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看直播,自然也從來沒在直播的鏈接裏買過貨,對這個領域也不甚瞭解。
即便是自己很喜歡的明星帶貨,也沒有勾起我進入任何直播間的動力。
倒不是因為帶有什麼個人情緒,只是單純覺得看直播很浪費時間,關鍵信息又不多,推薦的貨品也未必是自己想要的,若是買得太多餘還要處理閒置,不如在有需要的時候去搜一搜來得有效率。
雖然我並不看直播,但不可否認的是,直播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和潮流。
可能這種趨勢理論上不應該成為一種主流,但對於每個新興事物的發展,都存在大眾接受期。
直播的模式本質上與我們過去打電話去電視購物平台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
畢竟大家已不必時刻蹲守在電視機旁,只要拿起手機點一點屏幕滑一滑,想要的東西就能送貨上門,錢包裏的數字金額雖然減少了,但遠沒有花紙幣時那樣具有危機感。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與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比如各種主播)的距離通過網絡這種媒介拉近了許多,反而是時時陪伴在側的家人開始變得有些疏遠。
物流的發展,流量的普及,我們享受着現代生活的便利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獲得想要的物品。
同時,這也讓喜歡看直播的人能夠隨時隨地享受這種“秒殺”的快樂。
買東西都要拼個手速,飢餓營銷更是屢試不爽。
而且花樣是越來越多。
讓直播界儼然成為了一個新型的“職場”。
過去主播賣東西都是靠自己吆喝,而近幾年有一個明顯的新玩法,即明星帶貨。
衝着這個題材,抱着去了解這個行業的態度,葉秋臣去看了《奮鬥吧主播》這檔綜藝。
看得出整個節目錄制過程應該挺不容易的,至少經常是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最後一期哭的明星不算少。
你看一眼人員名單,上面各個途徑出來的藝人都不少,拍戲的,唱歌的,選秀的。
她們也都是在各自領域踩着大風大浪一路走過來的,途中遇到的心酸困苦肯定也不在少數,但看得出在抱怨直播很累這件事上,她們絕對是認真的。
過去我們曾認為明星帶貨很容易。
微博上掛着各種千萬級別的粉絲數量,哪怕是10%的人過來支持一下,每個人都買上一件,也不至於觀看人數窘迫到幾百甚至幾十。
但基礎粉絲人氣是一回事,直播帶貨將人氣轉變為銷售額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只是顏值高長得美,但直播時全程沒有其他的特色,那也無法增加觀看者的黏性。
換言之,看這類明星直播,還不如看他們精修出來的海報圖來得賞心悦目。
然而,一旦你陷入了某位主播的獨特魅力中,就會發現看明星帶貨真的是一件很魔性的事情。
舉個例子,也是葉秋臣非常喜歡的一位選手,即最終四位成團人之一的蔡少芬。
特別討喜,性格開朗,很適合真人秀這類綜藝節目,非常佔優勢。
在此就不必過多贅述自己看過她演的多少劇了,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港劇迷。
不過能夠演繹好一個角色和人物,並不等於就能當一個觀眾喜歡的主播。
但蔡少芬很有先天優勢。
她風趣幽默,放得開,不拘謹,夠自信。
而且還有點話癆的能力,陳述一直沒有停,才可以吸引路人來看來買來捧場。
聽她的港普讓你買買買,還真有點想花錢支持一下的慾望。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像蔡少芬這樣有天賦。
每個人都想直播賺錢,但最後你發現真正賺錢的只有少數人而已。
仔細想想,所有主播也都是在消耗同樣的時間,但他們並不都是李佳琦和薇婭,名利雙收。
有時候可能努力播了好幾個小時,但貨品根本賣不出去幾件,還面臨各種事後退貨。
在強烈的競爭氛圍下,空氣裏的緊張因子就會變得增速很快。
嗓子冒煙,壓力驟增。
瘋狂喝水,釋放情緒。
鏡頭面前要活力四射,下播之後立刻疲憊不堪。
《奮鬥吧主播》裏的明星們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初出茅廬的新人了。
雖然我們看到一些主播賺了很多錢,但背後他們也的確為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
“動動嘴皮子”和“票子輕輕鬆鬆進腰包”的理念,只是一種片面的理解。
明星們都不能完全做到通過“粉絲變現”來提升銷售額,直播帶貨也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
除了羨慕之外,也應該瞭解他們背後的辛苦。
看完這檔節目之後才明白,為什麼明星主播帶貨那麼賺錢。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