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吐槽大會》停播引發熱議,中外脱口秀如何把握好爭議和禁忌的界限?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娛樂

“冒犯”

【環球時報記者 呂克】“非常遺憾地通知大家,原定本週日晚8點上線的《吐槽大會》第八期因剪輯時間不足無法按時和大家見面……”《吐槽大會》節目組21日的這則聲明,引發輿論熱議。特別是在上一期節目中,原中國男足隊長范志毅的“吐槽”效果火爆,很多觀眾都在等待最新一期中國籃球如何與中國足球繼續“互掐”,然而目前看來,圍觀“菜雞互啄”要被推遲或取消了。

對於外界猜測《吐槽大會》這一期的停播是因“冒犯了體育界人士”,節目出品方並未承認,官方仍以“剪輯時間不足”作為公開理由。著名體育評論員黃健翔也在社交媒體上調侃,“各位是不是忽然覺得中國足球有點可愛了呢?”與此同時,該節目現場設有大屏提詞器的外泄照片也引發“集體作假”“連笑聲都是秀”的爭議——有人認同這有助於非專業嘉賓更準確地表演,當然也有人批評提詞器損害了脱口秀應有的現場真實感,是對演員基本功的侮辱。此外,去年在《脱口秀反跨年》上因一句“男人,還有底線嗎?”引發爭議的脱口秀女演員楊笠,近日也因遭到大量用户抵制,某品牌撤下她代言的廣告,“與楊笠相關推廣工作內容引發了廣泛關注,這種情況並非我們的預期。”

“自嘲”

脱口秀在製造笑料、引發熱點的同時,如何提高表演者和幕後團隊的硬實力,把握好爭議和禁忌的界限,這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越來越“出圈”的脱口秀從業者必須正視的問題。無論是《脱口秀大會》還是《吐槽大會》,抑或更早的《今晚80後脱口秀》,這些在國內各大視頻網站、社交媒體上頻頻引發話題的脱口秀節目,論淵源是來自國外的單人喜劇以及中國傳統的單口相聲。最早在歐美小劇場中表演的喜劇節目,最擅長的搞笑方式是對社會不良現象的嘲諷,越是在性別、種族、宗教和政治等敏感題材下做文章,越能引發現場觀眾的“笑果”,而演員和幕後團隊如何把握“底線”,不至於因過分冒犯他人遭抵制,這個“度”也需要多年的磨鍊。因此,很多脱口秀喜劇明星最擅長的首先是“自嘲”——拿自己或合作搭檔開涮,如專講女性段子的黃阿麗自己就是亞裔女性,而理查德·普賴爾、比爾·科斯比、艾迪·墨菲和如今正紅的“崔娃”特雷弗·諾亞等人,都有非裔血統。

也並非所有的歐美脱口秀明星都能憑藉少數族裔和性別標籤而擁有“吐槽護身符”。如公認的喜劇大師喬治·卡林身為白人,同樣能憑藉敏鋭的觀察力和一針見血的犀利諷刺,獲得格萊美獎、馬克·吐温獎等業內最高榮譽和觀眾們的尊敬。當然,這些成名脱口秀明星也大多經歷過各種爭議甚至投訴,喬治·卡林就因為節目中出現不少髒話,於1978年被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政府有權在其節目有可能被兒童收聽的前提下禁止媒體播放。

改變

脱口秀、單人喜劇的尺度和邊界正隨着時代在變。如上世紀那些嘲諷猶太人和女性的段子放在現在會更加敏感,尤其是在電視和網絡媒體這種沒有特定觀眾的平台上,不恰當的笑料很有可能引發集體抵制事件。近些年來,國外脱口秀行業也發生着變化:像漢娜·蓋茨比、薩拉·希爾沃曼、黃阿麗等女性表演者越來越多,打破過去男性主導的話語權;而在新冠疫情造成劇場關門和禁足令的當下,歐美脱口秀團隊也不得不做出改變、另覓生計。有美國脱口秀俱樂部就把節目搬至網絡平台,直播《禁足週年紀念秀》,這對於一時無法在劇場中正常演出的演員和學員們,也算是另一種積攢人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