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為什麼是戲説歷史之祖喜劇外殼下還有什麼
近日,張國立在社交平台上發佈了一張他的工作證,上面顯示他作為特邀幹事去了頤和園蘇州街進行某項工作。
在評論區下方,不少網友調侃“康熙皇上去微服私訪”或者“紀大人去上班”,筆者當然和這些年輕人不一樣,筆者把他的圖片修改了一下,變成“模仿秀演員周慶書”,只有這個名字才最搭配頤和園蘇州街這個地方。
知道這個哏兒出處的網友,估計至少都不惑了吧。
最近兒子在聽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君臣鬥》,也沒經過筆者指點,他自己居然就摸索着在電視上找到了《宰相劉羅鍋》,從第一集開始看起來,智能時代真不一樣。
不過看了兩集,兒子的問題來了:這和《君臣鬥》怎麼不一樣啊。
嗨,當然不一樣,雖然《宰相劉羅鍋》的藍本雖然是《君臣鬥》,但這部電視劇中間事實上夾雜了不少編劇和導演的“私貨”。
這麼説吧,有人説《宰相劉羅鍋》是我國電視劇領域中戲説歷史題材之祖,這個觀點也不是沒有道理,比起該劇來,《戲説乾隆》《戲説慈禧》都不行,被追捧甚高的《康熙微服私訪記》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也不夠看。
甚至兩部著名的號稱“正史”但也有很多戲説成分的大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在很多地方也不如《宰相劉羅鍋》。
可能有網友會覺得詫異,《宰相劉羅鍋》不是一部喜劇嗎?是啊,喜劇自然沒錯,可這部喜劇並不是一般喜劇,讓我們來看看喜劇的外殼下,到底隱藏着什麼。
一、顛覆歷史的人物大改編
《宰相劉羅鍋》的一開頭就標明瞭四個大字和四個小字,“不是歷史”和“民間故事”,這就好像編劇給自己開了一個掛一樣,標明瞭老子是虛構歷史之後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宰相劉羅鍋》比其他戲説歷史劇最大膽的地方在於,它完全顛覆了歷史人物的形象。
比如劉墉,真實的歷史上,劉墉為官雖説比較清廉,但其幹過的漂亮差事可沒那麼多,甚至還有不少窩囊事。論做官,他給他老爹劉統勳提鞋都不夠,乾隆之所以用他,還屢次饒過劉墉的過失,很多時候就是看着劉統勳的面子,劉墉要是沒他爹罩着,可能早就被攆回家了也未可知。
還有和珅,王剛飾演的和珅固然精彩,但卻極大改變了歷史上和珅的本來面貌,人家歷史上真正的和大人貪歸貪,可第一人家有才氣,第二人家不愚蠢,第三人家還長得帥呢。而王剛飾演的和大人系列,除了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裏幹過一些聰明事兒之外,其他時候尤其是在《宰相劉羅鍋》裏就是個不學無術、十足的弄臣,可把和大人給黑了個底朝天。
至於乾隆,當然也被黑得夠嗆,真實的乾隆如果真的整天嘻嘻哈哈,怎麼可能穩穩當了幾十年的皇帝。
可以説,《宰相劉羅鍋》是在民間故事和《君臣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將三位主角的形象和歷史上的真實形象徹底拉開了距離,這在各種戲説歷史劇中無疑是極為大膽的,甚至還影響到了後來的其他電視劇,比如《鐵齒銅牙紀曉嵐》。
那麼,為何編劇和導演要這麼改編呢?
二、立意最高最大膽的改編
《戲説乾隆》的主題是什麼?説好聽了是乾隆為民除害,説不好聽了就是乾隆微服泡MM。主角乾隆的形象無疑是正面的,而且是相當地正面。
《康熙微服私訪記》幾乎是高仿了《戲説乾隆》,無非是孫子換成爺爺,答應換成妃子,軍機大臣換成和尚,太監還是太監。而主角康熙無疑也是正義的化身,天子成了天使。
《鐵齒銅牙紀曉嵐》無疑借鑑了《宰相劉羅鍋》,只是主角鐵三角中劉墉換成了紀曉嵐罷了,而且同樣將歷史上的紀曉嵐形象進行了無限拔高。但這部劇和《宰相劉羅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人設,紀曉嵐的對立面是和珅,乾隆更像是坐山觀虎鬥的超然角色。
《宰相劉羅鍋》在立意方面無疑更高也更為大膽,劇中鐵三角之間,劉墉的對手並不是只包括和珅,還要將乾隆算進去,甚至有時候還要把八王、九王這些庸庸碌碌的也算進去。
在《宰相劉羅鍋》中,整個朝廷明眼人是有,比如六王,但他不到涉及到自身利益時不説話。所以,劉墉面對的是包括皇上在內的整個封建官僚體制和風氣,這就是編劇和導演的立意,不可謂不大膽。在喜劇的外殼下,《宰相劉羅鍋》的結局更像是一幕悲劇。
據説,《宰相劉羅鍋》在結尾處有一幕沒有播出來,嘉慶吃東西時不小心掉了一顆葡萄,旁邊有位大臣眼疾手快空中接住,嘉慶和大臣相視而笑。這一幕不由得讓人想到了和珅接住乾隆吐出瓜子殼的一幕。
所以,這一幕就叫“換湯不換藥”,劉羅鍋終其一生所做的事情到最後只是一個循環中的插曲而已,這也是《宰相劉羅鍋》喜劇外殼下實際是悲劇的重要解讀,可惜沒看到。
值得一提的還有,劇中劉墉並不是一個完人,他中間也有“失身”的時候,當面對英國使臣時,他也有目光短淺的一面。所以你看,劉墉是個忠臣和能臣,但也免不了做錯事,甚至是很大的錯事,這就是封建時代的悲劇啊。
三、編劇和導演在劇中設計的細節
這一段筆者不想多寫,相信大多數看了幾遍《宰相劉羅鍋》的讀者都會有這方面的感觸,尤其是你並不是只把該劇當喜劇看的時候,尤其是你隔幾年看一遍的時候。
劇中的而一些台詞和劇情在今天看來頗為大膽和驚豔,比如汪中直做的那些過火的事,還有和珅搞笑的“不能説明兒!”
還有乾隆在江寧要去見銀紅姑娘,而此時銀紅姑娘所在的青樓卻是被查封的狀態,這段劇情中間就被編劇加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台詞。
當然,最有寓意也最牛的劇情無疑是劇末的“掛宮燈”一節,這段劇情就是乾隆對自己的總結。
有意思的是,編劇和導演在片頭和片尾曲中還抖了個機靈,片頭表明了“不是歷史,民間故事”,而片尾曲就來了一句“故事裏的事,説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裏的事,説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你品,你細品,這就是文化人的小聰明。
綜上吧,筆者認為,《宰相劉羅鍋》的評分8.2分無疑是偏低了,可能很多人還是把該劇當成了喜劇看待,沒有去細品它喜劇外殼下的其他東西。所以該劇的評分偏低,在筆者看來,它至少應該過9分,跨入神劇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