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可辛成立流媒體制作公司,成龍章子怡加盟?這也救不了香港電影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娛樂

文|令狐伯光

這兩天出了一個不少網友看到有些振奮,然後再對於內地電影陰陽怪氣的新聞。那就是香港大導演陳可辛創立泛亞洲製片公司Changin'Pictures,該公司已經從亞洲渠道籌集了大量資金,旨在開發和製作原創內容,並向各平台推廣和授權,不依賴OTT平台的製作資金、製作許可和編輯限制。

至於後面成龍,甄子丹,章子怡可能加盟合作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了。很多網友已經默認這家公司製作出來的內容是向Netflix等海外平台,並且因為現在內地審查越來越嚴格,非常影響文藝作品的創作,這一次陳可辛因為環境關係選擇從海外突破,以為這就是徹底的解放,

甚至我看到什麼香港電影崛起有希望,什麼中國文化輸出真的要靠這幫人,到時大陸指不定還會厚着臉皮去貼的都來了。你們太不瞭解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了,這到底是柳暗花明還是垂死掙扎真不一定。

陳可辛成立流媒體制作公司?香港電影將重新崛起,有個問題難以解決

這裏先提一個問題?這次陳可辛為什麼會成立電影製作公司走海外路線?

除了內地審查的嚴格還有天威讓人琢磨不定,像陳可辛自己的《中國女排》變成《奪冠》,《李娜》上映不了對他就是個打擊,但對於港台電影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港台影視圈越來越面臨內地導演團隊的競爭,他們也越來越喪失話語權。

2001年當時簽署《CEPA》的時候,當時香港電影工業還是巔峯的餘暉,那時香港導演和演員在內地影視作品中佔據絕對C位,官方,資本,觀眾都喜歡投資他們,但是現在除了徐克、林超賢、陳可辛等等幾個導演,其它導演都越來越邊緣化。

而且,現在港台導演拍的影視劇,確實越來越不受到內地觀眾的喜歡。這背後有一個重要的點,很多人都忽略掉了。

———年齡和青年導演的崛起

陳可辛1962年的今年60歲,他還能拍多少電影?他唯一徒弟曾國祥79年的,算80後正值壯年巔峯。哪怕再加上這些年培養出來的香港青年導演,零零星星也就幾個,還不如大陸的零頭。

《踏血尋梅》的翁子光,《風林火山》的麥浚龍,另外還有《一念無明》的黃進等幾個文藝片導演,這幾年香港文藝片導演和內地差距很遠,甚至連劍走偏鋒的台灣文藝片青年導演都不如。

內地雖然因為有審查這個東西,但架不住前些經濟增長,人口數量和影視工業化帶來的規模效應。這就支撐了很多青年導演的崛起,而且數量還很多。

比如正在上映的《萬里歸途》,知道你們瞧不上主旋律,但你們知道這是《流浪地球》團隊做的嗎?

郭帆,饒曉志是一幫人的,饒曉志下一部扶持青年導演的作品是《逃出青春裏》,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2》春節檔要上映,當前中國規模最大的商業特效大片,郭帆扶持的孔大山導演文藝科幻片《宇宙探索編輯部》,豆瓣評分8.7還沒有上映。

據傳孔大山導演的下一部電影,可能是改編劉慈欣的科幻片《微紀元》。郭帆這幫人圈子從《流浪地球》才開始,到現在不過四五年的時間,已經形成三四個導演為主,有自己一套成熟班子的創作團隊。

內地這樣的創作團隊還很多,我知道有些人不信,這裏説幾個。

一是甯浩,徐崢和黃渤的鐵三角。他們除了自己導演的電影,都有扶持青年導演,並且成績已經不容小覷。

甯浩有壞猴子72變,已經扶持的導演有《繡春刀》《刺殺小説家》的路陽,《我不是藥神》《奇蹟》的文牧野,《受益人》的申奧,《熱帶往事》的温值培,這個2021年壞猴子72變明確擴容了,規劃片單有興趣的可以去搜搜。

徐崢的叫“監製N個新導演電影計劃”。扶持的青年導演有《超時空同居》的蘇倫,下一部是雷佳音和張小斐的《交換人生》,另外還有《幕後玩家》《寵愛》《愛情神話》等等。

黃渤則是HB+U 新導演計劃,但是目前來看扶持的青年導演弱點。

網友瞧不起的陳思誠,因為《唐探》系列和網劇的成功,他也搞起了自己的班子。導演除了陳思誠自己,目前扶持的青年導演有《誤殺》《女心理師》的柯汶利,《誤殺2》的戴墨。

電視劇版《球狀閃電》的導演是戴墨,但最近新出了一部即將開拍,張譯主演的警匪片《三大隊》導演張大鵬,另外還有朱一龍,倪妮等主演的懸疑片《消失的她》等等。

像鐵三角,郭帆,陳思誠和這樣的新勢力團隊很多,背後還有大量已經做起來了的電影節,以及各種扶持新人計劃。

比如青葱計劃扶持青年導演,一次推出《日光之下》《武林孤兒》《番薯澆米》《過春天》《兔子暴力》。

我相信不會不知道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吧。第一屆是2006年辦的,2012年過後才逐漸的成了氣候,這些年扶持,推出來的中國青年導演人包括。

《心迷宮》《暴裂無聲》的忻鈺坤,內地犯罪類型片導演,僅次於曹保平,刁亦男。

《春江水暖》的顧曉剛,第一部作品就類似畢贛的《路邊野餐》。另外還有《平原上的夏洛克》《老獸》《四個春天》《最後的告別》等等。

港台娛樂圈能否學習“韓流”傳播世界?可以,但是很難

雖然內地的審查真的很難,但架不住經濟發展,人口規模和文娛產業快速發展之下,所帶來的規模化效應,內地青年文藝人才在迅速的崛起。

陳可辛這家公司是香港影視圈北上受阻後的突破性嘗試,試圖通過外國流媒體平台突破現在香港電影圈的困境。這背後會回到上面分析的問題,文娛產業的發展是和經濟發展,以及人口規模掛鈎的。

港台娛樂圈後繼無人,目前來看很難解決這個問題,港台加起來才3000萬人口,有人問那可以吸引大量內地人才啊!

一、內地頂尖人才除非因為特殊的目的,想拿外國電影節獎,拍想拍的大尺度電影,否則這個吸引力未必有多高。

這個“審查”是很難很難的,但未必是人才們放棄自己擁有優勢的唯一選擇。

比如內地頂級人才,郭帆能拍《流浪地球2》,未來還可能拍《流浪地球3》、饒曉志《萬里歸途》成功了,未來肯定會接到頂級投資大片;徐崢、吳京、黃渤、陳思誠是幕後大佬了,為什麼還要跑到外面去拍片?

二、既然既得利益者的頂尖人才不會出去,那麼初出茅廬的青年人才呢。

這裏有吸引力的只有港台年輕人才,內地人才沒有多少吸引力。我們先不提內地團隊和港台團隊在內地市場存在競爭,哪怕陳可辛真地把路打通了,內地人才憑什麼跑到外國拍片?

要知道,當初內地人跑到港台娛樂圈發展,原因是當時內地經濟不行,生活水平不高,文娛產業發展低下,人才想要更好的發展只能跑港台,現在內地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遠遠強過港台。

是啊,確實挺爛的,但工業化規模不是港台能比的,影視產業甚至已經超越了日本(遊戲動畫沒有),對於青年人才扶持計劃還蠻多的,相反跑到國外的話,“審查”帶來創作上的妥協,未必有人生地不熟要融入其它文化圈子來得難。

三、那完全可以學習韓流只扶持港台和海外華人,甚至是亞洲和東南亞的人才嘛,你們又沒有注意到這幾年,或者説2010年後世界流行文化產業的兩個鮮明的現象。

1、韓流先是韓國在本土發展起成熟的文化產業鏈,Netflix投資和平台才讓它走向了世界。

一言以蔽之:Netflix之於韓流是順水推舟賺錢,不是一開始給韓流培養人才,搭建韓流產業鏈的產業佈局。

這幾年Netflix投資的頂級韓國影視劇,什麼《王國》《魷魚遊戲》《蘇里南》等等。從導演,編劇到演員是韓娛的頂級人才,一幫頂級電影大導演,電影演員去拍的電視劇,這是什麼扶持新人?

港台娛樂圈如果也走這條路,那可能是一堆港台大導演和演員去拍,但問題是——

2、韓流出走海外正青春,港台娛樂已經是昨日黃花了,連內地市場都喪失的港台導演和演員,在海外流媒體就能重新崛起?

你們是不是忘了,90年代末吳宇森、成龍和周潤發等香港電影圈不是已經走過一次海外?那時香港影視娛樂巔峯的餘暉,他們出去後大多數人都已經回到內地市場了。

韓流是2010年後發展到了巔峯,2015年後流媒體崛起,2018年左右韓流出走海外,於是在全世界獲得廣泛的成功。

港台娛樂文化早就度過巔峯了,隨着兩岸三地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帶來的文娛產業差距越來越大。連一脈相承,情懷如此深厚的內地市場港台文化都在退潮,憑什麼港台娛樂能在海外市場重生?

這裏還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台灣那疙瘩Netflix不是已經投資,佈局好幾年,也交出《誰是被害者》《罪夢者》《彼岸之嫁》《極道千金》《華燈初上》等幾部台劇。

確實有些亮眼的作品,亮點也集中在內地審查沒有的尺度和廣度上面。但它沒有辦法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和工業化帶來的內地劇比較了。

陳可辛成立流媒體公司救不了香港電影,更別提國產電影

這裏説一句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事實,雖然內地的“審查”確實煩人,但港台娛樂文化早度過巔峯期了,連在內地市場都在退潮,他們把重心轉到外網流媒體道路只怕會越走越窄。

內地觀眾,市場和官方好歹有情懷和政策是支持的,以香港影視圈的體量(哪怕加上台灣),再打通東南亞人才倒有可能但很難。如果沒有,他們在海外流媒體很難像韓流那樣獲得較為重要的話語權。

最終可能會像Netflix的台劇一樣,偶爾有尺度大的亮眼作品,但想進一步形成工業規模效應,港台電影現狀既不佔經濟體量,又不佔用户規模,娛樂文化還早度過巔峯期,甚至可能會成為港台娛樂文化最後的垂死掙扎。

但是香港電影圈這麼做又能理解,畢竟也是一條路,雖然晚了點。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