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
導演: 陳奕甫
編劇: 劉國慶
主演: 廖凡 / 白宇 / 譚卓 / 寧理 / 黃堯 / 趙陽 / 田小潔 / 呂曉霖
結構上的剛勁:三線並列。
內容上的剛勁:上下對抗。
主旨上的剛勁:自我正義。
哪裏能看 愛奇藝
首播時間 2020-9-16
從開分8.9,到現如今豆瓣9.2。
大家都知道劇主在説什麼。
愛奇藝迷霧劇場在《隱秘的角落》後,再次迎來新一輪觀眾狂歡。
劇主一夜追完,太刺激了!
不得不説,驚悚懸疑劇《沉默的真相》,穩了。
同樣是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説,《沉默的真相》與《隱秘的角落》屬於兩種類型:
《隱秘的角落》重在通過描述人物性格,講述案件的走向。
《沉默的真相》重在通過梳理故事脈絡,挖掘背後的真相。
但,《沉默的真相》並沒有完全聚焦於故事結構的脈絡梳理,而是用人物的情感,充當故事的血肉。
江陽從之前的猶疑不決,到之後為案件奔忙,甚至搭進自己的一生。
老刑警朱偉,嫉惡如仇永不妥協,“平康白雪”化身暗夜騎士,守護心中的道義。
還有支教老師、記者等人物,串聯起這場人性與人性博弈的長夜難明。
地鐵站內,法學教授張超,拖着個大箱子進地鐵站。
説是裏面有炸彈,弄得人心惶惶。
警方將其制服後,發現裏面竟是一具屍體——前檢察官江陽。
殺人後,拋屍未遂,原本都已定罪,突然,張超翻供:
人,不是我殺的。
接下來,就是廖凡飾演的警察嚴良,層層突破,並找尋隱藏在受害者江陽背後的真相。
僅是所有懸疑劇的套路式開場,不足以説明什麼。
《沉默的真相》這部劇,一點也不沉默,反而從頭到尾透着一股剛勁。
先來聊聊劇情結構上的剛勁。
劇主一直強調:懸疑劇最重要的就是節奏。
別看《沉默的真相》,一共牽扯三條時間線,但這三條時間線一點也不拖沓,甚至成為影片結構方面的亮點。
劇裏主要涉及的三起案件,同時對應三個時間段。
而在這三個時間段內,又分別有三個探尋真相的人。
由此按照“時間——案件——探尋者”的模式,可以得出以下三組對應關係:
2010——地鐵拋屍案——嚴良
2003——侯貴平案——江陽
2000——工廠女工案——侯貴平
在呈現三人的關係時,大量平行蒙太奇的運用,加強了三條時間線之間的連貫性。
上下分割畫幅,將2020與2003兩條時間線並列,使“探求”的母題跨越時間。
在江陽探求真相時,平行蒙太奇又通過一些聲響、道具、動作,將它與侯貴平當年的客觀敍述聯繫在一起。
例如用下課鈴,銜接兩段時間線索。
當江陽出現在學校辦公室時,空間上,也通過侯貴平衝藥的戲,完成轉場。
另外,平行蒙太奇在節奏上給人一種緊張感。
第5集追車戲,平行蒙太奇把江陽的被追殺,以及嚴良的被跟蹤並列起來。
這段戲很有電影質感,節奏隨着兩條時間線的交叉,越發緊湊。
另外,蒙太奇也編織了一條隱性的追捕關係。
江陽倉皇失措,下一個鏡頭接的則是嚴良的鎮定自若。一時間,彷彿嚴良在追捕江陽。
這也暗示觀眾,所有案件的謎團直指江陽。嚴良實際上也在挖掘江陽背後的故事。
如果説三條並行,屬於技法層面,那接下來,劇主重點聊聊內容上的剛勁——
下層與上層之間的對立。
許多原著讀者怕小説刪改太大,失去原著凜冽的批判意味。
好在《沉默的真相》不負眾望,甚至增添了一絲政治驚悚片的味兒。
卡恩集團總經理孫傳福,看似做慈善事業,實際上背地裏幹着誘拐下崗女工的齷齪勾當。
在他的背後,又有下屬胡一浪、正義敗類李建國與其沆瀣一氣。
哪怕是最後即將真相大白,他們還不死心,甚至想荷槍實彈,來個魚死網破。
飛揚跋扈的惡棍,使江陽對案件的偵破,變得難上加難。
在揭露孫傳福等人惡行的戲份中,有一組鏡頭迂迴得恰到好處。
餐廳,服務員不小心打翻了他們的魚子醬,看看胡一浪的反應——
強迫女服務員吞食魚子。
這一組行為,大膽地點出孫傳福、胡一浪的膽大妄為。
接着,就是江陽與這些不法之徒的對抗。
但注意,《沉默的真相》並沒有以動態的動作戲表現兩組勢力的過招。
而是以靜態的審訊戲碼,呈現潛移默化的對壘。
在審訊戲份的景深調度上,通過審訊桌,以及雙方不同的人物、人數、道具、鏡頭等細節設定,傳達出人物之間的對抗關係。
劇主列舉四場較為典型的審訊戲,做一番分析。
第一場是警員朱偉與孫傳福的對手戲。
雖然朱偉把孫傳福帶進警局審問,但因為孫傳福的地位,朱偉拿他沒辦法。
注意孫傳福所坐的位置,以及周邊的人物和身後的道具,加之低機位仰拍,竟囂張到如此地步。
再看俯拍鏡頭下的朱偉,遠遠地坐在桌子一角,彷彿他是被審訊的人。
場景反諷,正邪顛倒,無奈感不由分説。
在朱偉出師不利後,接着第二場審訊,江陽直接被誣陷。
此處,鏡頭多是正反打鏡頭。
以兩面的審訊桌為前景,形成對稱構圖,給人嚴肅莊重之感。
然而正是在這嚴肅的氛圍下,一場不公的審判悄然進行。
另外,人數上的不對等,結合鏡頭所產生的壓迫感,將案件越發推向無盡的深淵。
前兩組都是壓迫,是正義無法彰顯。
到了第三次,則是朱偉的行為公之於眾,黎明前的暗。
此處,雖説朱偉犯了罪,但他也是迫不得已。
儘管兩方人數相差懸殊,還是在強調法律的傾向,但鏡頭基本上沒帶強烈的主觀情緒,而是客觀呈現朱偉的證詞。
再看第四次審訊,是記者張曉倩,即當年的受害女工李雪。
這時,不再是之前三次的對立排列,張曉倩的正對不是嚴良等警局人員,而是侯貴平的遺像。
象徵着直面真相的行為,不再是以前的較量與對抗,而預示着真相大白。
封閉環境下,除了壓迫與無奈,卻還有一絲温情。
比如正義三人組——江陽、朱偉、老陳。
注意這三個人的出場,共同特徵是不完美。
委託調查侯貴平案件時,江陽還沒有女友積極。
找尋侯貴平真正屍檢報告時,老陳還“敲竹槓”,詐了江陽一個月工資。
朱偉一上來就風風火火,彷彿辦事沒個譜,是個性情中人。
可後來呢?
女友離開了,同事陷害自己,工作也辭了。
但,就算為了侯貴平案直到患上肺癌,就算極端地走向自我正義,就算把財力全部放在案件調查上。
那一桌吃火鍋的兄弟,還在!
那夜冤死的人,不會消失在他們的記憶裏。
如果説在縱向上,嚴良、江陽、侯貴平串起了社會正義。
那麼橫向上,江陽、朱偉、老陳三個人則用兄弟情義,連接起了自我正義。
《沉默的真相》用飯局戲,把男性的熱血以及人到中年的失意串聯起來。
每一次飯局,實際上是三個人逐漸走向失敗的過程。
本來是三兄弟開開心心查案子,結果朱偉被調查,江陽線索又丟了。
在一次次飯局的色調上,從明到暗,暗示了他們追尋真相之路的艱辛。
從白天到晚上,從黃光到綠色牆面映襯的無助心緒。
5次飯局,有開心,有失落,有掙扎,最後歸於一灘無可奈何。
最後一次吃飯,最令人動容。
老陳給江陽開了個手機維修店,江陽過意不去,一翻兜,錢包不見了。
他是在找錢包嗎?不!
他是在找真相,在找尋這個社會,以及他們三人一直守護的良知。
這就要上升到本劇的形而上主題——正義的缺席。
朱偉在化身送水員時,他關上水站大門,門上小廣告留下的印記,正好形成一個字母Z。
而這個Z所代表的,恰恰就是正義。
陽江是無奈的,一輩子換來的不是真相大白,而是疾病纏身。
臨死前他想通過自殺來點醒眾人,一種類似殉道的行為。
這時候,老師張超認為,與其白死,不如先計劃一番,把聲勢弄大,換取程序正義。
所以,此處的正義產生一個新變體——自我正義。
這一點很像日本電影《檢察方的罪人》。
由木村拓哉飾演的導師最上毅,探討了關於自我正義的話題:
“盲目執着於自我正義的人,終將淪為犯罪者。”
但下一秒,他又喃喃自語:
“懲罰罪人的雨,是不存在的。”
關於正義的討論,是屬於“應該”的範疇,但不是“必然”的範疇。
在追求正義的現實之路上,並不是坦途一片。
追求真相的想法太強烈,也會對自身有所損傷。
我們口口聲聲説想要尋求真理。
可問題是,真理的存在源於真理缺場下的渴求,即絕對真理之不存在。
沒有百分之百的謊言,也沒有百分之百的真話,所以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正義。
自我正義,便是當對社會正義的憧憬成為泡影,追求完美者的不得已而為之。
江陽的追尋,如韓影《熔爐》中的孔侑,求不得,但仍舊堅持。
最後,江陽在眾人的幫助下完成殉道儀式,也不禁讓人聯想到《大衞·戈爾的一生》。
雖然《沉默的真相》沒有把反轉做得那麼強烈,而是用嚴良這個角色事先告知觀眾,江陽可能是自殺的。這就弱化了過度煽情的部分。
但本劇還是有一定情感傾向的,那便是對江陽7年如一日將真相昭告天下行為的認同。
既然聊到了《大衞·戈爾的一生》,那劇主就説説《沉默的真相》與之對比下存在的一些問題。
兩部作品都是以一段錄像做結局。
但錄像帶所呈現的是客觀事實,這在《沉默的真相》中,卻顯露出副作用。
廖凡飾演的嚴良,在劇中以探究者的身份出現。
但,劇集中的他,卻類似於凱特·温斯萊特那樣的見證者。
開場我們知道嚴良非常神,是個探案高手。
斷案時手上總拿着球,還有自己與兒子、戰友之間的關係,足以豐富這個神探形象。
可惜的是,劇集的視角有兩個,一個是嚴良的客觀視角,還有一個是江陽的。
所以,後期江陽的劇情鋪陳開來,視點成了江陽的客觀描述,壓根沒嚴良什麼事。
儘管嚴良發現了遙控器、衣架的秘密,但由於解釋者是畫面中的江陽,嚴良的主角功用被相對弱化。
儘管如此,《沉默的真相》無論在立意,還是在製作層面,都可圈可點。
瑕不掩瑜,江陽的情感動機,以及行為,都戳中了觀眾的痛點。
也正是這一情感上的衝擊,以及對一些觀眾來説的情緒反轉,讓《沉默的真相》高開高走。
通過一連串調查,我們發現的不僅是真兇,還有那些在黑夜中砥礪前行的人。
記住:長夜不是無明,而是難明。
看見真相的那天,依舊可能。
【來源:電影頭條脱口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