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永不消逝的電波》《大幕開啓》倪萍眼中常含淚水
跨越了七十載時空,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在《大幕開啓》的舞台上被再次演繹,“永不消逝的電波”在觀眾心中久久迴響。9月27日晚19:30,《大幕開啓》第二期即將播出,本期節目聚焦我國首部諜戰題材舞台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觀眾將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與主持人張蕾、劇情講述人倪萍、劇目主創、特約嘉賓一同體驗台前幕後的故事,感受劇中革命先輩傳遞出的偉大力量。錄製現場,觀眾通過零距離接觸、沉浸式訪談不僅深入瞭解這部舞台劇作品,更深刻感受到永不消逝的“電波精神”,盛讚節目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與感召力, “用藝術化表達詮釋革命精神,這堂‘課’真是深入人心”。
《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故事發生在抗戰初期的上海,取材自“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該劇當年一經上演便引起轟動,截至目前已在全國巡演150場,現場觀眾多達15萬人。如今,這部經典通過《大幕開啓》的熒屏呈現,更體現了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國家級精品舞台藝術的深厚價值。《大幕開啓》激活觀眾的紅色基因,探尋團結凝聚接續奮鬥的精神密碼,在滴滴答答的電波中,讓年輕觀眾銘記作為紅色基因傳承者的使命擔當。
《大幕開啓》第二期節目的現場觀眾大多是來自同濟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學生,對他們來説,這次體驗不僅是高雅的課外“藝術課”,更是生動的紅色教育實踐課。有學生表示,“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不忘革命精神,不忘歷史,繼續努力不斷奮鬥!”還有學生在朋友圈寫道,“央視的《大幕開啓》,讓我近距離聆聽烈士對我們新一代青年人無聲卻沉重的囑託。吾輩當自強。”
節目現場,主創團隊與百餘位觀眾坐在一起“圍爐夜話”,揭開《永不消逝的電波》背後的故事。劇情講述人倪萍深情講述了上海那個白色恐怖籠罩下的雨夜發生的故事,是什麼樣的情到深處至全場落淚?圍爐座談中,觀眾又向主創提出怎樣的犀利問題?李俠扮演者王佳俊分享了“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會膽怯、無助”的創作感悟。蘭芬扮演者朱潔靜回憶深入角色後認為角色“深深扎到了泥土裏”的感受。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則表示“每一箇中國人內心的紅色基因,在觀看《電波》時被激活了”。
悠揚的《漁光曲》響起,身着素雅旗袍的女人們踏在小板凳上,輕搖着蒲扇……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這段“板凳蒲扇舞”讓舞蹈愛好者們百看不厭。既有煙火氣又極婉約優雅的《漁光曲》片段還登上了2020年的春晚舞台,備受矚目。節目現場,主創團隊更是與現場學生隨機組成了“男團”“女團”,再現了經典的《漁光曲》,引來觀眾掌聲不斷。
著名錶演藝術家潘虹、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原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也作為節目特邀嘉賓來到了現場。潘虹表示已是“三刷”這台舞劇,再看卻仍是“初戀”。