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以“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為年度主題,聚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打造服務首都發展文化平台。
論壇邀請到了文化圈、影視圈不少大咖,張藝謀、黃建新、陳維亞、於和偉等都接受媒體採訪,談了各自看法。
其中導演張藝謀表示,如果想拍一部關於北京的電影,他自己覺得想拍的應該是年輕人的生活、北京年輕人的故事。比如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勵志、奮鬥,還有他們對未來的嚮往,他對這樣的作品比較感興趣。
著名監製黃建新則回憶了《長津湖》的創作過程。他表示,國產電影將三大戰役拍得很好,但這些作品還不太像主流市場電影的戰爭片,它們是史詩片。而《長津湖》是要具備商業屬性的,想要探尋的是戰爭中由生向死的過程裏,生命的意義在哪裏?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生命價值的權利,而《長津湖》就是講這幾個年輕人的生命價值、這176個人的生命價值,雖然是戰爭片,但寫的還是人。
接着黃建新回憶拍攝過程,他説“當時我們其實心裏很忐忑,因為我們把這個錢花禿嚕了,拍一拍就控制不住了,因為越拍越大。”身為監製,黃建新是管錢的,他天天發愁,畢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投資的項目,《長津湖》的投資超過2億美金。然而,儘管壓力大,但看到那些電影的片段,黃建新自己會看哭,看到感人的段落,創作者們心潮澎湃。黃建新覺得這個是最偉大的生命價值。
而最值得討論的,是演員於和偉的觀點。
記者問於和偉對“流量為王”的看法。於和偉説:“我覺得流量沒有錯,為王有錯。流量不能為王,不能説只有一種形式、一種體現。流量是一個名詞,它不會對我的創作有什麼影響。”接着於和偉話鋒一轉,表示如果真的流量為王了,那對自己的創作可能就會有一些影響了。但是究其根本,還是要看作品的內容,內容為王才是最主要的。
接着於和偉拿《覺醒年代》舉例,開始沒有想到會和流量有什麼關係,這部劇就是主創團隊尊重內容創作,但最後內容也好,流量也有了。所以才得出結論,流量只是名詞,流量沒有錯。
平心而論,讓實力派演員談流量多少有些缺乏説服力,畢竟實力派演員,特別是有演技的戲骨,往往和流量無關。但讓於和偉來談這個話題其實挺合適的。
就如於和偉舉例所説,他主演的主旋律電視劇《覺醒年代》確實有口碑又有流量,目前在豆瓣評分高達9.3,播出時收視率和點播量都非常高,目前豆瓣有超過15萬條評論,足見其熱度。
於和偉想表達的正是流量和實力、流量和作品品質其實是不衝突的,真正的好作品會成為爆款、會有流量,所以結論才是流量沒有錯。
而從於和偉自身來説,可以説也是流量和實力兼顧的好演員,這兩年,於和偉參演的《上陽賦》《覺醒年代》《刺殺小説家》,以及口碑很好的電影《懸崖之上》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和收視、票房成績,所以於和偉是有資格談流量的。
而分析於和偉的這段話,他沒説出口的才是重點,流量沒有錯,但為王有錯,也就是説,不能“唯流量論”,而且不能只有流量沒有實力,這樣會有礙於好作品的產出吧!這相當於又敲打了一下當下的流量明星們,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