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 當密室逃脱變得不足10平方米 玩家究竟能在裏面玩什麼

正當一波密室逃脱向着更大空間、容納更多NPC拓展,並將滑梯、鑽洞等一系列體驗環節紛紛組合安排在一起時,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另一波密室逃脱卻在反其道而行,向着微型進發,不僅整個遊戲只使用一間屋子,該房間的面積也不超過10平方米,所有解謎環節均在這一空間裏進行。這也不禁令人們好奇,在這麼小的空間裏,究竟能做成什麼樣的密室逃脱?

在“小”上做文章

憑藉着集解謎與娛樂於一身,密室逃脱在線下娛樂市場持續佔有着一席之地,並逐漸誕生出空間大小可達數百平方米甚至上千平方米,更趨於沉浸式的大型密室逃脱項目,以期吸引更多玩家的注意。然而,此時還有另一波密室逃脱項目卻並未向大發展,反而是在“小”上做起了文章。

在西單大悦城裏,一家名為“微密”的密室逃脱店便以“小”為特色,將一整片空間隔成一個個單獨的小房間,為玩家提供9個不同主題的密室逃脱項目。北京商報記者隨機選擇其中一個主題進行體驗後發現,整個遊戲只有一個房間,且空間大小隻有6、7平方米,所有解謎的環節均在這一間屋子裏進行。而據該店工作人員介紹,該店屬於微型密室逃脱,此前記者體驗的主題已屬於該店面積相對較大的密室之一,其他多個主題的空間比之更小。

調查 | 當密室逃脱變得不足10平方米 玩家究竟能在裏面玩什麼

在北京市朝陽區同樣也有一家密室逃脱店選擇往“小”了走。該店值班人員表示,店內共提供5個主題的密室,其中最大的一個約有10平方米左右,遊戲時長大多在20-50分鐘,如果當日來體驗的玩家較少,後邊沒有排隊的玩家,則可以適當延長體驗時間。

也正是受限於空間的大小,這些以“小”為特色的密室逃脱店所容納的玩家數量也相對有限,基本5、6人就已是每場遊戲的最高人數限值。“一般情況下每場是2-4人,最多不能超過5、6人,畢竟每個房間的大小是有限的,為了更好的體驗無法同時容納更多的玩家。”微密西單大悦城店的工作人員如是説。

麻雀雖小 謎題不少

不言而喻,密室逃脱的體驗樂趣便在於破解謎題找到出口,而故事情節的設置或遊戲氛圍的渲染則增加了沉浸感。然而,微型密室逃脱因房間空間較小,不少需要空間的複雜機械裝置便無法應用,更多采用的是設置一道道密碼鎖,使得玩家需要在不同環節得到每一把鎖的密碼,從而走出密室,且密碼鎖的謎題設置也存在高低不一的難度,並覆蓋多種形式。

以北京商報記者於微密西單大悦城體驗的主題密室為例,整個體驗過程中共有7道謎題,雖以破譯密碼為主,但覆蓋了尋找物品、拼圖、計算等方式,還需要動用常識積累,從而獲得最終的開門密碼。

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也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微型密室逃脱店也進行了實地體驗,約5平方米的空間內,共設置了5道謎題,需要玩家觀察房間內的擺設、動用道具等來破譯每一道關卡的密碼,最終尋找到出門密碼,從開始體驗到結束,整體共用了近40分鐘時間。而在體驗的過程中,隱約也能聽到其他房間內的玩家因解開謎題而發出歡呼的聲音,或因尋找不到答案,選擇向工作人員求助。

帶着孩子前來體驗的玩家魏女士表示,“之前從網上看到微型密室逃脱,並有反饋説只有一間屋子,體驗時間較傳統密室更短,因此選擇帶着孩子來體驗,在玩的過程中鍛鍊一下動腦能力,結果沒想到其中一個環節的謎題不僅把孩子難到了,我也一直找不到答案,最終還是經由工作人員提醒,才找到了破譯的方法”。

空間受限 科技手段來助陣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部分微型密室逃脱也正在選擇藉助科技手段,通過VR、AR等技術,不僅延展原本有限的室內空間,也豐富了遊戲形式,從而增強玩家的體驗感。

據相關門店介紹,藉助VR、AR等技術手段的密室逃脱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玩家身處於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內,該房間四周並無實物,需要玩家全程戴着VR或AR眼鏡在虛擬畫面中發現線索、破解密碼,甚至還能和虛擬的NPC進行互動;另一種則是玩家依舊需要在實體的房間內破解謎題,但在某個特殊環節中,需要藉助VR或AR眼鏡進行解謎,從而完成遊戲。

增添了科技手段的密室逃脱也由此吸引了一批玩家。其中,玩家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微型密室逃脱本身在關卡設計上不會像大型密室有更為複雜的設置,因此對注重體驗感的玩家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而增加了一些科技手段後也能成為一個吸引點,但在實際遊戲體驗過程中,VR畫面呈現的效果不及預期以及部分設置容易造成玩家頭暈的情況還會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響。

數字文創產業智庫研究員李傑認為,密室逃脱在國內發展多年後,從最初的形式趨同逐漸向多形式發展,技術手段的加持也帶來新的元素,但無論是新形式還是新元素,均不是簡單地疊加,而是基於受眾羣及內容主題進行融合,否則也會出現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情況。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5 字。

轉載請註明: 調查 | 當密室逃脱變得不足10平方米 玩家究竟能在裏面玩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