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天14小時3分之後,《滿江紅》票房順利突破8億大關。
風頭正盛、領跑春節檔。
去年春節檔國師《狙擊手》排片慘淡的往事,今年已然不復存在。
這一曲《滿江紅》高歌,究竟贏在哪裏?
喜劇、懸疑、家國情懷上價值,都不容易拍,疊加在一起自然難度更大。
夏天開機、數月之間便完成所有環節,精準踩着春節檔節奏上映,執行層面相當不易。
一,大歷史裏的小褶皺:既定大框架下的未知“小”人物。
“鵬舉絕筆”在故事中是遙遠不可觸及的存在,乍看很禁忌甚至很危險,但又很具體、無處不在。
電影放棄正面描寫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轉而投向“大歷史之下虛構小人物”的模式。
從更小的細微處入手,也便有了從平常人視角去靠近“高價值”的途徑。
善惡忠奸是非曲直、早已蓋棺定論,並無懸念可生髮,但換成張大、孫副統領這些虛構小人物,便不同。
小兵張大,甚至連個具體名字都不算,“大”可以理解為和趙四、張三一樣只是排行。
馬伕劉喜,歌姬瑤琴等等,都是無從有定論的小人物。
秦檜身邊的何立,在《説岳全傳》中倒是也有這麼一號“何立”。
但比起秦檜的婦孺皆知、萬人唾罵,何立顯然不是在史書中濃墨重彩擁有罵名的角色,更接近虛構或半虛構類型。
(《説岳》這類作品本就不是正史、已是演義)
近幾年內娛古裝影視劇中,選擇著名歷史時期、但繞過或淡化大人物而聚焦“原創小人物”的做法(不是指角色小戲份少,僅僅是形容他們不是知名歷史人物不是王侯將相),似乎越來越流行。
這一方面或許是輿論生態的倒逼,古早時期劇作中,戲説帝王將相、皇后娘娘煎餅卷大葱的玩法,似乎暢通無阻;歷史人物“可供演繹可供戲説”的空間,似乎在逐步窄化。
另一方面或許是微觀史學滲透、平民視角崛起,(不展開談前者)而平民視角加多、或許可以理解為現代觀眾訴求在古裝劇中的映射。
當然,對於《滿江紅》這類有懸疑因素的作品而言,這樣的視角更多一層“規避已知答案”的作用,如前文所説打破已知結構、構建更多可能性。
二,密室劇本殺:多維度多層次反轉。
《滿江紅》的密室劇本殺結構,限定時間限定地點,場景、特效等因素都很受限,四捨五入純主打故事、角色、情感和價值。
故事一層層推進、一波波反轉。
眾所周知,反轉很難。
轉的幅度小了,沒意思、不意外、不吸引人。
轉的步子大了,沒邏輯、沒道理、不説服人。
要分分鐘意想不到,又要能嚴絲合縫都在情理之內、邏輯之裏。
要有細密的鋪墊、能猜出一部分,有跡可循;
又要有意想不到的大波折,才能產生有效的懸念感和吸引力。
《滿江紅》裏的反轉,玩法很有意思。
有細密鋪墊,也有基於角色個性和關係的綿密反轉。
(雖然作為老油條不少反轉我能猜到,但依舊有諸多意外驚喜)
比如某一環中張大和瑤琴同屋面對何立,瑤琴看向張大、張大點頭,瑤琴方才開口。
至此,關於二人的關係線已經鋪陳多次。
一開始張大看似油滑下流的“和金人睡”問話,是以輕佻之名藏關心之私、惦念之慘。
此後瑤琴在危急中看下張大,則是生死以之患難與共。
最後,瑤琴在何立挑唆之下成功欺騙何立、將看似指向張大的刀又戳向何立,這是“仗義每多屠狗輩,風塵中有真性情”。
同樣是人物基色反轉,張大是油滑混子窩囊廢外表之下,反轉出一腔忠義;
易烊千璽飾演的孫均,則是兇悍粗糲野心家劊子手走狗外表之下,反轉出“大宋少年將軍”的明媚。
前者每一次拋出魚鈎、發現細節,邏輯線索推進都工整。
後者每一次手起刀落、講述利弊,“走狗”假象下又都留着未曾泯滅的“少年將軍之光”。
(哈哈哈這句“你是大宋的少年將軍”我明明當時信了也感動了,為啥寫出來一想到沈騰的臉就好想笑~)
三,羣像。
《滿江紅》頻繁反轉、花活厲害,某種程度上或許會遮掩一點羣像塑造層面的厲害。
各路喜劇演員説相聲的演小品的,出現在一套家國懸疑劇本殺結構中,非但不出戲、還能有笑點,已在很多人意料之外。
糅合不同類型作品、啓用不同畫風演員,最終成片效果反饋在票房上、顯然是正面的。
張大這邊的義士羣像中,同樣是小人物的偽裝基色,瑤琴的風情煙花,打更更夫的貪財懦弱,張大的油滑和慫、小聰明等多種偽裝,劉喜的“究竟有沒有因為軟肋招供”真假疑雲,偽裝色和真基色都很鮮明。
另一邊,野心家陣容裏,秦檜的雲山霧罩、暮氣沉沉,何立的色厲內荏、狠辣狡詐,武副管家的真傻假傻有點萌有點搖擺,壞法毒法也各有不同。
從白到黑、從真到假、從利到義,好比一張色譜,這些人漸變排列其上,各不相同但又構成了一張首尾銜接順暢的人心鬼蜮浮世繪。
雷佳音真是,總跑去國師電影裏客串壞人,演得還挺好(僅僅是指演技,沒有要為角色洗白的意思)。
張譯也是真無縫切換,從懸崖之上裏臨終託付孩子的淚滿襟,到《滿江紅》裏只懂利益只問權勢的秦檜真走狗,他永遠演什麼是什麼。
我個人很喜歡易烊千璽的角色。
先説層次,年紀輕輕混到如此級別,手段眼力都老辣,瞬間就從何立硯台下偷出信。
另一面則是他狠辣表現之下的温情與真摯。
左右營都是他的人,這不是靠酒肉財色就能收買來的臨時草台班子,他危急之中仍惦記自己手下兩個兄弟未來的去處,儼然是“有我一口就不會虧待你們”的情義與共。
臉上一道疤是一路驍勇歲月,眼角一行淚是內心明月未墜。
四,內核。
電影最後的激情背誦、齊聲傳誦,將故事推向家國價值表達的高潮。
如果説前五分之四內容所述都是個體層面的善惡忠奸黑白,結局則是推向羣體的價值感。
來,我們先説個體部分。
1.不用問: 滿江紅vs懸崖之上、狙擊手。
《滿江紅》和《懸崖之上》《狙擊手》的一部分內在主旨,都是捨生取義。
一個是諜戰,一個是槍戰,還有一個是古裝喜劇版的“刀戰”。
導演用各種不同模式,反覆回答一個問題“別問值不值得”“別問為什麼要這樣做”。
孫均看見張大皮膚上的刺字,看似用刀剮去、實則冒着生命危險留下。
前赴後繼的這許多人,都在延續同一種價值使命。
真秦檜的假替身假秦檜,甚至也被這闕《滿江紅》所感動。
從這個維度看,國師連續幾部電影都在説“精忠報國”。
2. 不可説:滿江紅vs一秒鐘。
從某種程度上説,《滿江紅》內核在我看來和《一秒鐘》有些異曲同工。
可以將之理解為民族氣節、民族情感,氣壯山河、家國萬里,沒有問題。
這些的的確確就是電影最直觀直給的內容。
而一個視角則是“抹殺不掉的聲音”。
秦檜怕岳飛,不單是怕他退敵千里、怕他英豪蓋世、怕岳家軍的軍功武功,更怕一首《滿江紅》。
不敢讓人知道,他説過什麼寫過什麼。
這裏外兩層內核,或許也可以視為兼顧兩大不同類型的受眾。
想看宏大敍事、家國情懷的,可以看三軍呼嘯、萬人同聲“壯懷激烈”。
想看悲憫不屈視角的,可以看“怎麼捂嘴也捂不住”“怎麼捂嘴也捂不住”,有人生死相續、前赴後繼要讓《滿江紅》永遠傳唱於世。
很多時候“個人為集體而犧牲”和“集體對個體的剝奪”是兩個相悖的命題,前者更合適歌頌模式、而後者天然更接近批判體例。
《滿江紅》內核真正高明的地方,在我看來不是內容皮面上的真假秦檜(我甚至覺得這最後一次的反轉有點畫蛇添足),而是價值維度不着痕跡統一“歌頌”“批判”兩種互斥體例。
從《一秒鐘》到《滿江紅》,導演或許也將對抗“不準看不準聽不準説”的相同內核,切換了更類型化、更有市場大眾接受度、更有下沉空間的肌理。
這未必是什麼天縱英才,而可能是在404夾縫、市場預冷、口碑翻車等種種艱難困境中,修煉出的“小鍋大燉”樣樣俱全本領。
我個人對《滿江紅》觀感略有矛盾,如若是新導演手筆、這會很“黑馬”;
但既然是國師,縱使是在很短時間之內完成,這操盤行活市場反饋再好、也難免讓人多想起一點那無影無蹤的紅燈籠。
五,一點疑惑。
電影中張大和瑤琴,二人都唱了一首往日熟悉的詞。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這“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過於有名,出自蔣捷《一剪梅》,印象中蔣捷是南宋末年詞人。
而電影將背景定在岳飛死後四年,顯然不是南宋末年的事。
心生疑惑之後查了下具體年代,而蔣捷約1245年出生(有不同考據版本此處不展開),電影裏唱這詞比蔣捷出生早了約一百年,感覺不大對勁。
當然這不重要,《滿江紅》真正的落點也不在此。
舒心結語
短週期、低成本撬動複雜的高能燒腦密室劇本殺玩法,在春節檔很可能坐擁高回報模式。
《滿江紅》將周身能量、內斂收縮進很小的幾進院落中,一闕詞撬動集體情緒、價值拉滿,精密小巧模式戰鬥力頗強。
無論這個春節檔最後的票房表現是否能達到“十年最強”標準,都希望如同導演此前所言、中國電影“滿江紅”開門紅一路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