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們可以“隨走、隨看、隨播”,但絕不能“隨時”、“隨意”、“隨便”。
▲12月7日,孫海洋夫婦與相別14年的兒子孫卓回到湖北監利老家,一些主播跑到其家中直播,深夜仍未離去。截圖/新京報評論視頻號
12月7日,孫海洋夫婦與相別14年的兒子孫卓回到湖北監利老家。現場鞭炮聲聲,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場闊別已久的團圓,讓不少網友為之感動落淚,當然也成為這兩天關注的新聞熱點,媒體紛至沓來之時,也吸引了很多主播到現場直播。
然而,不和諧甚至有點尷尬的一幕還是出現了。一些到場直播的主播,即使入夜後仍未離去。視頻中,一男主播不斷詢問孫海洋“我們沒有打擾到你吧?”孫海洋回答“沒有”。得到回覆後,男主播向觀眾表示,“他也希望我們到這裏來直播,你們快點關注下這個賬號,待會停播了,就找不到了。”
真不知道,那些圍繞着孫海洋一家的主播們是真不明白,還是裝糊塗。將直播手機懟到當事人面前,想讓當事人如何回答?直播到深夜,“有沒有打擾到別人”,自己心裏沒點數嗎?拿着當事人厚道客氣的回答,為自身不當行為遮掩,怪不得網友直呼,其舉止行為讓人感到不適。
這些年,網絡直播的低門檻、操作簡單、實時發佈和互動性強等特點,為個人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直播提供了可能。不誇張地説,當下每個人都可以扮演現場記者的角色對重大新聞事件或突發新聞事件進行直播。
然而,當直播變成了利益的代名詞,一些渴望成為“網紅”的主播們,像蒼蠅一樣有熱點就一撲而上,蹭流量不講節操,頻繁出現“吃相難看”、行為失範等現象,這也一再引發公眾擔憂。
比如,今年年初,山東“拉麪哥”十餘年來以3元的價格賣一碗拉麪在網絡上爆紅,一些網絡主播們蜂擁而上,圍堵式的直播令“拉麪哥”和其家人不堪其擾;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一些網紅甚至將人命關天的救災現場當成直播的秀場,嚴重影響一線救援工作的開展,逼得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連發通告呼籲“請讓出救援通道”。
而此次,本是孫海洋一家跨越諸多坎坷的團圓,在那些主播眼裏,成了難得的直播素材和漲粉流量,不僅直播過程不分時間地點,還絲毫不顧他人感受,更遑論傳遞人情與温暖。
主播們可以“隨走、隨看、隨播”,但絕不能“隨時”、“隨意”、“隨便”。可以説,網絡上有什麼樣的主播,就會造就什麼樣的直播環境,網絡直播環境能否健康發展,與活躍平台的主播們關係重大。當主播面對“傳播者”新角色時,其言行舉止關乎價值傳遞,媒介素養意識應該成為一種自覺。
孫海洋14年尋子路上,沒見多少主播幫忙直播擴散,而今為了求關注不停蹭流量,真是不嫌難堪。網絡虛擬化,不能消解現實社會中的倫理規則。
此時此刻,孫海洋一家久別重逢,分分秒秒都珍貴,不需要被全時段直播,當然更不需要這些主播來關注“打擾”。人同此心,不妨讓他們暫時脱離公眾目光,坦然享受“不被打擾”的天倫之樂,這也是一種温暖的善意。
新京報評論員 | 徐秋穎
編輯 | 遲道華
實習生 | 黎志棟
校對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