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鄉文學》雜誌選稿平台第280期
欣賞影視尤其戲曲是需要一些人生閲歷和專業常識的,否則會鬧出笑話。
我六歲那年,第一次看木偶電影《半夜雞叫》,是晚飯後讓大人揹着,去村小學校園看的。在這之前,父母曾帶我看過一些黑白片,我一直以為電影裏都是真人真事,不用問,這次也是這樣認為的。可是一開演立刻感覺很不適應,在去的路上,大人們都議論,説今晚演的是木偶片。“木偶”是啥意思?我聽得迷迷糊糊,努力地理解也搞不清是啥東西。所以當大白幕布上出現了一些大頭小身子,像人又不像人的一些“活物”晃來晃去的時候,心裏很彆扭。演到周扒皮鑽進雞窩子裏時,大人們都哈哈大笑,我受到感染也跟着笑,其實並不知道是咋回事。當然了,對整個故事情節我更模糊不清。回家的路上趴在大人背上,很快就睡着了,以後也沒留下什麼印象。
後來直到十歲左右,除了看黑白電影《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新聞簡報》,還有幾部朝鮮越南電影外,留下很深印象的就是現代京劇了,那時叫“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都是帶彩的,至於有哪幾部樣板戲,童年的我根本不知道,也不關心。但因為“現代樣板戲”電影看的遍數太多了,一些村子還請了專業演員指導排練,並且互相交流演出,人們也都學唱樣板戲。這種氛圍也影響到了我們這些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只是,我們畢竟太小,本來對電影故事就一知半解,更不知道戲曲道具的象徵意義,也不理解戲中人物念唱獨白是在表達內心活動。所以,小孩的許多理解就蠻有意思,還有一些小孩的“評論”也讓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看京劇《紅燈記》,總覺得裏面的天怎麼老陰沉沉,黑乎乎的呀,就沒見有好天的時候,只在柏山游擊隊打死了鬼子,往山裏撤退的時候,天才晴了一會兒。日本憲兵隊長鳩山宴請(實際是誘捕)地下黨李玉和,送請帖的人説”酒席宴上有的是酒,夠他喝的。”我馬上猜,宴席一定很豐盛,鬼子搶了中國那麼多好東西,能不山珍海味大吃大喝嗎?誰知,李玉和到了宴會上,不但沒個出來迎接的,冷冷清清,桌上就一點水果和兩隻小酒杯,別説雞鴨魚肉,連個青菜都沒有啊!我就忿忿地想,這日本鬼也太不懂事,太摳門,太拿人不當人了。
《沙家浜》裏“堅持”那一場,新四軍傷病員們聽見鎮上傳來槍響,開始都緊張,伏在葦蕩裏,握着槍大氣不敢出,靜了一會兒,可能覺得沒事了,膽兒就大了,指導員郭建光還大聲唱起來,而且一唱就是老半天。我邊看邊替他捏把汗,你這麼大聲,就不怕把敵人引過來嗎?這麼粗心!
《智取威虎山》,楊子榮扮成土匪打進匪巢,準備來個裏應外合消滅座山雕,可楊子榮剛一進座山雕的洞窟,就高聲唱開了,説自己“雖然是隻身把龍潭虎穴闖,千百萬階級弟兄猶如在身旁。任憑那座山雕兇焰萬丈,為人民戰惡魔我志壯力強。”那悍匪耳朵又不聾,聽見這話,還不立馬把他抓起來嗎?可是土匪們愣是沒聽見,我的疑惑與擔憂還沒消除,幸虧楊子榮獻給了座山雕聯絡圖,騙取了土匪信任,還給他一個官兒做。老楊端着酒碗,沒等喝,又開始話裏有話地唱起來,也不怕土匪疑心。後來在“計送情報”和“會師百雞宴”那兩場,幾乎把心裏的秘密都透露了,什麼“這情報,送不出,誤戰機,毀大計,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還有“我已經將信號遍山點燃”“盼只盼同志們即刻出現”等等,把他和參謀長少劍波制定的作戰方案全説出來啦,説完了還哈哈大笑。我心説,我的天!你就不能少唱幾句?聲音低點兒也行啊。幸虧匪徒們老愛嚷嚷,淨顧喝酒了,要不然準出大麻煩。本來,楊子榮奔向威虎山,一路上,只聽馬叫,不見馬跑,我就納悶,他就拿根馬鞭,指東點西的,那馬在哪兒呢?是不是藏在大樹後面了?也不能一面不露啊!一會兒又聽見虎吼,這會雖未見老虎,但能理解,老虎不能太近,要不就來不及開槍了。再説,楊子榮是神槍手,哪能等老虎竄過來呢,肯定老遠就把老虎打死了,所以看不見老虎。這樣一琢磨,也就想通了。
小時候看電影,就是去看熱鬧,而且主要看自己人和敵人戰鬥,最後打敗敵人,取得勝利。可戰鬥場面一般都是在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這讓我們等得很不耐煩,有時生氣地想:誰稀罕聽他們唱,唱起來沒完沒了,一句唱半天。這樣無奈地想的時候,電影也就要結束了,這時鑼鼓密集,鏗鏘有力,知道我們就要和敵人開戰了,孩子們興致立馬高漲起來,趕緊往觀眾前頭擠,伸長脖子,又興奮又緊張。一晚上等的就是這一刻!一邊津津有味地看,希望這樣的情節能多演一會,卻又希望快點把敵人打死,別讓他們傷着自己人。然而敵人也不是都那麼容易被消滅的(那顯不出我們厲害),小兵小卒,幾槍或者幾刀就能解決,或吆喝一聲“繳槍不殺!”就舉手投降了,難辦的是壞蛋頭子,比如《紅燈記》裏那個罪大惡極的鳩山,等到鬼子小兵都打死了,叛徒王連舉也被擊斃了,他才最後出場,游擊隊裏最有本領的“磨刀師傅”費了好大勁,才用刀從背後把他攮死。這時,我又發現“漏洞”了,眼瞅着那刀不是從後背中間扎進去的,而是從鳩山右胳膊窩裏插進入的,捅胳膊窩就能殺死敵人嗎?我心裏質疑,問了幾個“明白”人,人家都笑而不答。還有,《智取威虎山》裏,楊子榮徒手與座山雕格鬥,怎麼那麼巧,座山雕出來了,楊子榮手槍就沒子彈了!早先也沒見他開幾槍啊!真讓人着急!多虧楊子榮武功好,座山雕又在百雞宴上喝多了。就這樣,兩人還搏鬥了好一陣子,可見座山雕這土匪頭子也不簡單!我當時着急地想,其他戰士哪裏去了?趕緊過來呀!來一個也好,來一個槍法好的(自己人槍法都很準),照着座山雕“啪”地一槍,不就把他撂倒了嗎!嗨,真讓人操心!
比起戰鬥片,反映建國後階級鬥爭的戲劇片看得有些勉強。京劇《海港》看過一兩回就不想再看了。畫面背景有艘大貨輪,這麼大的海船從沒見過,如果能在大海里遊遊,看着肯定有些意思,可從頭到尾,沒見船動一動,泄氣!主角方海珍的唱腔拐彎太多,很難學,階級敵人隱蔽得又太深,很少露面,激烈情節基本感覺不到,通片感覺就是教育想換工作的年輕人小韓。唉,乏味!《龍江頌》比《海港》好些,裏面有蘆葦,麥田,水面和小船,與家鄉景緻頗像,加上女主角江水英很温柔,還會關心人,感覺親切。不過,雖説改名換姓的“階級敵人王國忠”,最後被揭露出來,但戲份太少,還是不夠刺激。
看舞劇電影《紅色娘子軍》,我們當然看不懂舞蹈,就更覺沉悶冗長,好在裏面有戰鬥故事,主要配曲也不難聽,還能耐心等到最後,看壞人南霸天被槍決,解解恨。只是一想到黨代表洪常青那麼帥,受盡酷刑,衣服都被撕爛了,還是被活活燒死,心裏就不好受。因為我被火爐裏的炭渣燙着過,知道那滋味。所以每當響起悲壯的國際歌,洪常青走向乾柴烈火時,趕緊低下頭不看。這時,心裏就湧起對吳清華的埋怨,要不是她光想着報私仇,打亂了紅軍計劃,南霸天早被逮着了,洪常青怎麼會犧牲呢!
小夥伴們還一塊討論過娘子軍的軍服問題,多數認為穿的不夠嚴肅。有孩子認為紅軍戰士不該穿短褲,特別是女戰士!有的為女紅軍辯護,説聽大人講,海南島那裏很熱,所以穿的少。馬上就有詰問的,難道她們不怕蚊子咬着腿嗎?你看人家洪常青,穿的多嚴實。還有,輪着大刀跳起來的時候,刀把上的紅綢子跟着舞動,多威武,多帶勁兒!你一言我一語,東拉西扯,總沒個結論。
這就是那時我們一幫小屁孩的“電影評論。”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賈春國,男,1963年陰曆10月21日出生於博興縣灣頭村。
國家教委直屬的陝西師範大學文藝美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從事記者和編輯工作二十餘年。
作者童年在風光如畫的麻大湖上度過,與荷花、蘆葦、菖蒲、古槐、茅屋、小橋流水、清風明月、碧水藍天結下不解之緣。外地就職的他,年歲愈大鄉愁愈深,為家鄉一帶湖光美景的消逝而痛惜傷感不已,常謂“精神家園從此不復存在,濃濃鄉情何所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