多隻狗。負責照料“玉林狗”的義工這樣説。
六、“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一個善思的民族。自商周直至清代,雖有王朝更替,但國家沒有亡、文化沒有斷。然而,近代以來,受歐風美雨的影響,我們似乎逐漸失去了自己文化的主導權、話語權,或照貓畫虎式地‘照着講’,或承襲衣缽式地‘接着講’。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我們必須超越‘照着講’‘接着講’,理直氣壯、自作主宰地‘自己講’‘講自己’。”
——《人民日報》刊文《中華文化要“自己講”“講自己”》。
七、“我通過私下打聽獲得新聞素材,主觀判斷,撰寫報道。我不應在敏感時候發表對市場有重大負面影響的報道,給國家和股民帶來這麼大損失。我很後悔。”
——《財經》記者王曉璐在央視新聞中説。
八、“上公廁的時候,一坐下去發現馬桶圈温乎乎的,那種感覺糟透了。”
——專欄作者@押沙龍
九、“在電視台做解説和新聞播報工作的收入,其實業內人心裏都有譜。我想説的是,央視在各類媒體平台中肯定是不錯的,滿足一個人的生活肯定沒有問題,但我現在有了家庭,有老人、有妻子,很快又要有孩子,家庭給我經濟上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
——CCTV體育頻道解説員申方劍跳槽加盟PPTV,據傳申方劍年薪將超400萬人民幣。在接受採訪時,申方劍這樣説。
十、“你們要有什麼評論,跟我毫不相干。多看幾遍吧,真的,而不是要去想這個電影是什麼電影,根本不需要。坐在那看,就看吧,不要判斷,不要用經驗判斷,不需要,就是去看,而不是去想這個電影是什麼電影。”
——導演侯孝賢在談到電影《刺客聶隱娘》時説:“有一件事非常重要,我們一定可以堅持我們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