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有序恢復開放,生活“缺口”正一點點補齊

  視點

  170多天的離別,讓很多人意識到,電影不只是可有可無的娛樂消費,電影所承載的文化情感、所帶來的心靈震撼,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佈通知,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緊隨其後,上海電影節官方宣佈,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於7月25日開幕。接連兩個好消息,讓電影從業者和廣大影迷感受到了久違的喜悦,微博上大批影迷正線上許願,列出了期待已久的電影。

  170多天後,影院終於“歸來”。很多人在喜悦的同時,也感到五味雜陳:在全國影院暫停營業的這170多天裏,無數人經歷了焦慮的等待,也有不少影院沒能熬過“至暗時刻”。

  影院重新開張之後,如何應對隨着復工復映一同而至的各種不確定性,想必也是擺在多方面前的必答題。但無論如何,好消息帶來的朋友圈刷屏以及輿論衝擊,是個好的跡象,它意味着一股巨大的消費熱情,將有可能把冷卻的市場在短時間內重燃起來。

  影院重新迎來人流,也是生活全面迴歸正常秩序的重大標誌;公眾對於影院開張、電影節舉辦滿懷期待,表達了一種鮮明的立場:以前正常生活所擁有的一切,都要一個也不能少地歸來。

  在疫情期間,人們對待電影院的態度變化是微妙的。

  疫情初期,電影院剛暫停營業的時候,不少人覺得電影是必需品,而影院不是。豐富的硬件設備與片源以及寬帶速度,使得觀眾可以通過各種屏幕觀看電影。在當時,甚至有人預測,這次疫情將會加快電影院被淘汰的速度。

  但在疫情中後期,人們開始懷念坐在黑暗影廳裏看電影的日子。最近,一家電影院自己錄製了一支“電影院版Mojito”的MV,表達對觀眾的想念。雖然曲調輕快,但當最後“龍標”背景音響起的時候,依然讓人產生想要落淚的衝動。

  大家漸漸意識到,電影不只是娛樂消費那麼簡單,電影所承載的文化情感、所象徵的生活方式,以及種種美好的寓意,決定了電影院的價值。

  在影院沒法營業的日子裏,上百萬電影從業者的境況引起無數人關心,他們的“命運”令人感同身受。

  當重回影院看電影的日子顯得遙遙無期的時候,幾乎所有從事電影、關心電影的人,都覺得焦慮,黑黢黢的影院大廳像是燈光明亮的商場中的一個缺口,沒有影院的生活也像是有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需要得到及時彌補。在這樣的時刻,電影院成了安全感的構成部分。

  電影院恢復開放營業,是在諸多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進行的,希望院線能夠珍惜這好不容易等到的日子。

  在完成疫情防控要求方面,或許無需有太多擔心,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觀眾本身都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防控經驗。無接觸售票、上座率不超30%、全程佩戴口罩、原則上禁止飲食等具體要求,也指向了觀影和防疫的兼顧。

  值得擔心的是,全國院線如何積極回應觀眾滿腔的熱情,讓重新坐進影廳裏的觀眾,得到滿意的觀影感受。其中最為具體的一條,是院線準備了哪些電影片源,有沒有提振士氣的大片公映,有沒有製片方願意冒險,將前期被動雪藏的電影拿出來公映。

  電影院要回來了,電影節也要回來了,影迷的關注以及奔走相告,讓人多了一些信心,這種信心的增加,無形中也會改善疫情中人們的精神狀態。

  所以,影院加油,電影人加油,7月20日見。

  □韓浩月(專欄作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7 字。

轉載請註明: 影院有序恢復開放,生活“缺口”正一點點補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