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紅全靠親哥,演15部戲仍無演技,瑪麗蘇王子楊志剛被誤解的半生
01孤傲
楊志剛是高傲的。
這一點從他在第一次回應有關《演員請就位》的爭議時就能看出來。
''綜藝節目對我來説就是遊戲何苦太認真,何苦為難自己。''
字裏行間,充斥着對於綜藝節目的不在意、不認真。
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也引來了許多網友的反感。因為這種態度不僅不尊重節目組和觀眾,而且還對他的搭檔不公平。
正如某網友所説的:
''潛台詞:我這種咖位是去救場的,就是為了娛樂為了玩,根本沒當回事。''
但楊志剛的這種''遊戲態度''有惡意嗎?
恐怕,並沒有。
在他看來,參加這檔綜藝節目,定位始終都在於''陰差陽錯的去救了個場''。
而且,這種對於綜藝輕視的態度,根本上源自於自己在演技上的自信和高傲。
可能在他看來,作為一個演員,真正的戰場、真正表現演技的地方,是在劇組,而不是在節目上。
之所這麼説,是有跡可循的。
作為一個演員,楊志剛的起點,並不算低,起步速度,也並不慢。
也許現在看來,楊志剛的成功離不開他哥哥的力捧。
但事實上,早在楊志剛大二的時候,他就在章家瑞導演的電影《婼瑪的十七歲》中飾演男一號,一頭長髮,各種耍酷。
大三的時候,又與劉鑑、李幼斌合作主演電視劇《江塘集中營》,在劇中出演國民黨混編三十九師警衞連副連長馬金龍。
其中,電影《婼瑪的十七歲》在國內外斬獲了多個獎項,楊志剛作為男主跟着劇組走了好幾個國際電影節的紅地毯。
這對於楊志剛來説,是莫大的肯定和成績。
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我是班裏第一個拍戲、第一個演男主角的人''。楊志剛説這話的時候,神采飛揚,眼裏掩蓋不住的得意。
以至於在畢業後三年,他寧願無戲可拍,也不願意去哥哥郭靖宇的電視劇出演小角色。
那為什麼説楊志剛是孤傲的呢?
那是因為楊志剛的這種高傲並不是他有意為之,並不是他要樹立這種高冷的人設,也並不是他就瞧不起周圍的人。
早在楊志剛讀藝校或者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當週圍的同學都各種娛樂活動各種消遣時,楊志剛卻拿着《紅樓夢》或者唐詩宋詞,往返於食堂、圖書館和宿舍。
這是楊志剛''孤獨''的一面。
這種''孤獨感''還體現在楊志剛的接人待物上。
楊志剛曾説,在和楊紫合作《大秧歌》期間,楊紫為了和同為主演的楊志剛打好關係,在沒有戲份的時候,主動和楊志剛''套近乎'',圍着楊志剛熱熱鬧鬧説了一大推,只換來楊志剛的一句''你好''。
使得楊紫一度懷疑自己哪裏得罪了楊志剛,讓楊志剛對自己產生了很大的意見。
所以説,楊志剛的這種高傲和孤獨,對於周圍的人來説並沒有沒有惡意,這只是因為他沉浸與自己的專業和世界當中,自信於自己的專業和能力。
而且,他也確實有這種孤傲和自信的資本。
作為半路轉學表演的他,一開始在藝校學的是古典舞。
在學舞期間,曾兩次參加春晚的演出;後來參加央視一套《舞出我人生》,還拿到了亞軍。
作為演員的他,其抗劇能力也是一流,豆瓣曾經統計過一份名單——線上男女演員扛劇能力排名TOP10。
在這份榜單中,楊志剛力壓楊冪、陳喬恩、靳東等熱門影星,以5部作品入圍,每部收視均破1,收視破1率100%的成績,位列第二,僅次於收視女王孫儷。
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對於楊志剛來説,參加一檔節目,只是遊戲了。
02自知
楊志剛高傲的同時,也挺有自知。
2015年12月份,楊志剛再一次錄製《非常靜距離》。節目的一開始,楊志剛就被問了三個他身上最受質疑或者最具爭議的問題。
一、台詞功力差,語速慢,説台詞就像背課文。
二、拍攝的作品,無論動作、表情,都大同小異,新意不夠。
三、依靠哥哥走紅,從男配晉升男一號,全是因為裙帶關係。
可以説,這是低調的楊志剛身上,最具話題度的問題,也是他絕對無法迴避的問題。
如果其他人面對觀眾對自己的質疑,可能大部人選擇的都是謙遜的認錯、態度誠懇地接受批評。
可楊志剛並沒有簡單地這麼做。
在節目中的他,表面説上説的雲淡風輕,但針對節目組蒐集到的質疑,他清楚地知道這些問題是從哪部劇、哪些角色開始的。
比如針對他台詞的質疑,楊志剛清楚這是從《勇敢的心》開始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從不看自己拍的電視劇的他,特意找來《勇敢的心》看了一遍,看完之後果然''覺得觀眾説的是對的''。
但為何他沒有去做出改變呢?
有兩個原因。
一是楊志剛覺得自己生活中就是如此,而自己飾演的角色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印記,在影視劇中説台詞慢並不是他的有意而為之。
二是他曾經也為此苦惱過,但當他去請教他的老師齊士龍時,他的老師説道:
''你的台詞已經形成了自己風格,你的電視都不用看,只要聽聲音就知道是你,這是多麼鮮明的特色。現在這麼多演員,最重的是每個演員要有自己身上獨特的特點和魅力。你這台詞,就是你的魅力之一。''
這給了楊志剛莫大的鼓舞。所以現在觀眾對於他台詞的質疑,被他看成了他身上最獨特的一部分。
這不是他的缺點,是他的特點。
而對於第二個質疑,楊志剛覺得,既然我是靠哥哥走紅的,那麼這個鍋得哥哥來背。
之所以所有他的表演看起來都大同小異,是因為哥哥給他的角色,本質上就是一樣的。都是小年輕、都是伶牙俐齒、也基本都是古裝劇或者年代劇。
這類的角色,都有着差不多的特質。
至於觀眾説他是靠''裙帶關係''才能夠演男一號,楊志剛很坦誠地承認:
''一定得承認,如果沒有哥哥,我可能不會在演繹的道路上這麼順利。''
他並不否認哥哥郭靖宇對於他的照顧,這在他看來,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他也並沒有因為有着哥哥這層關係就躺在温柔鄉中不思進取。
相反的,他覺得他和哥哥的這種關係,是相互扶持、共同進步的。
''雖然一開始是哥哥帶着我演戲,但最近是我帶着他演戲。''
他以《大秧歌》為例。
一開始郭靖宇並不是這部電視劇的導演,是項目出品方先找到楊志剛,邀請他出演劇中的男主角。
楊志剛找來哥哥商量,這部劇是否值得出演。
結果郭靖宇一看劇本,十分感興趣,立馬在劇本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並將更改後的劇本發給了項目方。
這一改,就引起了項目方的興趣,順勢邀請郭靖宇執導《大秧歌》。
楊志剛的另一部代表作《火藍刀鋒》也是如此。
先有弟弟楊志剛,後有哥哥郭靖宇。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楊志剛依靠着郭靖宇的''裙帶關係''出演男一號。
楊志剛對待爭議的這種態度是很難能可貴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他面對《演員請就位》的爭議,在第二次回應時,能夠立馬謙遜很多。
03哥哥
楊志剛的這種孤傲也跟哥哥密切相關。
楊志剛在節目中曾經用''自戀''和''自卑''兩個矛盾的詞來形容自己。
''自戀''源自於自己的事業、愛情和家庭的順風順水,走到哪裏都有粉絲相隨,有個相愛的妻子,還有個可愛的兒子。
''自卑''則來自於身邊優秀的哥哥郭靖宇。
對於楊志剛來説,既是編劇又是導演的郭靖宇,開朗優秀、事業成功、親朋無數,這讓楊志剛覺得郭靖宇就是他面前的一座大山,自己那些引以為傲的成就,在他面前都算不上什麼。
而造成這一矛盾現象的原因,在於楊志剛敏感、內向的性格。
楊志剛又名郭小四,因為在他上面,還有三個姓郭的哥哥,他則被過繼到舅舅家,隨母姓。
四兄弟同父同母不同姓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楊志剛母親身體不好,生楊志剛的時候身體進一步惡化,父親為了紀念偉大的母親,便讓楊志剛隨母姓。
二是當時楊志剛的外婆説,既然已經隨了母姓,就乾脆過繼給他二舅,剛好楊志剛的舅舅特別想要一個男孩。
當然,第三個原因,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楊志剛屬於計劃外生育,違反了當時的政策上不了户口,所以才隨了舅舅的姓。
縱然有很多的原因,但年幼的楊志剛依舊不能明白,為什麼自己明明姓楊,卻要被周圍的人叫郭小四,不明白為什麼四兄弟偏偏是自己被送走。
這些問題長年累月地埋藏在楊志剛的心裏,得不到答案,使得楊志剛的內心變得十分敏感和內向。
當然,郭靖宇明白弟弟楊志剛的敏感,所以才會不留餘力地去幫助楊志剛,這種幫助,不僅僅體現在不斷地捧楊志剛,更體現在楊志剛的一生當中。
用楊志剛的話來説,就是''重大決定都有哥哥郭靖宇的身影''。
比如在楊志剛很小的時候就安排他去河北藝校學習舞蹈,在楊志剛藝校畢業後又鼓勵他報考北京電影學院,並針對楊志剛的優勢,告訴楊志剛:
''如果他們讓你做小品你就跳舞。''
事實證明,這招很靈,楊志剛在北電的二試三試中,基本沒説什麼台詞,靠着優異的形體表演,順利通過考試。
在楊志剛大二就主演名作飄飄然後,力勸楊志剛從小角色做起。
''少年得志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如果你能從最小的角色演起,有一天取得成績的時候,你才會明白幸福是什麼。''
當然,郭靖宇對於楊志剛最大的幫助,在大家看來,還是源源不斷地提供強大的資源,讓楊志剛紮實地成長。
所以説,哥哥對於楊志剛來説,既讓他自戀,又讓他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