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目前的電影行業受到衝擊,陷入了一定困境,資本也紛紛避險,“差錢兒”的電影業將何去何從?在8月15日舉行的第十二屆北影節的“中國電影投融資峯會”上,業界資深人士認為,今年是中國電影市場最難的一年,然而,危機中也有希望,嘉賓們表示,現在恰恰是投資電影好時機,拐點已經來臨,電影投資進入了右側時代。
電影市場基本面還在 準備迎接下一個紅利期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回憶道:“2015年,中國電影增長了48.6%,那時期的中國電影資金是以‘百米賽跑’的速度、不計成本地跑步進入電影行業,但是,2020年初疫情的出現並持續至2022年,使得電影行業出現資金短缺、新項目開工不足的尷尬處境,差錢成為了普遍現象。”
華夏電影常務副總經理黃羣飛已經從事電影行業35年了,對於目前的電影市場,他表示,自己的目力所及之處,都在喊難。不過,黃羣飛認為,目前電影市場的基本面還在,存量觀眾和存量市場還是很大的,”根據國家電影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到8月14日10:27,我國2022年暑期檔票房達75.04億元,超過2021年暑期檔73.81億元的票房成績。其中,《獨行月球》票房23.67 億元,《人生大事》票房16.88億元,都達到或者超過了預期,何況,這還是目前在電影院停業影業數量達到3223家、停業銀幕將近一萬塊銀幕情況下取得的成績。“黃羣飛表示,現在電影融資難,因為電影不景氣、資本紅利期已過,但這隻説對了一半,“上一個紅利期已經過了,我們要準備好迎接下一個紅利期。”
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瑞芳表示,確實有很多投資者目前對於電影行業處於謹慎觀望的狀態,但她反而認為現在就是最好的投資時機,”經過疫情這三年的時間,留下來願意繼續在電影行業生根的人已經是行業內的堅守者了,他們是值得被投資的,這也是電影業慢慢成熟,開放合作心態最好的時機。“
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範志忠認為,當去泡沫化加速完成之後,電影的拐點已經來臨,”博納影業即將在A股上市,説明電影行業正在吸引新一輪投資的眼光。"
用優質內容增強資方的信心
不過,電影行業面臨的一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需要去完善、解決的。黃羣飛擔心電影市場會出現影片供給不足的狀況,而且這個問題會長期存在。黃羣飛説:”我搜索了一下,6月份,院線電影開機只有6部,7月份是7部,立項備案數量無論是同比、環比都在下降,5月份比4月份環比下降了57部,4月份跟去年相比下降了75部,5月份跟去年5月份相比下降了71部,如果今年立項備案的數量這麼少,那麼明年的市場怎麼辦?這是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困擾和問題。電影產業化最重要的就是內容,資本投資渠道也是投資於內容,如果沒有內容後續的投資也談不到,無法形成電影宣發、廣告商務、衍生品、授權遊戲等等完整的閉環。“
目前電影資金鍊的整體是缺錢,但是頭部電影的投資卻越來越大,頭部效應對於電影市場有帶到作用,但是專家們也希望投資能夠青睞中小影片,呈現多樣化發展,避免題材的單一。
據悉,今年暑期檔的總票房中,《獨行月球》一枝獨秀,佔據了30%,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獨行月球》的出品方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表示,開心麻花的特色是喜劇,有特色觀眾就會喜歡,投資人也會比較願意加持,然而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獨行月球》的項目啓動是在2018年,“到現在四年半了,回收票房需要再過半年,那麼就一共是五年的時間,從金融角度,如何讓資金流動的速度加快也是需要探討的。”劉洪濤還認為,成熟的電影工業不能僅僅依賴於票房,而是有大量的衍生、版權各種各樣的銷售收入來平衡整個電影投融資。
嘉賓們還表示,當下正是中國電影最需要資本支持的時期,此時,創作者不僅要推出優質內容增強資本方的信心,市場也要探索更多契合電影領域的金融產品與投資合作模式。
投融資對於電影產業發展明顯
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副理事長周建東表示,投融資對電產業的發展是很明顯的,“沒有資金,什麼事情也做不成。”而對於電影產業化發展的脈絡,周建東以資深電影人的經歷進行了梳理。他表示,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的脈絡起步比較晚,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過程。周建東説:“1996年前後,只有15個電影製片廠可以拍電影,之後放開了拍攝的門檻,當時制定了五項經濟政策,從税收、減免、資助、獎勵等等方面進行扶持,嚴格而言,這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過程。”他表示,從1994年開始以前電影是壟斷髮行的,之後打破壟斷,製片單位本身就可以發片,之後院線制的改革,這些是製片行業和發行行業轉化的過程。
第二階段,是電影產業化的基礎階段。周建東表示,從2002年開始,國產影片數量只有110部,電影票房只有8億,電影銀幕只有1873塊,根本談不上產業化,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2年中國GDP增長8%,在此形勢下,2003年提出“電影產業化”,“基於此,從法律法規而言對產業進行了促進。《電影法》歷時15年,一直到2016年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形成了2017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到2017年票房達到了457.12億元,為製片行業打下了基礎。”
第三個階段,產業化雛形階段或產業化初級階段。在2014年,廣電總局聯合了財政部、發改委和國家税務總局等七部委下發了文件“支持電影發展的若干通知”,把税收、融資、信貸等等給予了優惠政策,形成了2017年正式實施的《電影法》當中的第四章電影產業支持、保障,有關税收優惠、金融信貸、保險機構、融資擔保機構等等條文,法律上提供了基礎,”在這樣的助力下,2017年當年的影片生產數量達到798部影片;2018年,電影產量高達902部影片,2020年以後的數字就是突飛猛進的進展了。“
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四個省市齊頭並進
在“中國電影投融資峯會”上,《北京電影投融資發展報告》也最新出爐,中國電影基金會投融資發展專項基金總監朱玉卿率先“揭秘”了其中的新鮮內容。
朱玉卿表示,電影市場在逐步恢復之中,投融資機構對於電影雖然仍有觀望,但行業內資本開始抱團取暖。現在影視融資開始轉向金融機構,銀行的融資變為了重要的渠道。
雖然北京頭部資源聚集,投資機構佔據優勢,但是在全國範圍,浙江影視生態正在加速,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生產的數量、票房的產出、觀眾的人次,浙江都是後起之秀。”
朱玉卿表示,目前,深圳、杭州、上海也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促進電影發展,“這就形成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四個省市齊頭並進競爭激烈的態勢。”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