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觀眾與電影院已經失聯四個多月,“電影院究竟何時才能開門”一直是影迷和觀眾熱議的話題。新京報近日隨機抽樣200位觀眾,請他們對電影院復工發表自己看法。從200名觀眾的統計情況反饋來看,有近八成的觀眾表達了對影院復工支持和理解,觀影安全感與日俱增。而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的多數評論中,很多觀眾期待近期電影院“重啓”。
票房分析師羅天文認為,對院線電影市場而言,觀眾的觀影欲無疑是影院恢復的最重要基礎。如今,影院更多需要考慮,如何做好防護工作、更合理排片,為即將復甦的電影市場做好準備工作。
對影院安全感和消費慾一直在上升
“現在各個行業基本上都已經復工了,儘管電影院是密閉空間存在風險,但很多公共場所密閉空間像商場等也在逐漸開放。隨着生活迴歸正軌,人們的安全感和消費慾也有所回升。”票房分析師羅天文説,相較此前,觀眾的影院觀影消費安全感指數和消費信心指數大幅上升,甚至會高於旅遊的數據。
某影院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日常的消毒防疫工作。
觀眾羅曉敏表示,如今國內疫情得到嚴密防控,只是要做好消毒衞生措施,她很期待影院開門。“影院長時間暫停開放,客觀上無法滿足公眾的觀影需求”。羅天文説,國內很多觀眾從疫情以來已經很久未進行觀影,對不少影迷來説,沒有辦法看電影也對自己的娛樂休閒有着不小的影響,畢竟看電影是一個很重要的愛好。
觀眾疫情期間閲片量並不比之前少
在受訪200人中有約60%的人維持了一週要看1到2部電影的情況。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陳文詩就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關注院線動態及影訊,一週甚至會看三到四部電影:“尤其疫情期間無法外出,在家隔離觀影就成為很重要的娛樂方式,基本會找到新片資源刷一下,也會温習複習一些經典老片。”
事實上,即便復工復產時期休息時間減少,觀眾仍保持着極高的觀影量。據調查,5月,人均觀影量(非影院觀看)為6部,和3月持平。可以看出,觀眾的觀影需求始終強烈,沒有因疫情、影院關停而減弱。在影院重新開放的時間上,超過半數的觀眾認為6月“比較適合”觀影,其中不乏有人表示在遇上自己感興趣的電影,一定會進電影院支持老片“復映”。觀眾的消費信任感日益上升,可以感受到觀眾對影院重新開門的期盼。
最想看到喜劇科幻動作題材新片
調查顯示,大多數觀眾最後一次去電影院多數停留在去年12月看《誤殺》、《葉問4》、《寵愛》等片,多為去年12月的電影,觀眾太渴望能夠看到新片了。
大多數觀眾在最後一次去電影院的片單還停留在《誤殺》《寵愛》與《葉問4》等“老片”。
在我們的調查中數據顯示,疫情後,觀眾無疑最希望進影院觀看“新片”,這與影院的需求相同。近九成的影院認為無論是“國產新片”還是“進口新片”都是拉動觀眾觀影的重要因素。而“復映”只是填補新片短缺空白的手段,甚至很多經典電影已經在疫情期間在其他播放平台得到温習。至於新片中觀眾最喜歡看什麼,喜劇、科幻、動作等題材依舊是備受歡迎,分別位居觀眾觀影類型前三。
希望有高話題性電影作品入市
作為娛樂媒介工作者同時又是電影院常客的樂雨(化名)來説,已經4個多月沒有去電影院的她實在是“迫不及待”,雖然她也會有些擔心,但她表示能不能讓人們再次進電影院要根據上映影片的情況來決定,不是非看不可的電影可能很難選擇去影院。“防疫期間以來,許多新片及高熱度的影片也是陸續撤檔,這段期間沒有新電影上映,我想即使是復映初期,為了票房、口碑等電影製片方也不會在這個時期貿然上映重磅電影,這也是必然的。”她説,現在很少有朋友會在朋友圈分享在各種線上播放平台看電影的感受,這個也充分説明去影院還是相對主流的觀影方式,尤其是看新片,但是現在幾乎看不到新片資訊。“在這方面,可以在復工初期多研究一下如何進行影訊傳遞和對電影熱度的傳播,除了新片入市,還需要重新帶回屬於電影的話題感,讓觀眾的觀影意願與影片質量形成良好的互動,電影無疑是幫助大家走出困境,緩解焦慮的一種解壓方式,既然觀眾對新片的關注度在不斷增強,就應該有與之相匹配的高質量電影來增加觀眾的信心。”>>>相關新聞:專家談影院未來複工:龍頭企業要有擔當,市場需大片刺激
影院復映調查
(調查取樣數:200人)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製圖 許驍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