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珍存集》 全三冊 梁左等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22年3月,我們將一部近30年前播出的情景喜劇的劇本搬上眾籌網。
100餘萬字大部頭,我們懷着謹慎的心態一試,竟大獲成功——眾籌項目上線1分鐘內完成10萬元眾籌目標,24小時內突破100萬元。
這部情景喜劇的名字叫《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全家福
劇本集的名字叫《我愛我家·珍存集》。
初見“家迷會”
《我愛我家·珍存集》的出版策劃,要追溯到2017年夏天,我們初見“《我愛我家》全球影迷會”會長涼油鍋及導演英達。
見面之前,我們心存疑惑,這是一個什麼組織?談何全球?“涼油鍋”一名又出自何典?
《我愛我家》於1993年首播,是中國大陸第一部情景喜劇,也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它的經典毋庸置疑,但作為一部電視劇,出版劇本的情況着實較少,儘管它出自喜劇大師梁左先生之筆,聚合了諸多現已成為編劇界“大拿”的名家智慧。但我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若出版的是當年的原劇本還好,如果沒有,這便是一部“台詞集”,不過是從電視劇逐字逐句扒下來的副本,其文學價值和市場價值存疑。況且,它的字數不少,校對的工作量很大,是否值得花大量時間一做?
1993年,拍攝現場,王朔、英壯、英達、梁左聊戲
見面那天,英達導演並未先談及《我愛我家》。那日天熱,我們隨社長金麗紅一道,和英達導演約在一川菜館見面,談話間,導演熱情洋溢、大汗淋漓,滔滔不絕地説着北京西城區、東城區口音的細微差別,隨後拐到《我愛我家》中和平那獨特的口音——如果一個詞第二個字發四聲,和平會發成二聲,如看電(二聲)視——之後便落到了《我愛我家》出劇本集的事。
在劇組,英達給王志文講戲
經英達導演介紹,我們得知,《我愛我家》並沒有所謂的“原劇本”,原來,當年拍攝的方式和現在的美劇非常相似,寫一集拍一集,即興發揮很多,很多情節與台詞中的梗是劇組眾人一起討論出來的。大家常常圍坐在賓館的牀上牀下,徹夜暢談,瞬間迸發的靈感就潦草地記在本就格式不那麼規範的劇本底子上。
可惜了這些珍貴資料未曾整理,未能保存,散落往昔,想必是難以復現。而今,即使將台詞盡數整理出來,也並不容易。
葛優在片場化妝
“影迷會”會長涼油鍋一直謙恭謹慎,沉默不語,直到説起《我愛我家》的台詞,他才兩眼放光,滔滔不絕起來。
文興宇和關凌
這時我們才知道兩件事,第一是涼油鍋對《我愛我家》的台詞如數家珍到了一定程度,你説上句,他立即能接出下句,且知道來自哪集。隨便從某處起,他都能一字不落地將後面的台詞背出來;第二是像他這樣的人多了去了,遍地全球都有。“全球”二字,就是為那些如今身在海外,但每天看、聽《我愛我家》以緩思鄉之情的“家迷”們準備的。
“影迷會”有個微信羣,裏面每個人都用劇中角色或經典的台詞梗作名字,像“涼油鍋”就來自《我愛我家》第8集《既然曾經愛過》:
家庭服務員小張愛上了門口炸油條的有婦之夫小劉。老傅一家人勸小張和小劉分手。小劉給小張寫了一封傾訴衷腸的信,信中寫道:
“他這幾天也是一直在痛苦中度過的——油條不思,餛飩不想,不小心把手伸進了油鍋裏都沒感覺……”
和平大驚問:
“喲!那不得燙殘廢嘍哇?”小張平靜地説仨字:“涼油鍋。”
除此之外,羣裏有叫“姑媽”的,有叫“小晴”的,有叫“親家母”的,大家用的表情包全是《我愛我家》的截圖,説話都用《我愛我家》的台詞梗。
看來,“台詞集”對於“家迷”們來説,意義重大。
遠不止“扒台詞”
隨着英達導演和涼油鍋的講述,我們才知出版這套書並不僅僅是將台詞扒下來這麼簡單。
《我愛我家》播出時,沒有字幕,更沒有標點。而標點對閲讀理解的影響很大,需重新添補。且劇中許多方言並沒有統一寫法,還存在演員語速過快、口誤的問題。此前有不少家迷嘗試自行整理台詞,但錯誤較多。哪怕是台詞本,也沒有一部完整的、標準的文本參照。
另外,英達導演提到,他想出版的是“劇本”。所謂劇本,即能指導演員演出,需要包含“動作指導”和“舞台指示”,而他是導演,這些信息只有他能復現。
楊立新珍藏的《我愛我家》劇組工作證
但是時隔這麼久了,還能記得準嗎?
幸好,導演英達是一個記憶力好得異於常人的人,也可能是《我愛我家》在他的生命中真的留下了太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愛我家》是英達作為導演的出道之作,但也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峯,它的經典已被許多人反覆訴説,僅那豪華的客座嘉賓陣容就是今日難以想象的,就連英達自己也認為當時能成此劇有許多機緣巧合,後來再難重現——他通過劇照中模糊不清的茶几一角就能推測出那是哪年哪時拍攝的事兒,通過某位劇組人員的背影就認出那是誰誰誰,當年拍攝的諸多細節也依舊牢牢地印在他的腦海。也或者是《我愛我家》劇本的編纂啓動也同時啓動了英達導演記憶中的某個關鑰,許多原本已被拋入時空大海的零散記憶又重新串聯,隨着對白的重新書寫錄入,隨着劇照的一張張拾起,那個記憶之盒被開啓了,無數珍寶浮上海面,被一股腦兒牽扯出來。
第一版劇本出爐,英達導演校改,改得滿紙紅;第二版,還有很多要確認的地方……就這樣,由涼油鍋牽頭主導,我們和許多資深家迷參與編校,浩浩蕩蕩的工程斷斷續續進行了4年之久,劇本於2021年下半年才正式定稿。最終定名為《我愛我家·珍存集》,共3卷,1444餘頁,116萬字。
劇本儘可能地對角色的出場、動態標註了舞台指示和動態指導,並對台詞做了最終統一確認,許多方言的寫法也進行了探究與規範。如觀眾耳熟能詳的金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後面三個“母們”的寫法多年來混亂不一,許多人用女字邊的“姆”,但最終這個字被確定為“呣”。
標點也一一進行了推敲——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呣們、呣們、呣們!”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呣們呣們呣們!”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呣們!呣們!呣們!”
最終劇本統一為第三版,最為鏗鏘有力。
許多標點該如何用改了又改,最終確認的版本也並不能説100%還原了原劇唸白的韻味,畢竟書面文字和口語還是兩種表達,但在囊括的選項中反覆篩選,最終還是保留了最接近原劇、最接近“原汁原味”的選擇。
還是因為書面文字和口語的差異,有些內容則刻意進行了刪改,如劇中傅老説話時愛三句一“啊”(一段原句),如都體現在劇本中,不僅無法盡現出文興宇老師原本對白的風格,還會影響閲讀,因此經過反覆商議,諸如此類口語(還有和平、志新都特別愛用的“哎喲”)進行了不少刪減。
還有演員當年的口誤,如“化血化瘀的作用”“生末旦淨醜”,衝着志新叫志國,把202説成201等都進行了訂正。
定稿後,我們還將《我愛我家》120集的影視信息:每集標題、導演名、編劇名,是否有插曲,全劇演員表等進行了整理,附上賈圓圓飾演者關凌和編劇之一張越的手記,並整理了若干未曾面世的幕後劇照,集合成一本附錄手冊。萬事俱成,就這樣在摩點眾籌網首發了。
花四年“愚公移山”
之所以選擇通過眾籌的形式首發,是因為這套劇本集從誕生之初就具有“眾籌”的形式,它分明是由廣大熱心家迷的心血促生的。如果沒有“家迷”們的執着,如此浩大的校對工程真只能靠“愚公移山”——儘管現在也花了四年時間。如果不是他們的堅持,這部作品或許就不會問世。
沒想到,上線後即大受歡迎。但其實也早就應該想到,因為它是《我愛我家》,它不僅凝聚了中國近30年的社會熱點和一代人的回憶,也飽含着那麼多家迷的期待與支持。經重新整理後,它的文學性遠遠強於“台詞集”,既可以放在案頭閲讀,又可以供“家迷”們參照,隨時“演上一段”。它還是一部北京方言“活字典”,諸多生僻字的寫法都在劇本中得到統一。
更重要的是,當你翻開劇本,讀到每一行文字時,劇中的聲音畫面便能浮現眼前。你彷彿能聽到老傅、和平他們那經典的口音,記憶中的笑聲彷彿又重現耳畔。
哪怕在時代的風中,有些音容笑貌已消散。哪怕如今我們提起筆來回憶,也只能像用雙手捧起沙礫,而細沙卻無可避免地從指縫流走。我們還是要記錄,不僅為了《我愛我家》,也為了用某種方式記錄我們都難以忘懷的曾經。
家迷們等了近三十年,又用四年光陰,投入大量心血,只為了讓記憶中的美好有一個現實寄託。這套書的出版,或許正如《我愛我家》片尾毛阿敏温柔唱起的那一句:“為一句無聲的諾言”吧。
時光在逝去,經典永流傳。謹以《我愛我家·珍存集》致敬參與本劇的所有主創,尤其是文學師梁左先生。感謝所有熱愛《我愛我家》的人,紀念我們熱愛的那個已經成為了明天的昨天。
本版圖片來自《我愛我家·珍存集》
(原標題:120集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劇本集出版為一句無聲的諾言)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張霓
流程編輯: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