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受訪青少年反感粉絲團互相謾罵攻擊

  受訪青少年認可的追星行為是:在經濟能力範圍內追星,不產生過激舉動,不強迫他人喜歡自己的偶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衝

  實習生 茅詩意

63.0%受訪青少年反感粉絲團互相謾罵攻擊

  在當下信息時代,隨着娛樂業的繁榮,“明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追星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青少年正是追星的主力軍。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1616名14-35歲青少年進行的追星專項調查顯示,73.4%的受訪青少年表示自己追星。受訪青少年認可的追星行為是: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追星(63.7%),多一些理智和剋制,不產生過激舉動(62.8%),不強迫他人喜歡自己的偶像(60.7%)。

  73.4%受訪青少年表示自己追星

  73.4%的受訪青少年表示自己追星。其中19.6%的受訪青少年經常追星,53.8%的受訪青少年偶爾追星。22.3%的受訪青少年會關注但不追星。4.3%的受訪青少年不關注也不追星。

  交互分析發現,95後受訪者表示追星的佔83.6%,是比例最高的羣體。接下來是90後和00後,比例分別為75.2%和71.5%。85後受訪者追星的比例最少,為44.5%。上海大四學生李欣欣,曾擔任某後援會管理,她從初三就開始追星,高二時進入粉圈。“當時看到有後援會的招新,就報名了,剛開始是普通組員。組裏原來的組長不做了,其他組員年齡偏小,會長説我看上去成熟一些,就把我頂上去了。時間呆久了就成了管理人員”。

  李欣欣日常的工作是負責物料(指關於偶像的圖片、視頻等——編者注)產出的管理,粉絲會定期做一些偶像的物料,發在超話社區,有利於固粉。管理組其他成員也各司其職,包括管數據的、管線下的、管財務的,等等。

  現居福州的研三學生沈琳是某粉圈的“大粉”。她從2017年末開始追星,進入粉圈差不多4年。談起追星中最瘋狂的事,沈琳回憶,有一次知道愛豆(網絡流行詞,意為偶像——編者注)第二天從國外回來,因為太久沒見了特別想念,就立刻買了機票飛去接他。

  研一學生喬拉拉進入粉圈差不多兩年。最初就是周圍很多人看某個節目,就跟着看看,結果因為喜歡的選手被罵得太慘,心生憐愛給他打了錢,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

  但她覺得自己追星更像是一種消遣,會三分鐘熱度,不會追一個人很長時間。“主要還是因為‘塌房’(指偶像失格,多為偶像違反道德法律底線——編者注),偶像‘塌房’太多了。我喜歡那種很努力搞事業人設的偶像,如果人設崩塌會立馬脱粉”。

  調查中,46.3%的受訪青少年會收看偶像參與的綜藝節目、影視劇,29.1%的受訪青少年會幫偶像做數據、打榜,22.0%的受訪青少年參加偶像的演唱會、見面會等,21.5%的受訪青少年在網上為偶像發聲、維護其形象,18.6%的受訪青少年成立或參加後援會,5.3%的受訪青少年為偶像接送機,還有3.2%的受訪青少年到偶像公司、拍攝片場等地“探班”。

  63.0%受訪青少年反感粉絲團互相謾罵、攻擊

  沈琳説,有些粉絲的年紀太小,容易被誤導。一羣年輕人躲在鍵盤背後不由分説一頓罵架,這種現象真的非常不好。“還有就是集資買禮物,大部分粉絲還都是學生黨,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實在沒必要花太多錢在這個圈子裏“。

  對粉絲之間的罵架行為,李欣欣表示,很嚴重的話會有公司下場要求停戰。説實話,一般情況是不會引導的,甚至有時候巴不得粉絲戰鬥力強一點。“比如我們和對家有矛盾,很多粉絲會在微博帶大名辱罵對家偶像,這叫‘屠廣場’,就別人一搜那個人名字,搜到的都是對家粉絲罵的東西。粉絲為了維護偶像,會‘洗廣場’,就是帶大名刷美圖,把那些罵人的話都刷掉。現在粉圈罵人都很髒,還有P鬼圖、造黃謠什麼的,有些謠言傳着傳着就有人信了”。

  調查中,63.0%的受訪青少年表示反感粉絲團互相謾罵、攻擊,48.2%的受訪青少年反感盲目崇拜,分不清現實和舞台。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教授看來,追星族很重要的一個現象就是從眾。如果身邊的同學、朋友追星,很容易讓一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收到裹挾,這特別需要引起家庭和社會的重視。我們國家現在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情志狀態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但不容否認的是代際之間文化上的斷層還是有的,特別是當代青少年的父母多是70、80後。父母對孩子的追星行為一方面應該加強關注和引導,另一方面父母也要關心孩子在青春期對情感、美與愛的強烈需求。

  本次調查也顯示,46.4%的受訪青少年是把花錢追星作為娛樂消遣,38.9%的受訪青少年是作為精神寄託。

  什麼是受訪青少年認可的追星行為

63.0%受訪青少年反感粉絲團互相謾罵攻擊

  要理性追星,受訪青少年認可的行為是: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追星(63.7%),多一些理智和剋制,不產生過激舉動(62.8%),不強迫他人喜歡自己的偶像(60.7%),不在社交網站上打“口水戰”(48.9%),允許他人評論偶像(42.6%),對其他粉絲羣不製造衝突對立(37.6%)。

  17歲的女高中生楊羊,覺得追星對自己學習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她自己還是比較理性的,以學習為主。”不過肯定會有一些不太理智的人花費太多精力,嚴重影響學習生活,這種我覺得還是需要管一下“。

  調查中,62.8%的受訪青少年希望多一些理智和剋制,不產生過激舉動。

  沈琳感覺,現在很多追星行為都不夠理性,一方面是因為羣體年齡越來越低,另一方面是網絡的發達,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空子可鑽。現如今“飯圈”已經成為一個貶義詞,大家都認為只要提到“飯圈”就是無腦的粉絲,但實際上這裏也有很多正能量,比如會做公益,會因為愛豆表現得好而自己更加努力,有的粉絲因為愛豆在很好的大學也會努力考上更好的大學。

  調查中,38.3%的受訪青少年建議要有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和工作。

  要讓追星熱潮迴歸理性,魏鵬舉教授表示,青少年首先要形成更積極的三觀,無論對青少年自身的成長,還是對國家,都具有深刻意義。追星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可以理解。但是要更理性,提高審美的鑑別力,要向有正能量的藝人學習,而不是被所謂“熱點”綁架,盲目從眾,被娛樂圈一而再地“剪羊毛”。

  (文中追星青少年均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04 字。

轉載請註明: 63.0%受訪青少年反感粉絲團互相謾罵攻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