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聽戲APP與梨樹下聯袂打造的視頻清談節目《四大名旦》將於近期上映。節目中,孫霆老師講述了很多關於四大名旦的故事,先來一睹為快吧!
孫霆老師講述王瑤卿的一字評
王瑤卿先生曾以“一字評”來概括四大名旦的藝術特色:梅蘭芳的“樣”、尚小云的“棒”、程硯秋的“唱”、荀慧生的“浪”,有些學者、評論家都曾寫文章談説,但有不符合事實的地方。我曾經聽一位王瑤卿先生的弟子説,其實王瑤卿先生不是這樣説的。他説,王先生性格詼諧,愛説笑話,有時候跟一些弟子們一起聊天。在上世紀30年代的某一天,王瑤卿先生就跟荀慧生先生在大馬神廟的王宅一塊兒聊戲,在閒談中,王先生就説:“你們四個人(指四大名旦),現在正是走紅的時候,各有特點。”王瑤卿就接着細細分析,他説,若論台上的不同,畹華(梅蘭芳的字)可謂“樣”,別人比不了,他在這方面可以説是風光獨佔。
尚小云一向崇尚武功,自幼就學過武生,最敬仰楊小樓,在台上有時候要把楊小樓在表演上的神采借鑑過來,比如,他最有名的戲《昭君出塞》,就是文戲武唱,楊小樓在台上注重把人物的精、氣、神都表現出來,尚先生就借鑑了楊小樓。他是榮春社科班的班主,要求學生在台上必須不遺餘力地演出,誰偷懶到後台就要受到訓斥,所以他演戲的風格是帶有一種剛強挺健的風采,因此,尚小云可謂“棒”。
硯秋的嗓音條件弱於其他三人,嗓子不是很高亢、響亮,於是他就在唱上下的功夫最大,可以説是“唱”。王瑤卿先生和程硯秋還有一段有趣的往事。《鎖麟囊》劇本出來後,程先生就拿着本子到大馬神廟跟王瑤卿先生一起研究唱腔。程先生叫王先生為太老師,因為他的老師榮蝶仙是王先生的弟子,所以他管王先生叫師爺。他拿到劇本後研究如何設計唱腔,便去找王先生。程硯秋平時沒有演出的時候,經常晚上9點以後去大馬神廟,那個時候的大馬神廟可以説是藝術殿堂,演員、畫家、文人、收藏家等藝術從業者、愛好者都匯聚在這裏。
程硯秋到那裏沒有説話的機會,就坐在王先生屋子的角落裏,聽來客們和王先生一塊兒聊戲、談藝,只聽不言。到了晚上11點後,客人們陸續走了,直到等客人們都走完,差不多也到夜裏12點了,家裏就剩王先生和程硯秋了,這時候才開始上課。於是,就把《鎖麟囊》文本拿出來,前一天研究了前一半怎麼唱,當天就要研究下一段怎麼編腔。就這樣,一直研究到凌晨三四點鐘,設計了新的,温習了舊的,程硯秋也就離開了。凌晨四五點鐘時,沒有車坐了,程硯秋就從大馬神廟走回西四的家。一路上還會把晚上跟王先生研究的新唱腔複習一遍,到家睡覺前還要再琢磨一下才睡覺,第二天接着起來練功。
就這樣研練了半年,把《鎖麟囊》全部落實了。最初是在上海演出,而非北京,為了先讓上海的觀眾檢驗檢驗。由此説他在唱上下的功夫最大。程硯秋自己也曾説,“如果沒有王瑤卿先生,在這方面就沒有我程硯秋的今天。”所以,王瑤卿先生為程硯秋在唱上花費了許多心血,因而説,程硯秋是“唱”。
説到這裏,該説荀慧生了,荀慧生就説:“先生您別説了,我自己説吧,我是‘浪’”,説完就哈哈大笑起來。因此,大家就認為“浪”是王先生説的,其實是荀先生自己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