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電影是光影的藝術。提起攝影師,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提到攝影團隊的另一個重要工種——“焦點員”,很多人或許就不太瞭解。
今天《幕後》版塊“螺絲釘”系列,我們將帶您走近焦點員陳強,聽他介紹焦點員在劇組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他對於這個行業一如既往的深情。
01
“焦點員在劇組裏又叫攝影助理,大助理,工作除了配合攝影師保障拍攝任務完成之外,還要安排攝影組具體人員的協作分工,以及跟其他部門進行各種細節的溝通。”
陳強曾是《西遊伏妖篇》《美人魚》《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奪冠》的焦點員,入行時間超過15年,從攝影小助理幹到攝影大助理,歷經了膠片時代和數字時代。
很多觀眾可能都會對電影攝影有所誤解,認為特效多的片子對焦難度更大。事實上,對焦難度和特效數量無直接關聯。用陳強的話來説,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較《西遊伏妖篇》《美人魚》《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等特效運用較多的影片相比,看起來應該“很好拍”的《奪冠》反而對焦難度更高,在鏡頭方面克服了無數困難。
區別於一般24格/秒的拍攝速度,《奪冠》全片的拍攝速度都是48格/秒,也就是業內常説的“升格”。
格/秒是電影拍攝中的一個單位,拍攝時以48格/秒或者更高的速度拍攝,播放的時候卻按24/秒格播放,這樣呈現出來的畫面即是清晰流暢的慢動作。
《奪冠》最終之所以能夠呈現出大量精彩的慢動作,“升格”拍攝功不可沒。而從24格/秒“升”至48格/秒,拍攝速度翻了一番,這也意味着給焦點員留出的反應時間減少了一半。
尤其是影片不乏“女排隊員”的動作戲,對於這些大場面,攝影組一般會採用“運動鏡頭+長焦拍攝+升格速度”三管齊下。這對於焦點員來説更是難上加難。
陳強回憶,拍《奪冠》時他常常汗流浹背,一點也不敢放鬆,需要一直盯着演員的位置,“觀察他的動作,這次做到哪兒,上次做在哪兒,每天都面臨着特別多的困難鏡頭。”
令他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一場比賽裏,先是拍吳剛氣沖沖地走出場外,然後接上一個他回頭的鏡頭。
這場戲本不是陳強該負責的工作。沒想到他到了現場一看,這場戲的焦點員“不在了”。當時攝影師在現場問,“誰跟焦點?”沒人回答。
看了一圈的陳強,便順勢應道,“我來吧。”
焦點員裏有個行話,機器往那兒一架,就可以知道今天的活兒好不好拍。攝影師現場尋焦點員無果,某種程度也説明了,“這場戲難度大,不好拍。”
用長焦鏡頭往上推特寫,再加上48格/秒的拍攝速度。陳強介紹,這場戲的難就難在,演員是走到特定的位置,站在那兒回頭,而不是站在原地回頭。如果他回頭的一刻,焦點捕捉不夠準確,那麼出來的畫面效果,就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不要説差半步,差一寸都完了。”
“演員開始走的時候,你就得判斷他與特定位置的距離,遠了多少,近了多少,是往前了幾寸,還是往後了幾寸。不然機器一推,焦點就虛掉了。只有把尺寸算準之後,機器才可以運動。”
這場戲把“身經百戰”的陳強拍得特別緊張。
好在,拍了一條就過了。
後來總結拿下這場高難度挑戰的秘訣,他直言是得益於“迅速判斷”。
“因為機器特別快,做好判斷説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特別難。觀察的時候,靠的也是自己目測。很多細節沒法言傳,只能説是依靠經驗。”
02
陳強的經驗累積始於二十年前。
2002年,彼時初出茅廬的他什麼都不懂,便從攝影小助理開始學習,直到五年之後,才正式變成了一名專業的“焦點員”。
踏入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技日新月異,電影行業亦是如此。從膠片時代跨進數字時代,較以往的手動對焦相比,如今自動對焦的應用十分普遍。
而在陳強看來,雖然自動跟焦設備用起來非常方便,但它卻有個致命弱點,不能像焦點員一樣可以隨機應變。
“焦點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對焦方法。但如果用了全自動跟焦,拍攝時它只能按照設定的參數運行,這樣可能會限制演員表演。因為遇到新的情況,它沒有辦法自動調整。”
陳強自認是一個頗為傳統的“焦點員”,很多時候還是喜歡靠目測對焦。
即通過肉眼觀察,迅速判斷出焦平面到被攝物之間的距離,然後把刻度調整到焦點環相對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目測很準,誤差率極低。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其敢於不斷往高難度挑戰的原因。
目測準確程度是判斷一個焦點員功夫深厚與否的重要衡量因素。
曾經有人對陳強的“厲害之處”表示好奇,“你的目測這麼準,是先天視力好,還是靠後天磨鍊?
“説出來不怕你笑話。以前我跟組,會在賓館裏用膠條做好尺寸標記,把不同尺寸的膠條貼在房間,每天沒事的時候就看看。這個長度就是兩尺,這個長度就是四尺,在腦子記住它們的長度。”陳強解釋。“這就是後天練出來的結果。”
經過長時間的反覆鍛鍊,他才習得了眾人眼中可以目測尺寸的“神秘功能”。
剛開始成為焦點員時,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要做到目測準、反應快,跟得準。
當時覺得,能夠做到這幾點,已經是一個很厲害的焦點員了。但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猛然發現,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焦點員,這些都只是基礎。
“一個好的焦點員還要懂劇情,要懂鏡頭語言。知道這個鏡頭拍什麼,將來會用在哪兒,怎麼用。這個鏡頭的重點是什麼,焦點放在哪兒,需不需要變,哪個節點變,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且在攝影師、導演提出要求之前,能夠把這些事情想到並做好,而不是他們指揮你,你才去做,那就沒有意義了。”
入行多年,一路走來的陳強見證着科技推動時代發展,一個個劇組也見證着“初生牛犢”的成長與蜕變。
“幹了十幾年的焦點員沒有換工作,也沒有往上走成為攝影師,我是真心的喜歡這份工作。我要把這項事情幹好,幹到我不能幹,幹不動為止......”
時至今日,陳強依然對這份工作保有強烈的熱情。
人聲鼎沸的片場,你總會發現一個高度專注的身影,躲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裏默默奉獻。漫長的人生歲月裏,分享着焦點員的經歷,陳強的眼睛如銀河倒影,始終閃爍着燦爛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