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競高人指路,吳昕沒聽懂
吳昕在尋求轉型,但進展並不令她滿意。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定義》專訪中,易立競幫她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可惜的是,吳昕並未領會易立競真正所指的是什麼。
過去四年,吳昕嘗試過做訪談、演戲、拍時尚照片。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吳昕看來,這些都只是一個個小點,無法支撐她的個人品牌形象。
她需要一個代表作,一個“大點”。這是她轉型的目標,也是她目前最大的困擾。
易立競問,不能成為“大點”是機緣的問題還是能力的問題。
吳昕思考了片刻之後回答説:“都有吧,因為好多行業我都沒試過。”
機緣和能力,其實就是轉型最關鍵的兩個因素。
吳昕願意走出舒適區,主動嘗試沒接觸過的領域,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對於機緣和能力,吳昕在回答的時候仍然沒有想清楚。
易立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她掰開餑餑説餡,提出了一個更具體的問題。
易立競問,你已經找到你的不可替代性了嗎?
不可替代性,就是易立競此前提到的“能力”的衡量標準。
無論你是打工還是創業,無論你是留在舒適區深耕還是走出舒適區轉型,只要你不想被淘汰,就要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對此,吳昕的回答是,“我已經不太拖快樂家族的後腿了”。
這可不叫不可替代性,這隻能叫暫時沒被替代而已。
易立競繼續“掰餑餑”:如果我們非要説你了不起的地方,你會覺得是什麼?
吳昕答:如果我要死磕一件事,就一定能把它磕下來。
這個回答好像是有點開竅了,但易立競又問:如果現在有工作來找你的話,你覺得是衝着你哪方面?
對此,吳昕的回答是,“真性情吧”。
你看,她依然是懵的。
啥叫不可替代性,咱們就以易立競本人為例。
近期有好多網友和自媒體都在誇讚易立競“很敢懟”,甚至説她是娛樂圈的教導主任和照妖鏡,但其實這並不是易立競的不可替代性。
易立競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是善於打開對話嘉賓藏在內心深處、輕易不願示人的東西。
易立競的經典戰例,是在《立場》裏面問哭馬薇薇。
馬薇薇那是什麼嘴。光靠敢懟的話,誰能把馬薇薇給懟哭?馬薇薇不把你給懟哭就不錯了。
但易立競不僅問哭了馬薇薇,事後馬薇薇還在微博上公開表達了對易立競的感謝,這就是“懂得的力量”。
敢懟的訪談人千軍易得,善懂的訪談人一將難求。這就叫不可替代性。
易立競之所以能具備這樣的不可替代性,離不開大量的前期功課,更離不開她站在中年女性的視角上,對自己閲歷的燃燒。
而這,恰恰是吳昕的問題所在。
在訪談之初,易立競問吳昕,轉型可以有很多方式,你為什麼要選擇做訪談。
吳昕的回答是:那還能往哪轉呢?想不出來啊。
這確實是一個真性情的回答,但明顯缺少不可替代性。
吳昕做了十幾年的綜藝主持人。她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轉型的方向就是去做另一種形式的主持人。
但綜藝主持人和訪談主持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細分領域。訪談的核心是提問,提問的核心是瞭解。這並不是吳昕所擅長的。
吳昕自稱是一個行動派,想做什麼立刻就去做。
但轉型恰恰相反,需要做充分的準備。
沒有準備的轉型,就會成為吳昕所説的“一個個小點”。即使偶有成績,也不足以支撐長線發展。
吳昕不僅對做訪談缺少足夠的準備,對演戲也是同樣。
她演過一些戲,偶爾也受過肯定,但她想要更有分量的角色,可是沒人找她。
她認為,主持人演戲本身就很難,因為大家對你的印象太熟了,你的聲音一出來大家就會覺得是你。
倪萍和柯藍曾經也是知名綜藝主持人啊,後來怎麼就撕掉主持人的標籤,成為了合格的演員呢?
真正讓觀眾跳戲的不是主持人的身份,而是吳昕的表演。
其實以吳昕目前的人氣,即使拿不到理想的角色,想要引起製片人和導演們的注意也很容易。
首先你需要找準自己擅長表演的方向,其次要找到幾個符合此方向的影視形象。然後你去模仿人家正片裏的演員,看看差距在哪裏,或者你能否演出與正片角色不同的味道。
吳昕微博粉絲3800多萬,抖音粉絲600多萬。只要你演得好,你的表演視頻何愁不被傳播,你的片約何愁不來。
你現在光靠試戲,本來機會就少,能接到的角色又未必符合你的預期,那你可不就永無施展之地了。
吳昕有強烈的危機感,所以她渴望轉型,渴望打造自己的代表作。
但對於轉型,吳昕只有願望,卻缺少計劃。
她給自己蒐集了許多選項,但這反而讓她失去了集中一點死磕到底的決心。
她在不斷嘗試,但她並不知道取捨的標準和節點在哪裏,油門和剎車要在什麼時候踩。
因為不斷有人找她拍時尚照片,吳昕就把家搬到了北京。如果邀約不斷,她就會沿着時尚這條路走下去。
同理,如果戲約不斷,吳昕就會沿着演員這條路走下去;如果有人給她投資做名人訪談,她也會沿着這條路走下去……
發現問題出在哪了吧。
吳昕可能是一名好兵,但轉型是要當自己人生的主帥。你必須在沒人看好的情況下堅信自己的選擇,你必須在沒人鼓勵的低谷中幫自己找到希望。
如果我是吳昕,不妨再約易立競喝一次茶。請她把訪談時不便説透的一些話説出來,請她幫我梳理優勢和方向。
吳昕説她會特別認真地閲讀網上的批評,那我也希望她能看到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